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家里换包盐,或许能省很多看病钱! ·  2 天前  
北京发布  ·  北京市“晒预算”啦!三大看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这样的夜晚,空巢青年们请告诉我,你孤独吗?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4 22:54

正文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一个人上下班

吃饭主要靠叫外卖

水果只买3、4个

快递只寄到单位


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睡觉

一个人在城市中游走

……


如果你不小心符合以上特征

又恰巧占全单身、年龄20-39岁、生活在异地

那么恭喜你

你已步入“空巢青年”行列



“空巢青年”与“蚁族”“蜗居”等名词的出现一样,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人口迁移而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其中,忍受寂寞是“空巢青年”难以言说的艰辛,居住条件差和缺乏情感寄托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境。 此外,大城市的人才流动性强,落户和买房的难度大,搬家、跳槽频繁,也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曾写道:在美国的文学著作中,任何关于彻头彻尾地从人群中被孤立而独自生活的故事,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都被认为实际上是一个恐怖的故事。



“空巢”是自嘲,也是无奈


谈到目前的生活状态,已经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两年的侯玉杰这样说,“自己和本科室友虽然都租住在碑林区,但上一次见面还是半年前,还是因为外省的一个室友到西安来旅游,同宿舍的姐妹才有机会聚到一起。虽然也很想谈恋爱,但是公司里已经没有适龄的单身男了,感觉找个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还真不容易。”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教授分析,“空巢青年”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还带有自嘲的意味。他们彼此这样称呼,或将自己归入这样的群体,以娱乐的心态在网络中寻找“组织”,是一种普遍但并不严重的社会现象。由于离开了亲人和朋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很多时候就只能用网络打发着时间,更容易增加孤独感。



据陕西日报消息,统计数据显示,“空巢青年”中,只有14%的人从未感到孤独;不同性别之间的孤独高峰点也存在着不同, 对于空巢男青年来说,晚上10点最孤独;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独高峰期则是晚上9点。


一份来自外卖平台和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空巢青年”生活报告》显示, “空巢青年”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对美食、服饰和数码产品等物质追求更高,靠阅读书籍、看电影来排解孤独。


“空巢”是孤独,也是独立


在众多的“空巢青年”中,有人被迫独居,有人却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


“自己过日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我更像个‘汉子’了,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自己组装家具也毫无压力。”大学毕业就留在西安的季乐乐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文职人员,独居8年,居住条件从十二平方米的群租房换到一个人的开间,现在和同学合租在高新区一套两室一厅的出租房中,迟迟不想结婚的她,就是一直贪恋这自由自在的“空巢”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