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采访的对象知名度愈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就越高,所以,当记者的,总想采访名人,从而使自己的报道能摆在重要版面或显著位置。然而,名人们要么公务繁忙,要么被身边的警卫团团围住,采访他们,谈何容易?不过,水均益却凭着机敏、聪慧与韧性,成功地采访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名人。
在我看来,水均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的本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放弃努力;而对方一旦断然拒绝,他也会抽身而退,免得徒劳无益、无功而返。
善听弦外之音,使水均益成功地把握住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他对克林顿的采访便如此。
尽管水均益早就有采访克林顿的念头,但美国方面虽一直表示考虑此事,却不肯明确表态,弄得水均益心灰意懒。正准备放弃努力时,美国使馆的新闻官保罗给他打来电话。一开始,保罗就声明:“我没有任何消息给你,也没有得到白宫的答复,不过,我现在要问你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最后,保罗又说:“水先生,我个人非常希望你们能得到这次访问的机会,我祝你好运。”尽管保罗的这番外交辞令显得滴水不漏,但水均益还是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采访克林顿有指望了。因为若对方无意接受采访,是不会问诸如节目播出的具体时间、节目长度、收视率情况等技术性问题的,更不会随便表明个人的态度。
于是,水均益严阵以待,将一切采访前的工作准备就绪。果然,当天晚上,美方正式接受采访。
在水均益采访的名人中,有不少是各国的政要,他们答记者问时,说的往往是外交辞令。这些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的外交辞令,就连一些资深记者有时听后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水均益却能领会每个字背后的具体含义。听一听他对外交辞令的分析,或许对我们有所裨益:“我们常常听到某个会谈是在什么什么气氛下进行的,而不同的这个‘什么’其实就反映了关系的远近亲疏。比如,说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就意味着关系很近;说是‘建设性的’,就可能意味着关系一般,但有发展前途;说是‘坦率的’就可能意味着关系很一般,双方甚至在有些问题上还有分歧,各说各的。”
听懂了“扑朔迷离”的外交辞令,也就洞悉了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即使局势不明朗,水均益也能作出大致不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