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爵士介绍的雷吉尔·范德韦登《基督下十字架》第二部分。
※ ※
雷吉尔·范德韦登的一生,我们知之甚少,但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让人敬仰的正人君子。1399年,他生于比利时的图尔奈,父亲是刀具师傅。1427年,尽管这时他已经是有所成就的画家,还是拜图尔奈声名远播的画家罗伯特·康平为师。这些早年间相关的档案特别让人迷惑,但我想,几乎可以确定,康平就是称为“弗莱马尔大师”(Master of Flemalle)的画家,这位大师的作品有强烈的雕塑风格,尤其体现在雷吉尔早期的作品里,有些历史学家试图证明——雷吉尔就是“弗莱马尔大师”,但无法令人信服。
“弗莱马尔大师”作品,现已认定为罗伯特·康平的作品
雷吉尔的学徒生涯终结于1432年,1435年,他在图尔奈的证券市场中已经投入了一大笔钱,也许这就是绘制《基督下十字架》的报酬。一年后,他被任命为布鲁塞尔市终身画家。这时他在国际上也是声誉斐然。意大利的贵族鉴赏家们给他的信充满溢美之词,他还访问了罗马、佛罗伦萨和费拉拉。然而,他的生涯泰半用在深入思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委托工作无论大小,他都同样用心。到1450年,当大众品味转而喜欢更加炫目和装饰的风格时,他准备迎头赶上。此后,在他人生尽头,他画了一幅《基督上十字架》,送给舒特修道院作为礼物,现存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皇家修道院。站在这幅画前,我们想起但丁,想起米开朗基罗晚期的素描。过度的装饰、华丽的色彩、悦目的细节等等所有尘世的成就都已经铅华褪尽。这也许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产生的最为自省、最为严肃的画作。
想着雷吉尔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性格,我回头再看《基督下十字架》。此画由比利时城市卢万的箭士公会委托所作,要放在他们位于墙外圣母教堂(Church of Notre-Dame-hors-des-Murs)的礼拜堂内。我们不知道它的完成时间,但是我个人很肯定:这是雷吉尔离开师傅后完成的第一幅伟大作品,它在很多方面都让人想起康平。在《弗莱马尔祭坛画》中,和这幅画一样,可以看到同样的极度专注,在某些细节上同样的力度应用,甚至有类似的头部和手部细节。
《弗莱马尔祭坛画》全图
《弗莱马尔祭坛画》左扇
《弗莱马尔祭坛画》中部
《弗莱马尔祭坛画》右扇
虽然雷吉尔·范德韦登将要成为绘画中人类动机的伟大发明者,是康平给他指出了方向。在这些年里,扬·凡艾克正在探索光影的深度,而且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感觉深度,而康平对于坚硬的事物情有独钟——橡树做的板凳、古典金属烛台、锡罐,他在风格形成过程中,肯定从勃艮第宫廷的写实雕塑中大肆迸发灵感,当时这些雕塑才完成三十来年,上面的颜色依旧鲜亮。这种对于具体细节而不是光线冒险的热爱,康平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不过,雷吉尔对于理想化之美的关注程度要远胜过师傅。他的关注中心是人,不是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而是作为上帝独特而疏离的创造而存在的人。他深入体察人类的变化,寻找某些占支配地位的性格特点,然后用某种人类精神的活动加以表现。这些人性本质展现得彼此深入纠缠,但是这些纠缠是基于命运和构图的某些原则而来。在《基督下十字架》狭窄的舞台上,一幕索福克勒斯式的希腊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
※ ※ ※
以上
中文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果你想购买《恐怖的艺术》等艺术书籍,点击【阅读原文】,前往“一天一件艺术品”微店。
如果你想向艺术君提问有关艺术、翻译、或者高效工作相关工具的有关问题,请长按艺术君的
“分答”二维码
。
如果你想给坚持原创和翻译的艺术君打赏,请长按或者扫描“分答”下面的二维码。两个二维码,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