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25 ... ·  11 小时前  
医学影像沙龙  ·  CT、磁共振、X光收费将执行新规!附26项指南 ·  2 天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原创文章】同品种临床评价(8)-支气管镜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IC 2017|基层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09 21:14

正文

   CIC 2017

  中国 西安


尽管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整合基层医疗资源、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率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但仍有观点质疑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特别在基层胸痛中心如何整体提高处理疾病的能力、规范流程等方面,疑虑更多。应该如何看待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呢?在2017年9月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田刚教授对当前基层胸痛中心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STEMI患者治疗现状及反思


近十年来,中国STEMI的发病率一直保持着增加的趋势,院内接受治疗后,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未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约占心肌梗死患者总数的95%。目前,中国STEMI患者救治面临诸多问题,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大量时间被延误,患者自身原因使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5~8 h,院前与院内救治分离及院内诊疗体系不佳,使患者实际接受再灌注治疗这一过程被延误;另外,PCI医院与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患者难以被及时送到最佳治疗场所,而且医保覆盖的比例及支付比例也仍需进一步健全以方便患者的诊疗。总体而言,现有的急救体系不适应急性心梗的需要,针对这一状况,应该重塑或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并正确认识到PCI与溶栓治疗各自的作用(溶栓后立即PCI会显著改善30天死亡再梗死复合终点,与常规治疗或补救PCI相比,P=0.04,有统计学差异)。


二、STEMI患者现状的解决之道


面对STEMI患者得不到有效及时救治的问题,首先应当使技术和体系一体化,建立专业的救治体系,以一个中心(以STEMI患者为中心),两类医院(可行PCI医院、不可行PCI医院),三种转运(救护车转运直达医院、不可行PCI医院转运至可行PCI医院、救护车转运直达导管室)为基本点进行细化补充。静脉溶栓和PCI都是早期再灌注的手段,少数患者治疗时应优选PCI,多数患者应以溶栓为早期再灌注治疗起点,此外,溶栓不应是再灌注治疗的终点,溶栓后3~24 h内行PCI效果更好。基层胸痛中心应尽力缩短总缺血时间,依靠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120及基层医院、快速转运机制等方式来加强对患者的救治。


三、胸痛中心的建设


胸痛中心认证时有五大要素,基本条件与资质,包括接诊量、基本急救与心血管条件、转运条件;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包括溶栓PCI治疗、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包括院内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培训;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并不断观察改进效果。此外,基层胸痛中心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急性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和规范化处理流程上,而不是急诊PCI手术及建立心导管室和培训介入技能上。


基层医院胸痛中心首先应该从胸痛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化处理流程开始,逐渐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再过渡到心导管介入诊疗层面,即使是建立了心导管室,也需要从简单的冠脉病变做起,逐步涉足复杂病变和急诊PCI。急诊PCI风险高,对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要求高,基层医院需要全面提升急性胸痛及相关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水平,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由于现在基层医院医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长期未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医师们存在不同的知识盲区,不能给予急性胸痛患者及时、规范的诊疗并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一状况客观上形成了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一个瓶颈,所以除了临床工作模式变革外,重要的是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规范化处理能力。


四、总结


综合以上,三级医院胸痛中心和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应联合网络化建设,以加强继续教育,使双方获益。心内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院级领导协调决策胸痛中心建设也十分重要。只有一线临床医护人员掌握了急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了ACS的规范化处理流程,胸痛中心工作才能真正落实。


STEMI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转运、早康复是关系到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基层很多地区不能开展急诊PCI治疗,因此溶栓治疗在STEMI救治中仍有重要地位,建立救治中心,贯彻实施直接PCI或溶栓+转运PC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评论:

田刚教授发言后,《门诊》杂志对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临床及科研工作,现于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职的金刚教授进行了访问。金刚教授提到,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是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联体的建立使胸痛中心更具体系性,众多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助于对患者展开更快速有效的救治。120转运是胸痛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120转运过程中应该有应对交通高峰时期堵车问题的相应方案。此外,紧随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及时更新知识,对于基层医师是必不可少及至关重要的,由于基层医师基数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提高基层医院医师的救治水平,才能为广大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


专家评论:

《门诊》杂志对西安急救中心的邹向阳主任医师进行了会后采访,邹主任从事院前急救工作20余年,研究方向是心肺复苏,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中的一员,已成功救治多名患急性心梗的危重患者。通过实践,他有如下体会:一是通过120-医院胸痛中心微信救治平台急救绿色通道,呼叫120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从发病到急诊PCI的时间得到极大缩短,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救治水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通群众缺乏对急性胸痛危险性的认识,发病后没有及时拨打120求救,浪费了宝贵的最佳救治时机。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社区医务人员应多到社区群众中做宣讲,对胸痛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也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多向群众宣传,以提高患者对胸痛危险性的认识;第二,为了照顾周边地区,提高医疗水平极差地区急性胸痛病人的救治水平,大城市胸痛中心应当制定急诊PCI准入机制,建立规范的PCI标准,为下级医院培训更多能提高PCI治疗的分中心,这样才能提高全社会的胸痛救治水平。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