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窗口说
当所有人的观点都一致时,或许真相已被忽视,正经银行间债券老司机和你一同感受债券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怎么不算一种主动呢? ... ·  12 小时前  
冷丫  ·  拜一拜,下辈子还能做夫妻! ·  昨天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小猫已经在思考如何用互联网统治世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窗口说

春节,我看到的小城另一面

窗口说  · 公众号  ·  · 2025-02-05 17:22

正文

春节回了一趟老家,刚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本以为会有很喧闹的场景,充满烟火气息

可是眼前,让我看到的是冷清和失落。

曾经的热闹的商铺,贴着转让的告示,

偶尔路过几个行人,也都是步履蹒跚的老人

街头巷尾,难觅年轻人的身影,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大城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而家乡却仿佛被时代遗忘,停滞不前。

都说春节了,二狗们都回家,小城的交通瘫痪,网上看到的种种,并没有在我的老家发生。

小地方为何越来越难?

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就给了我强烈的冲击。

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空巢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口,眼神里满是对子女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在乡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电诈兴起,长辈担心很多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会不会一起不回,杳无音信。

本就出门谋生,却愈加困难。

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近5年来, 我们县城的人口净流出趋势愈发明显,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曾经一个村子有上百户人家,年轻人占了一半以上,可如今,村子里只剩下不到 30 户人家,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

父母出门没挣到钱,为省路费,就地过年,给家里老人打几千块钱,为了补贴家用。

还去了我们当地的商业街,

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如今只剩下几家店铺还在苦苦支撑。

大部分餐馆都只能依靠春节期间的 “春节经济” 勉强维持生计。

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人们返乡,餐馆里有点人气,生意好转。

春节一过,随着人们的离去,餐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不少餐馆甚至不得不关门歇业。

我们家附近商场,前几年这里还人来人往,各种品牌的店铺生意还不错,可今年回去,发现大部分都关了,剩下的几家也在苦苦支撑,生意十分惨淡。

这种春节期间的短暂繁荣与节后的萧条反差,让人感到无比心酸。

再看乡镇,

药品短缺的问题挺多的,尤其是最近流感多, 患者往往需要跑到县城甚至市里的大医院去买药。

学校合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偏远乡村的学校因为学生数量太少而被合并,孩子们不得不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


公交车的班次也越来越少,原来我们村到县里,1小时一趟车,现在1天一趟。

春节期间,村里有一位 老人突发疾病,医疗条件的落后,村里医院没办法救治,只能120去县里医院看病,因路途遥远,最终在半路上去世了。

因为穷,老人的病,没舍得治,就拖成了大病,最终不治

和村里长辈聊天,明显感觉到他们 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和交通等服务;

另一方面,政府的投入却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钱都去哪儿了呢?

土地出让金没了,我们县去年土地出让金减少了45%,

这对于依赖卖地收入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使得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

原本计划修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被迫搁置,一些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也无法推进,居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

依靠上级的补助,落到乡村一级,因为各种因素,实际的款项,总会有折扣。

其实,我们能看出来,这几年,县里为了经济的发展,费了不少力,对城市进行绿化,开展古城文旅,红色旅游,村里修桥修路……

这些投资大多依靠举债来完成,导致地方债务不断累积。

当地城投债务压力很大,领导们也知道,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按他们的话说,就是“不得不这么干,不然还要完”

通过完善的基建来吸引投资,但小地方,哪有那么多的资金和机会?

村里的干部,也基本问县里要钱,但对于春里自身的发展,却鲜有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驻站”里的王主任,为了保流动红旗,作用就是县里要支持时,腰板可以更硬。

地方没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资金到位困难,

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地方的实际需求。

一些急需发展的领域,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