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19 小时前  
新华社  ·  四川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 ·  2 天前  
新华社  ·  骄傲转发!他夺冠后高举五星红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深扒 |小学生疯狂考证!这些证书到底谁要?我们竟被培训机构裹挟?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3 06:52

正文


不知从何时起,小学生群体竟成了最辛苦的一个群体——很多家长在网上疯狂吐槽他们的孩子事实上过着“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没有时间运动”的“三无生活”!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负担如此之重?记者调查发现,对很多小学生家长来说,一个自己十分痛恨却又无法逃离的原因是——考证!今天,扬晚君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小学生疯狂考证”现象,追问这些“证书”到底是“谁在要”!


【现象】孩子连饭都没时间吃,太可怜!

江苏是教育大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普遍较高。不过,对南京的家长来说,这份重视近年来已经演变成砸钱陪孩子“吃苦”的动力。


王女士的女儿即将面临小升初,“攒证”是她现在最迫切的事。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家长圈中最红火的两大培训就是书人和学而思,很多孩子是两个都上,其中书人期中期末的“五星一等”证书很受追捧。


到了高年级,很多牛娃就在为比赛而奔波,仅奥数比赛就有华杯赛、走美赛、世少赛、迎春杯、希望杯、时代杯等。“这些机构的课都是各个科目捆绑 报名的,不仅有春秋季班,还有寒假班和暑假班,环环相扣。考试比赛前夕还会推集训班。而所有考试也都是要交考试费的。另外,我家还上请了奥数一对一。初步算一下,我家学了快四年奥数,花费已经快10万块。”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小老师告诉记者, 到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孩子的课后生活就是在赶各种培训班,饭没时间吃都是家长带饭在车上吃,连饭都没有时间吃,孩子是不是太可怜了!”


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采访中,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表示, 自己下课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下课了就得做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这些培训班的作业太多了,如果不抓紧,妈妈就会取消他打球和看课外书的安排。


【调查】到底是谁要看这些证书?

1、家长:要让孩子拿到进名校的“敲门砖”

我们也不想给孩子上那么多课,但是不上不行。好成绩是以后初中上名校的保证,但是光靠学校里的成绩看不出来,必须要有‘证书’。” 孩子在南京鼓楼区一所名小上五年级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哪些证书有用家长圈里都是口口相传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十分相信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随着网络平台的发达,就连各种小道消息也成为了家长主要的信息渠道。“学而思有个微信平台叫家长帮,很厉害,他不仅推送各种收集来的教育信息,还能带家长‘校园游’,升学季还能开小升初政策说明会,感觉教育局都没他们知道得多。”孩子面临小升初的张先生说,他已经是家长帮的“铁粉”。


2、小学:校内评优不看“课外证书”

“这些培训机构太可恨了!” “可恨”,是记者昨天采访的小学校长们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南京鼓楼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小校长告诉记者,“一个培训机构的期中、期末考试,竟然能让家长们向学校请假回家复习备考,甚至还有家长向学校提出让学校的考试推迟,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全力去拼证书!培训机构的能量竟然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真是匪夷所思。”


培训机构的证书究竟对升学有什么用,小学无法控制,但是小学里的评优评奖,是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看这些东西的 !”南京另一位小学校长表示,评价一个孩子应该是多元的,但凡是有底线的校长,都绝不会引入课外培训的证书来评价学生。


然而, 采访中一位小学校长也坦言,小学其实也已经“被绑架”。 “现在对小学的好坏没有一个公开科学的评价体系,所以一到南外放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在网上到处散布小学考南外人数的排名,而这个排名竟然被误读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小学放在火上烤!”


3、初中:和证书想比,更相信分数

在很多家长看来,考证书就是为了上名校。那么,名校是不是真的“认”这些证书呢? 早在2009年,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五大名校及其所属分校就主动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小升初招生中,绝不以竞赛证书作为初中新生录取依据。 但为何证书热依然愈演愈烈呢?


在南京,南外是很多牛娃梦寐以求的中学,但南外一直有其特殊的招生机制。“南外是不看这些证书的,这点是非常明确的。”南外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明确表示,南外之前是摇号加考试的方式,即将而来的改革也会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


记者调查发现,至今为止,南京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承认过自己认所谓的证书。 而目前家长们追捧的所谓“敲门砖”,一方面是“过来人”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诸多推手的杰作,当然,切准名校对优质生源的渴求是其成功的前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