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宝贝书单
亲子阅读(0-14岁)第一站!专职帮你和孩子筛选好书,过滤烂书。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当你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请关注这个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明天查成绩!考研复试攻略→ ·  昨天  
半月谈  ·  揭秘3·15多省联考申论命题的三大趋势 ·  2 天前  
半月谈  ·  品读 | 我喜欢她的人生态度 ·  3 天前  
半月谈  ·  杨靖宇信件被公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宝贝书单

已经建议开放三胎了,你再不生二胎,就是自私!

宝贝书单  · 公众号  ·  · 2018-04-13 19:49

正文


来源 | 陈妍妈妈(ID:chenyanmama0514)


1

我很喜欢陪儿子去上兴趣班,因为每次在教室外面等他的时候,我都可以混迹在一堆“婆婆妈妈”之中,一边看书刷手机,一边竖起耳朵听她们聊家长里短,顺便看一场家庭育儿的直播访谈。


自从有人大代表建议开放三胎以来,大家的话题焦点都集中在生不生二胎上。 好像谁家不生个二胎,脸上就特别没光,矮别人一截。

一个奶奶这样诉说她带小孙子的艰辛:


人家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大人就轻松了。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白天可以休息一下。


可是她们家,早上送过去,吃完午饭接回来,然后陪着玩一玩看看电视,下午两点再送过去。等到四点再去幼儿园接。


幼儿园三年1000多天都是这么过来,由衷感觉孩子上幼儿园一点也没比之前省心。


问她为什么要中午接回来,说因为孩子总生病,在幼儿园不睡觉。


但是辛苦归辛苦,奶奶话峰一转,又说,“眼看熬出头了,没想到接着又来了。”


大家立马凑过去问,怎么了,是不是儿媳妇要生二胎了。奶奶摇摇头,还没呢,刚怀了三个多月。


原来诉苦只是铺垫,关键是想说自己要抱第二个孙子。


2


还有一次送孩子去上课,刚坐下就听到两位奶奶在争论二胎的问题。


一个带着刚会走路的小宝宝的奶奶,在休息区问另外一位忙着刷手机的奶奶,“这是我家小孙子,你家什么时候生啊?” (刷手机的奶奶家里只有一个小孙女)


刷手机的奶奶说,“我媳妇倒是想生,可我不给她带,她也不敢生。”


带小宝宝的奶奶忙说, “干嘛不给他们带啊,多少给孩子留给个伴啊。将来等父母不在了,孩子至少还有个亲人。”


手机奶奶满不在乎地说,“都以为可以留个伴,可世界上兄弟姐妹反目也多了。”


带小宝宝的奶奶一时想不到怎么回答,憋了一会儿说, “有条件也不生二胎,人不能太自私啊!”


这下手机奶奶不高兴了,说,“不生二胎怎么就是自私了,这个小孙女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儿媳妇交给她妈都不放心,非要交给我。这几年来,在家里我每天第一个起,晚上最后一个睡,任劳任怨。这才刚刚熬出头,凭什么让我再带一个,我已经六十岁了,人还有几个六十过啊?我还要四处旅游享受生活呢。 孙女挺好,我就喜欢孙女。我不要儿子媳妇生二胎,将来也不用他们养老,如果儿子孝顺就把房产留给他,不行就自己卖了房去养老院。”


不催生二胎的手机奶奶话说的有理,人也非常开明,连我听了都很有感触。


不可否认,生二胎多少都会降低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但是选择不生二胎的小夫妻,就是自私,就是贪图享受吗?


当然不是。

生二胎并不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再说直白点,不仅生二胎不是标配,生一胎也不是每对夫妻的标配。


人一生中有很多种失去自由的方式,要小孩就是其中一种。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认知不同,受教育的影响不同,所以 一对夫妻对于生不生孩子,或生几个孩子的想法也会不同。


选择和老公丁克18年的宋女士说,她和先生的观念中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而且也不认同那种没有孩子生命就不完整之类的说辞,所以结婚以后,她和先生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丁克的共识。


不生孩子,不仅避免了孩子出世后可能引发的重重家庭矛盾,还减轻了自己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


宋女士说,


“有时会为了养育孩子拼命挣钱放弃做人底线。我能明显感受到我和同龄人的不同,比如精神上没那么沉重,对利益没那么在意。”


像宋女士一样,一对夫妻无论是选择了丁克,还是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者生二胎三胎,都是他们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做出生几个孩子的决定,会由他们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结果。


在这件事上,只有当事人,才有话语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打着“为了孩子”的借口,才是自私


包括我妈在内的二胎父母,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为孩子多留一个手足,等到自己百年以后,孩子至少还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亲人。


特别是刚从独生子女时代过来年轻父母,非常羡慕有兄弟姐妹家庭的其乐融融,自己没体验到,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这种亲情,所以便怀上了二胎。


事实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孩子留个手足也好,想让孩子体验兄弟姐妹的亲情也罢,实则孩子 只是父母内心小孩的一个投射,最终得到满足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内心留有遗憾的那个孩子。


想生几个孩子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请不要打着“为了孩子”的借口。


对于你,多生一个孩子是满足了自己好事成双,儿女双全的夙愿,而对于孩子,多了一个兄弟姐妹可能就会改变他一生的性格和人生轨迹。


生二胎,减轻不了养老压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多一个孩子,将来能分担一些父母养老的压力。


河北省张审军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作品《独生子》,是这种说法的一个实例。


左手是爸,右手是妈,儿子坐在中间,守护着自己的父母。一家三口在医院的病房里相互凝视,看起来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


《独生子》这个作品引起了共鸣,特别戳到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痛处。


父母们会开始担忧: 当我们都病倒了,一个孩子照顾不过来该怎么办?


可是多生几个孩子,父母就能安享晚年了吗?恐怕这也只是父母的美好愿景。


我们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往往都生育多个子女,但即便如此,负责养老的也只是固定的某一个。


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先生家里,小叔叔定居在南方城市,二叔叔家不在市区来回不方便,姑姑跟着出嫁的女儿一起移了民,所以奶奶养老的责任一直由他父母主力承担。


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老年父母丧失劳动力后没有收入来源,养育多个子女却互相推诿不愿意养老的例子,也是层出不穷。


所以 ,父母与其生多个孩子来分散养老的压力,不如花时间和精力好好培养一个孩子,将来让他有心也有力来为父母分忧。


有问题的家庭,二胎不是万能的灵药


还有一些生二胎的家庭,是因为第一个孩子有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


小A是个90后,上面有个哥哥,哥哥因为先天残疾,出生时医生判断他活不过15岁,父母心痛之余申请了二胎指标,生下了他。


现在,哥哥已经四十岁,小A也变成二十好几的小伙子,有了不错的工作还买了房。

按理说他是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是,他依然不敢恋爱更不敢结婚,独身一人跟父母哥哥住在一起。


因为知道哥哥不能依靠,所以父母的希望就全寄托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从小就对他控制得特别严。以至于到现在,快三十岁的他,每个月身上只有三百块,每天晚上超过十点没回家,他妈妈就会给他所有朋友打电话。


他说, 他宁可父母没有生下他,以他家现在这种情况,还有个残疾的哥哥,谁会选择跟他结婚呢?


这样的家庭,虽然有两个孩子,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压力都要比只有一个孩子大得多。


还有一些想追儿子或女儿的家庭,生了二胎也并非能如愿以偿。


3


想生二胎,首要条件当然是要有经济基础。


有人算过账,在一二线城市,生二胎的基本前提是:


1、老婆俩年不上班,以后可能上不了班;

2、要雇一个阿姨,三年阿姨综合支出15万;

3、两居房子换成三居,支出四十万;

4、一个人挣钱养四个,每年保证净收入25万,还不能失业。


最后结论是: 一般工薪族根本生不起。


所以只有极穷的和极富的家庭,会选择生二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