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石杉的架构笔记
专注原创、用心雕琢!十余年BAT一线大厂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歼-35A亮相,美媒评估战力 ·  17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火了!吉安人在越南开江西饭店上热搜!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瑞幸辗压下,库迪活成了“便利店”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最新!以总理向军方下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石杉的架构笔记

MySQL 死锁系列- 锁的类型以及加锁原理!

石杉的架构笔记  · 公众号  ·  · 2020-04-05 15:20

正文

公众号后台回复“ 面试 ”,获取精品学习资料

扫描下方海报了解 专栏详情

本文来自程序员历小冰的投稿


《Java工程师面试突击(第3季)》重磅升级,由原来的 70讲增至160讲 ,内容扩充一倍多,升级部分内容请参见文末


疫情期间在家工作时,同事使用了 insert into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语句进行插入去重,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了死锁现象:
  1. ERROR 1213 (40001): 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


  2.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由于开发任务紧急,只是暂时规避了一下,但是对触发死锁的原因和相关原理不甚了解,于是这几天一直在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一个系列文章供大家参考

表锁和行锁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表锁和行锁:表锁是指对一整张表加锁,一般是 DDL 处理时使用;而行锁则是锁定某一行或者某几行,或者行与行之间的间隙。
表锁由 MySQL Server 实现,行锁则是存储引擎实现,不同的引擎实现的不同。在 MySQL 的常用引擎中 InnoDB 支持行锁,而 MyISAM 则只能使用 MySQL Server 提供的表锁。

表锁

表锁由 MySQL Server 实现,一般在执行 DDL 语句时会对整个表进行加锁,比如说 ALTER TABLE 等操作。在执行 SQL 语句时,也可以明确指定对某个表进行加锁。
  1. mysql> lock table user read(write); # 分为读锁和写锁

  2.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3. mysql>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00; # 成功

  4. mysql> select * from role where id = 100; # 失败,未提前获取该 role的读表锁

  5. mysql> update user set name = 'Tom' where id = 100; # 失败,未提前获得user的写表锁


  6. mysql > unlock tables; # 显示释放表锁

  7.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表锁使用的是一次性锁技术,也就是说,在会话开始的地方使用 lock 命令将后续需要用到的表都加上锁,在表释放前,只能访问这些加锁的表,不能访问其他表,直到最后通过 unlock tables 释放所有表锁。
除了使用 unlock tables 显示释放锁之外,会话持有其他表锁时执行lock table 语句会释放会话之前持有的锁;会话持有其他表锁时执行 start transaction 或者 begin 开启事务时,也会释放之前持有的锁。

行锁

不同存储引擎的行锁实现不同,后续没有特别说明,则行锁特指 InnoDB 实现的行锁。
在了解 InnoDB 的加锁原理前,需要对其存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InnoDB 是聚簇索引,也就是 B+树的叶节点既存储了主键索引也存储了数据行。
而 InnoDB 的二级索引的叶节点存储的则是主键值,所以通过二级索引查询数据时,还需要拿对应的主键去聚簇索引中再次进行查询。 关于 InnoDB 和 MyIS AM 的索引的详细知识可以阅读《Mysql探索(一):B+Tree索 引》一文。
下面以两条 SQL 的执行为例,讲解一下 InnoDB 对于单行数据的加锁原理。
  1. update user set age = 10 where id = 49;


  2. update user set age = 10 where name = 'Tom';


第一条 SQL 使用主键索引来查询,则只需要在 id = 49 这个主键索引上加上写锁;第二条 SQL 则使用二级索引来查询,则首先在 name = Tom 这个索引上加写锁,然后由于使用 InnoDB 二级索引还需再次根据主键索引查询,所以还需要在 id = 49 这个主键索引上加写锁,如上图所示。
也就是说使用主键索引需要加一把锁,使用二级索引需要在二级索引和主键索引上各加一把锁。
根据索引对单行数据进行更新的加锁原理了解了,那如果更新操作涉及多个行呢,比如下面 SQL 的执行场景。
  1. update user set age = 10 where id > 49;


上述 SQL 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MySQL Server 会根据 WHERE 条件读取第一条满足条件的记录,然后 InnoDB 引擎会将第一条记录返回并加锁,接着 MySQL Server 发起更新改行记录的 UPDATE 请求,更新这条记录。一条记录操作完成,再读取下一条记录,直至没有匹配的记录为止。
这种场景下的锁的释放较为复杂,有多种的优化方式,我对这块暂时还没有了解
下面主要依次介绍 InnoDB 中锁的模式和类型,锁的类型是指锁的粒度或者锁具体加在什么地方;而锁模式描述的是锁的兼容性,也就是加的是什么锁,比如写锁或者读锁。

行锁的模式

锁的模式有:读意向锁,写意向锁,读锁,写锁和自增锁(auto_inc),下面我们依次来看。

读写锁

读锁,又称共享锁(Share locks,简称 S 锁),加了读锁的记录,所有的事务都可以读取,但是不能修改,并且可同时有多个事务对记录加读锁。
写锁,又称排他锁(Exclusive locks,简称 X 锁),或独占锁,对记录加了排他锁之后,只有拥有该锁的事务可以读取和修改,其他事务都不可以读取和修改,并且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事务加写锁。

读写意向锁

由于表锁和行锁虽然锁定范围不同,但是会相互冲突。所以当你要加表锁时,势必要先遍历该表的所有记录,判断是否加有排他锁。这种遍历检查的方式显然是一种低效的方式,MySQL 引入了意向锁,来检测表锁和行锁的冲突。
意向锁也是表级锁,也可分为读意向锁(IS 锁)和写意向锁(IX 锁)。当事务要在记录上加上读锁或写锁时,要首先在表上加上意向锁。这样判断表中是否有记录加锁就很简单了,只要看下表上是否有意向锁就行了。
意向锁之间是不会产生冲突的,也不和 AUTO_INC 表锁冲突,它只会阻塞表级读锁或表级写锁,另外,意向锁也不会和行锁冲突,行锁只会和行锁冲突。

自增锁

AUTO INC 锁又叫自增锁(一般简写成 AI 锁),是一种表锁,当表中有自增列(AUTO INCREMENT)时出现。
当插入表中有自增列时,数据库需要自动生成自增值,它会先为该表加 AUTO INC 表锁,阻塞其他事务的插入操作,这样保证生成的自增值肯定是唯一的。AUTO INC 锁具有如下特点:
  • AUTO_INC 锁互不兼容,也就是说同一张表同时只允许有一个自增锁;
  • 自增值一旦分配了就会 +1,如果事务回滚,自增值也不会减回去,所以自增值可能会出现中断的情况。
显然,AUTO INC 表锁会导致并发插入的效率降低,为了提高插入的并发性,MySQL 从 5.1.22 版本开始,引入了一种可选的轻量级锁(mutex)机制来代替 AUTO INC 锁,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 autoinc lock mode 来灵活控制分配自增值时的并发策略。具体可以参考 MySQL 的 AUTO INCREMENT Handling in InnoDB 一文

不同模式锁的兼容矩阵

下面是各个表锁之间的兼容矩阵。
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 意向锁之间互不冲突;
  • S 锁只和 S/IS 锁兼容,和其他锁都冲突;
  • X 锁和其他所有锁都冲突;
  • AI 锁只和意向锁兼容;

行锁的类型

根据锁的粒度可以把锁细分为表锁和行锁,行锁根据场景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依次为 Next-Key Lock,Gap Lock 间隙锁,Record Lock 记录锁和插入意向 GAP 锁。
不同的锁锁定的位置是不同的,比如说记录锁只锁住对应的记录,而间隙锁锁住记录和记录之间的间隔,Next-Key Lock 则所属记录和记录之前的间隙。不同类型锁的锁定范围大致如下图所示。
下面我们来依次了解一下不同的类型的锁。

记录锁

记录锁是最简单的行锁,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上边描述 InnoDB 加锁原理中的锁就是记录锁,只锁住 id = 49 或者 name = 'Tom' 这一条记录。
当 SQL 语句无法使用索引时,会进行全表扫描,这个时候 MySQL 会给整张表的所有数据行加记录锁,再由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
但是,在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的时候,如果发现不满足 WHERE 条件,会释放对应记录的锁。这样做,保证了最后只会持有满足条件记录上的锁,但是每条记录的加锁操作还是不能省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