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笑气」是不能乱吸的,会「笑死」的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7-17 06: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警惕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知乎上看见一句话「任何帮助人跳过努力而直接得到快乐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毒品。」





「笑气」是不能乱吸的,会「笑死」的

by 水原瓜子 转载自虎嗅网


去年 4 月底,虎嗅在结束成都 F&M 创新节的行程后,来到了朋友推荐的最潮夜店的聚集地——保利大厦,据说这里也被成都的年轻人称作「魔方大厦」。

魔力何在我们不清楚,我们也不知道在几十家酒吧里要挑选哪一个进去学习学习,于是我们尾随了一群衣着火辣的年轻人乘坐电梯上楼,电梯门缓缓打开后的场景,让我们有点一头雾水。

夜店里巨大的电音声嗡嗡作响,空气中有些震动,走廊里挤满了人,有很多人坐在地上,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们喊:「气球!气球!」旁边围着十几个人年轻人嘻嘻哈哈地买。

来尬舞拎个气球不好发挥的吧?于是,我们没懂,也没买。夜店里音浪太强震得我们无法思考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我们的魔方体验之旅也就早早结束。

再后来,我们找到了微信公号「公路商店」曾经发布过又迅速被删除掉的一篇文章:《成都有座魔方大厦,阿三和老黑搂着高中生吹气球,1 小时能卖 1000 个》,没想到,我们那晚遇到的气球里,装的都是笑气。Naive 了。

也没想到,时隔一年多,这些气球因为一位女留学生的讲述自己吸食笑气经历的公开信,让更多人知道,更没想到,这个听起来蛮哇卡伊的娱乐活动,杀伤力是如此巨大:


不知道什么时候西雅图开始流行起了吹气球,微信里到处充斥着贩卖气球的留学生,对于没有抽过烟没有喝过酒的我很是新鲜。于是一直蠢蠢欲动,闺蜜拧不过我,带着我去烟店买了几盒所谓的气弹。 我跟闺蜜发誓我就尝尝是什么感觉,可是第一次之后我就开始沦陷了。

我感觉我的手和脚都开始变得很麻,我想伸手去拿面前的杯子,拿不起来。我瘫坐在椅子上,用力呼吸满屋子的腐烂空气味。 我突然觉得人活着真的好难,无时无刻都在胡思乱想甚至出现幻觉。

奶油瓶把我的手弄得到处起皮,还把我的大腿冻出了一个大窟窿,但我还是每天 15 个小时拿着它。

我洗澡的时候发现我前胸和肚子上都有红色点点的小包,一片一片的,我有点冷漠的看着仿佛不是自己的身体,这一切好像显得不再重要。

我的腿已经完全动不了了,他们帮我抬回家问我说我多喝点水,明天就能动了。 我开始过上了爬行生活,我像动物一样爬着去卫生间,像动物一样爬着给送外卖的开门,我知道我现在在别人眼里毫无尊严。

今天是美国的平安夜,外面很热闹。我却在我的床上看到了尿和大便,原来我大小便失禁了。


以上是这位叫韩梦溪的女孩以时间顺序记录的自己沉迷「打气」后的身体反应。


实不相瞒,我们一行去了魔方大厦的人里,后来也有人出于好奇(以为真的会笑),在网上买了几盒制作笑气的「子弹」,价格大约是 2 元一个,虽然标注着用途是「奶油发泡」的商家依然贴心地赠送了气球,但是我们只用来做了「苏打水」,它喝起来,甜甜的…

还好我怂,意志薄弱如我,这要是上瘾了…

那么,这个名字听起来毫无杀伤力的气体,究竟是什么东西,害处能有多大?

笑气,化学名 N2O(Nitrous Oxide 氧化亚氮),在医疗上使用为吸入性全身麻醉镇痛剂。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即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止痛与麻醉效果。

笑气早期被应用于十八世纪欧洲的宴会中,施放此种气体,会使得参加宴会的来宾情绪上更 High,故称为笑气。

它是限医师使用的药品,故仅使用在医疗院所开刀房、牙科、产科等并与空气适当混合后供吸入麻醉使用,此外,它还用于食品加工,用作气溶胶喷剂,能使奶油直立,易于造型裱花,还能使奶油口感细腻。在我国,据国家卫计委网站于 2015 年 1 月 29 日发出的公告,氧化亚氮属于 11 种扩大使用范围、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功能为助推剂,使用范围是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的加工工艺。

但如果它的浓度大于 80 % 以上,且使用较长的时间,就会造成缺氧, 任意吸用会造成心智混乱、发绀、痉挛、长期使用会造成骨髓抑制、颗粒性白血球缺乏之造血机能障碍等副作用。

在知乎「笑气算不算毒品?」的问题中,第一高票的答主在浙江省戒毒治疗研究中心做了一次笑气与 K 粉的对比实验,实验结论是,小白鼠被注射了笑气和 K 粉之后,都在两分三十秒之后死亡。但也有人质疑实验的合理性,认为被注射笑气的小白鼠也可能死于缺氧。

已被证实的医学研究指出,在呼吸系统方面,因吸入笑气而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等症状;心脏血管系统可能因吸入过量笑气而产生胸痛、胸闷及头晕等症状。神经系统方面则可能出现产生焦虑、烦乱、混乱、抽搐、意识不清及昏迷等症状。

笑气对维生素 B12 内钴原子不可逆的氧化作用,导致维生素 B12 的失去活化,进而影响了许多依赖 B12 的酵素的作用。

自述经历的留学生韩梦溪的另一位好友,同样在过量吸食笑气之后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他身体中一点维生素 B12 都没有了。

因长期暴露或长期滥用笑气,则可能产生慢性中毒。导致畸胎及生殖毒性造成精子减少、自发性流产,出现肋骨及脊椎骨缺损或增加死产机会等。 动物实验也证明,笑气能够致畸。

但十八世纪时被贵族用来活跃气氛的笑气,如今在贵族、亚文化圈年轻人中依然、甚至更加流行了。哈利王子 26 岁生日时,也被拍到吸气球笑气助嗨。 英国最知名的文化输出品之一的 Rave(锐舞文化)中,彻夜吸食笑气,是 raver 们的「入门礼仪」。

2014 年 8 月,面对笑气在英国夜店中的风靡,代表英国 400 多家当地政府的「当地政府协会」发出健康警告,经常吸入「笑气」将危害健康。该协会估计,有大约五十万英国年轻人经常吸笑气。而在 2006 至 2012 年的 6 年时间里,有 17 人因吸食笑气而死亡。

据芬兰国家卫生和药物研究院(THL)的调查,至少有 5% 的芬兰年轻人具有笑气中毒的经验, 这一数字意味着芬兰曾有 80000 名成年人涉「笑」,其中 25-34 岁的有 35000 人。

在既已发生的瘫痪和死亡案例面前,没有人再敢保证吸食笑气无害,所谓「比抽烟喝酒危害小」只是引诱本就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的借口。笑气没有被列入新型毒品目录,因而笑气在市场上易于获得,同时吸食笑气能在近 10 秒的时间内脑缺氧而带来快感,产生幻觉,可以说是和联邦止咳露(大力水)相当的替代毒品了。

虽然有医学专家表示,目前不能证明笑气能够使人成瘾,但从上文提到的留学生韩梦溪的经历来看,至少她后来已经出现成瘾的迹象:

那些天她一天要抽两箱,超过 1000 支。随着耐受度的增加,她开始放两三支「笑气」到一只气球里,吹爆炸很多气球,但是因为麻醉作用,嘴已完全感觉不到疼。打着气,她因为缺氧晕过去,睡两三个小时,又起来接着打。
去年底,父母发现韩梦溪打气,震怒,勒令她去一位长辈家住。戒断两个月后,她独自到拉斯维加斯办事,到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当地朋友给她买气。事情没有办,她在宾馆里「狂吹了三天」。


笑气在美国价格不菲,一箱至少 200 美金,因此这些在美国笑气上瘾的中国留学生大都至少花了几十万在「打气上」,换来一个让医生无从下手的病体。

在国内,一个夜店门口的气球价格在十几二十块左右,网上购买子弹一个在两元左右,这使得国内笑气滥用的情况更普遍。有朋友告诉虎嗅,在北上广、成都、太原的夜店里,捧着气球吸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至此,笑气究竟有没有被监管机构或者医学机构列为毒品都已不重要,知乎答主 @欧阳 在「笑气算不算毒品?」问题中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任何帮助人跳过努力而直接得到快乐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毒品。

本文授权转载自 虎嗅网 | ID:huxiu_com


会员 Update


1.7 月 10 日-7 月 16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约定为「1708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email protected] 加为联系人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张辉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财富的本质」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订阅邮件、广告邮件等位置。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70716」。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国外回来的人都格外注重隐私吗?外国人都会很遵守规则吗?国外女性权益真的比国内好吗?国外回来的人更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吗?留学真的能够自我增值吗?同样是大学,国内的语言环境还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有「出国梦」呢?在国外到底能学到哪些国内无法学到东西呢?

所有这些你想知道的,感兴趣的答案,都在今天的语音里。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709 期语音《 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有什么区别? 》的反馈:


@会员 YaV

如果抱着很功利的角度去留学,那么确实最好不要。 留学绝不等于好工作的 OFFER
我自己抱着开阔视野,暂时逃避来自工作,家庭的各种压力,留了学。


本人在日本。
关于今天语音分享的国内也可以查找书籍看论文这个点,其实我个人意见是国外高校获取资源的渠道非常之多,国内仅凭一人之力查找资源是完全比不了的。
学校图书馆,学校印刷的论文集,学校的公开课,学校的老师同学,学校的学习咨询中心,关于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恨不得每天有 48 小时,都仍然利用不过来。


如果真的非常热爱学习和研究,国外恰好有非常棒的资源。在客观条件的允许下,出国留学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懂得如何筛选信息非常重要。 留学好的学校,是给了你一个很好的筛选平台,以及也培养了筛选信息的能力。


@会员 羊兔子

1、知道「为什么」才能做出合理决策,而且需要从这个「为什么」出发,看看是否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多几个解决方案,才有对比;
2、小测试印象深刻,牛和草更接近背后隐藏的思维习惯;
3、虽然环境重要,但是任何时候想要学习,比如批判思维,比如独立自主,都可以从现在做起;
4、国外留学对我的吸引,一个是大学的氛围,可以在经历一次学生生涯,而且跟之前的很不一样;另一个是有一段较长时间近距离观察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这点短暂的旅行无法达成。当然,长时间旅行就可以了。


关键是赚钱。


@会员  小妮子

萦姐的分享非常到点,出国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单纯地为了找更好的工作,为了开阔世界甚至去国外玩, 既然要投资不菲的学费和时间,就一定要想清楚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得到什么。


我之前在上大学的时候去美国做了一年交换生,之后又去香港念了研究生,现在想想,这两年依然是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最长见识的两年。


在课堂里体会到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每天的生活里又看到西方人的独立意识、对于隐私的尊重、弱者的包容,和去除对于不一样事物偏见。 虽然在那边生活学习的时间不久,但是也在不经意间吸取了西方文化中好的部分,让我越来越清楚怎样去尊重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理念,也让我越来越了解自己


本周新加入会员的专属福利:


也许你刚步入大学没多久,隐隐约约有出国留学的想法;也许你就快毕业,正奋战文书准备迎接 OFFER;也许你早已远离校园,却又想回去深造。不管你正处于哪个年龄,哪个阶段,留学这个念头可能都曾一闪而过。可是为什么要留学?留学能获得什么?留学真的对找工作有帮助吗?留学这段经历值吗?这些留学生和你在思维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所有问题的答案,彭萦都已经一一给出。如果你还在因为这些问题而困惑,摇摆不定,那上期的语音一定能给你一些帮助。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 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有什么区别? 》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 会员 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