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2025年第2期《红旗文稿》发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从“观看”到“共创”,小红书与总台春晚共绘文化交融的中国年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01 18:59

正文

作为2025年总台央视春晚“独家笔记分享平台”,小红书让更多网友参与到晚会的“共创”与“解读”中,助力春晚成为具有融媒范儿的“大家的春晚”。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为全球观众带来一场文化交融、科技赋能与全民共享的视听盛宴,作为2025年总台央视春晚“独家笔记分享平台”,小红书连续两年成为春晚话题讨论主场,让更多普通网友参与到晚会的“共创”与“解读”中,助力春晚成为具有融媒范儿的“大家的春晚”。
除夕夜,小红书在春晚后台打造了一场持续7小时的独家直播节目《大家的春晚》,与春晚嘉宾畅聊晚会热点与台前幕后故事,与网友共同创造独有的全民春晚记忆。当晚,共有超1200万网友围观直播,“春晚”相关内容总互动量超14亿,围绕“春晚”诞生620余个热聊话题,话题累计曝光1000亿+,话题讨论量1.2亿+。
这是一场传统广播电视台与互联网社区融媒体合作的惊喜案例,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年与春晚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不落幕的春节,大家讨论热门话题,触摸传统文化,共享时代记忆,传播中国故事。希望在小红书上,春节带来的热闹与欢笑能够全年陪伴大家。
总台与小红书的跨平台融媒合作形成了新的内容生产和互动交流生态,实现了内容传播与受众互动的全新超越。双平台高效协同产生强大的聚合力,在助力春晚内容成为焦点、持续霸屏的同时,也为这场“国民晚会”增添了更多活力:通过小红书,联结更多圈层网友解锁新春仪式感新向度,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年俗。




01

互动直播、内容裂变

全面激活用户参与感


聚焦春晚台前幕后,小红书开启了媒体融合的“深度共创”模式。
作为讨论晚会的“主阵地”之一,小红书《大家的春晚》直播间打破传统晚会类节目单向输出的观看模式,让春晚“社交化”。在这个全新场域,春晚的名场面、热点被逐一解读、回应。
由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引发全网关注,节目播出后,三代机器人来到直播间与甄子丹等嘉宾比拼转手绢,再次展现令观众叹为观止的超稳技术。舞蹈节目《喜上枝头》惊艳全场,领舞华宵一在直播间分享自己服饰与妆造的种种巧思。
另外,春晚刚开播,主持人撒贝宁的眉毛便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小红书关于此话题的讨论一度占据热榜榜首,春晚结束后,所有主持人来到《大家的春晚》直播间,揭秘幕后故事、畅聊今年主持春晚感受,处于“话题中心”的撒贝宁更是直接现场卸妆,回应网友疑惑。
让春晚内容从大屏流动到小屏,小红书站内网友趣味化的二创和解读,为春晚IP及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基因,成为春晚内容传播的“加速器”。晚会中所有的文化细节都会被捕捉、放大,小品《借伞》是戏曲与喜剧融合表达的一次创新实践,小红书众多网友热烈讨论这种新锐表达,并表示“看得很感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进入眼球”。此外,李子柒满身的非遗元素、凤凰传奇演唱《栋梁》中出现的古建筑、潮汕英歌舞等等,都是小红书网友热烈讨论的春晚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总台与小红书合作带来参与感与互动仪式不会因春晚及《大家的春晚》直播结束而结束,大年初一,小红书站内开启一系列熟人“边看边聊”的直播,如大张伟、李雪琴、沈凌等继续和众网友畅聊春晚台前幕后、故乡的过年习俗,进一步在站内营造喜庆、温馨的氛围。
承接住春晚的国民向内容,又通过与站内网友的紧密联结释放内容的长尾价值,小红书也进一步扛起了文化传播与价值传播的责任。小红书网友@四维岛屿写道,人们对春晚的“花式关注”,恰是文化生命力的增强仪式。人们在一帧帧间看到别样的春晚:一段旋律切片、一抹妆造残影、一句喜感的台词——是这些零散的元素,拼凑出春晚更真切的情感记忆。


02

重塑年味、全球共谱

深度焕新文化活力


这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小红书挖掘新春内容,不止于春晚,平台与网友共同解锁过年仪式感新风向,进一步扩大传统节日影响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前夕,小红书站内上线了一系列话题活动,关注年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多种内容,焕活民俗文化。比如,#罚站也要看的家乡表演#话题下,网友尽情安利家乡民俗文化,福建游神、陕西社火、潮汕英歌舞、安徽鱼龙舞……分享家乡民俗表演背后故事与解读年俗活动所蕴含的智慧两手抓,增强了很多网友对民俗文化的感知。
主动寻求与传统文化联结的人越来越多,在小红书,能真切感受到当代青年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通过非遗技艺展现中国人独有过节的仪式感,#传统手艺过春节##非遗里的中国年#等话题下,缠花、变脸、传统手工制作鱼灯等吸引不少网友点赞收藏。
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国节”也是“世界节”。前段时间,大批海外网友入驻小红书,小红书俨然化身为一个具体的“地球村”,中外网友在此开启真诚且友善的交流。“地球村”同看春晚,总台春晚官方账号发布双语全球推介片,超7000条评论令该视频成为春晚的大型种草现场,民族自信满满的评论增进海外网友对于春节的了解。
宣推春节以及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小红书网友行动起来,建立“春节学堂”。比如,在线进行文化输出,制作保姆级教程教海外网友包饺子;展示民族服饰、东方美学,向海外网友科普中国传统服饰,给世界人民亿点汉服震撼。在这种“节日情绪”的带动下,海外网友纷纷分享自己对中国春节的理解,或用音乐展现对于中国春节文化的记忆,或分享自己学会的包红包、写福字等年俗,或晒出自己国家或民族的特色服饰。一位美国网友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一个传统节日的温暖。”
此次总台与小红书的合作,不再是“大屏+小屏”的简单合作,而是跨界融合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的进阶,是拓展全新传播渠道与社交语境的创新案例。让传统IP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小红书充分彰显其“数字文化枢纽”的作用,利用“破圈”和“扎根”并行的新思路,让“非遗版”春节可体验、可创造,让更多网友深度参与、高效传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丨 宣传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