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哪吒2》破100亿!中国文化早该火了 ·  12 小时前  
龙岩图书馆  ·  2月16日(上午10时)妙妙绘本屋报名 | ... ·  14 小时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过去十年间,英国苏格兰相继关闭了53家公共图书馆 ·  3 天前  
疯子与书  ·  //@X40岁加女士的聊天:我警惕和尽量远离 ...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DeepSeek正在被封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20 21:46

正文


文 | 槽值

来源 | 槽值(ID:caozhi163)

十点君说:

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不管发生什么有家就有安全感。但是如何能让我们的家庭保持和睦,预防悲剧呢?相信今天的解读能帮到你。



语言是带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人带去温暖,但也可能带来伤害。


几米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至少伤痕是看的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就无人在意。



家,不仅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往往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宋丹丹和巴图一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本应该是难得的母子欢聚时光,但宋丹丹却在节目中不停地吐槽儿子巴图。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会说:“ 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


▲宋丹丹在综艺节目上吐槽巴图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她还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当笑料逗大家开心,看到巴图脚趾发炎了,竟然说:“ 不会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时候就喜欢自己啃脚 。”丝毫不顾巴图的面子。


在节目中巴图羞得一脸通红,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何炅见状都忍不住替巴图打抱不平:巴图已经带着男人的尊严去垒鸡窝了,你却让他表演啃脚?!


其实, 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


▲宋丹丹在综艺节目上吐槽巴图


取笑、挖苦、打击,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惯用手段。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 打击式教育 ”。常见的话术如下:


你看谁谁谁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香了!


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这声声打击的背后,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



微博上曾有网友坦言,因为小时候在家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当众唱歌。


而当她试图跟妈妈沟通这件事时,才刚说起自己受伤的心情,妈妈便开始教训她: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生存!


网友评论,这个逻辑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死了



打击就是打击,根本就不存在打击式教育 ,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当行为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网友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人,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 ,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而父母却总是一边言语打击,一边懊恼为什么子女总是这么不自信。


某综艺节目中女儿对父亲的抱怨



扎克伯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 ,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其中有8种都是不好好说话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 ,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 ,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 ,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 ,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有礼貌 ,那其实是从父母或者一个屋檐下的人那里学来的;



知乎上有个点赞很高的回答: 孩子的沉默、隐忍、恐惧、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因为这样的“懂事”,让他们觉得很“省事”。


我有一个朋友,做起事来老是给自己打分,明明房间已经很干净了,可他总觉得还不够;明明事情完成得很好,但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只要出一点儿差错便张惶失措……


因为从小, 他的父母只有在他“听话”的时候,才会对他笑


而他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父母都不停地告诉他,还有很多人能做得更好,你才取得这么一点成绩有什么可开心的!


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或赞许而苛求自己,失去快乐的童年;


要么完全放弃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很好: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在等我们道谢,我们却在等父母道歉。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 ,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有个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


“我两岁时,爸爸抛弃我和妈妈走了。之后,我的生活就变成了地狱。妈妈的脾气开始变得很暴躁,因为我长得很像爸爸。


每一天,她都要对我说:生下你是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心情好的日子 ,她就说:你长得像你那该死的老爸,以后也会变得和他一样没良心。


心情不好的时候 ,她会说这样的话:我盼着你死就像我盼着你死鬼老爸死一样。


我已经学不会正确地表达感情和需求,因为当我表达感情的时候,得到的从来都是否定的反馈。”


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正在情不自禁地模仿母亲,用母亲伤害她的方式去伤害爱她的人。


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童年时缺爱,被伤害,受虐,没有安全感,缺乏尊严……长大以后,就会演变成自闭、抑郁、自杀、暴力倾向、焦虑症等等。



但神奇的是, 许多精神病患者,在生了孩子之后,精神状况好了很多,因为他们把精神痛苦宣泄到了子女身上


而子女替他疯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 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被父母骂得想要自杀是怎样的体验?


而该问题有228个回答,1118个人关注。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 16岁的花季少女因为经常被父母骂,服毒自杀


在死之前,她又挨了两场骂,因为她穿衣服太慢和洗头时间太长。


被骂完之后,她说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间休息。


父母没在意,匆匆出门拉货。


过了十二点,等父母回到家,发现她已经停止了呼吸。


事后,这对后知后觉的父母才回忆起,女儿多次向他们埋怨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