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高考全国一张卷,一样的录取线,有哪些难点?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0wibfwsNxo7rAIqiaIae0pXMWsp66BSsI6tjFD4nbnj2uP7ibJuTGaqaaGVYgJA6or5RGYXHGnMP476rTDgKialLGw/640?wx_fmt=jpeg)
实行全国高考一张卷,有个屁的难度。在所有国家考试里面,高考是罕有的分为八份不同试卷考试。而事实上,恢复高考头几年实行的就是全国一张卷,1985年上海开始试点自主命题,此后的15年,除了上海全国也是一张卷。
分省高考大约是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从此以后高考就不再有全国一张卷。![](http://mmbiz.qpic.cn/mmbiz_jpg/0wibfwsNxo7rAIqiaIae0pXMWsp66BSsI6B7thviciadlyHlDwsmnjGXkyA3TyB6P7nnP8hQXEevOfxmfyQmFpeCibA/640?wx_fmt=jpeg)
按理说,中国基础教育,包括中小学高中的教育,跟别等国家相比,实行的是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统一学科教学大纲,不存在省际之间明显的差异,实行统一国家考试没有任何难度。
问题不在能不能,而在想不想。中国高考迄今实行的是分省计划招生,每个省每年招录多少学生事先制定好了计划,计划细致到每一所高校在每个省分别招录多少人,分别是哪些专业招,招多少都事先制定好了的,招录名额与考试其实没有什么任何关系。
换言之,全国一张卷也好,分省命题出卷也好,与每个省每年招录多少名额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全国一张卷有副作用,舆论副作用。同一张试卷,由于每个省分配的名额比例不同,那么就会造成分数线悬殊。注意,各省分数线悬殊有两个因素,教育水平差异和分配招生名额比例差异,后者才是主要原因。
因此,同一张试卷,北京能录取到北大的分数,在四川可能被川大录取都困难,在湖南甚至只能被一般本科录取。各地的学子聚集在一起,北京的480分压线录进来的,四川的540分压线录进来的,湖南580分才压线录进来,他们都刚够录取分数线幸运被录取。湖南同学对北京同学说:我高中同桌跟你的分数一样,落榜了,连专科都差2分。北京同学对湖南同学说:我高中同桌也与你的分数一样,考到清华了。
想想,这会怎样?制造社会矛盾和冲突嘛。分省不同卷高考就没问题,录取分数悬殊是因为考试试卷不同,没有可比性呢。北京分数线低,考题简单嘛;江苏分数线高,考题难嘛。问题是,在各省招录名额比例划定后,江苏考得再简单,也只能录取那么多人,考得再难,还是录取同样多人,但一旦分省命题不同卷,就可以玩魔术,一叶障目,可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就被化解了。![](http://mmbiz.qpic.cn/mmbiz_jpg/0wibfwsNxo7rAIqiaIae0pXMWsp66BSsI636y5uACysHRY9HZD5S4IErSIlJgq1nLXIFYbokCf33cIqGqrFiascRA/640?wx_fmt=jpeg)
所以,全国一张卷一点都不困难,难的是统一分数线。既然每个省分配的招录名额比例不同乃至悬殊,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分省命题不同卷高考,功莫大焉!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0wibfwsNxo7rAIqiaIae0pXMWsp66BSsI6iaVTxWxLN1mZDnnTY09RGDewYm3P2s1YfNgWvt7h82HF9XqlAzQkEsg/640?wx_fmt=jpeg)
又一高考生跳楼自杀,“高考决定命运”这种说法需要被推翻吗?
据公众号槽值,就在昨天——高考首日早晨,河北平泉的一名高考生,从七楼一跃而下,抢救无效后死亡。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趁着母亲外出买早餐,他从七楼的露天阳台跳了下去。1998年出生的他,今年不过20岁。这种悲剧,就像一个魔咒,越是折磨,越在不断上演。去年,辽宁朝阳一名21岁的复读生跳楼轻生,家长称是考前压力太大所致。前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女孩赵某某,在参加高考第一门考试后,跳楼自杀。再往前,2013年,一位四川崇州的女孩,在第二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割腕、喝农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觉得唯有考上名校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有人甚至认为“考不上985就是人生的失败”。这种被灌输的“高考决定命运”的说法在实际教育中需要被推翻吗?面对高考生自杀,有哪些可以采取的措施?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有学子跳楼自杀,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是把偶发的跳楼事件与高考联系起来却未必靠谱。
高考对应考学子带来巨大压力毋庸置疑,而且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应当反思和被诟病的地方太多,学子所感受到的压力里,绝大部份其实是毫无必要,毫无价值的,只是一种观念迷信的反映。
没错,“高考决定命运”就是流传已久,但没有任何理据的观念迷信之一例。长期以来,高中教师和家长都过于高估高考对学子未来发展的影响,执念其中,难以自拔。
就以题目述及的自杀事件为例,河北平泉考生第三次参加高考,不堪重负,从7楼一跃而下,酿成人间惨剧。地狱般的高三历练,这名考生竟然经历三次!为什么?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执念于类似“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迷信,深陷其中,以致弃世。
是高考给他的压力吗?是,也不是。高考只是一次升入高等学校的选拔考试,尽管中国高考沉疴久矣,但其实质与抽签决定没有本质差别。问题是,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将一次国家选拔考试看得太重,太偏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