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中国Top级的现代都市,然而你是否能想象,它也拥有Top级的
古老历史
?
行走在高楼林立的闹市里,人潮涌动中,偶然遇见那些见证了羊城一千年,甚至两千年历史的
古建筑
,古今交错间,欣喜顿生,真想对它们说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湿热的气候向来是古建筑的天敌,可广州不仅留存下许多古建筑,还在用料和做法中潜藏下大量
早期木构的基因片段
。一见处处彰显高古遗风的
光孝寺
,就知“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所言非虚。
言及古建,北方和江南始终占据着人们的目光,但当你从广州放眼整片广东大地,会看到一座不同于这二者的,长久以来被忽略和低估的
“古建筑营造博物馆”
。
左:光孝寺瘗发塔 图源/禹涵 右:六榕寺花塔 图源/无用研究社
沿着时间的陈列线,追汉溯唐,回望宋元,各个时代的建筑标本都不曾缺席,更有
将多个朝代的建筑技术、构件集于一身者
。
广东唯一千年木构,拥有中国孤例斗拱的
肇庆梅庵
;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
六榕寺花塔
;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明代仿宋代制式建筑——
佛山祖庙
;“南国古建筑的明珠”,广东唯一宋元两代砖木结构古建筑——
德庆学宫
……无一不是璀璨的古建瑰宝。
德庆学宫 图源/艺友分享
左:肇庆梅庵(此次游学因维修原因无法参观,但是老师会讲解)
图源/艺旅文化
展开空间的展板,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原、闽南建筑的影响,也能深深感受到岭南建筑自身的特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完美结合。
纵目世界,这些古建筑又映照出广东作为
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的辉煌,波斯、阿拉伯等文明的印记犹存。曾作为万国商船来往广州的导航标的
怀圣寺光塔
,就以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怀圣寺光塔
图源/无用研究社
广东古建在吸纳并发展了这些文明基因后,又让它们跨山越海,向外散射而去,终得“美美与共”。
以古建为点,由点及面再去看一座城,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浪漫。去年被列入世遗的北京中轴线风头无两,而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城,
中轴线亦别具一格
。南对涛涛珠江水,北临苍苍越秀山,这条中轴线因地制宜,在山水之间日夜将羊城守望。
初春时节,
舒爽怡人
,正是探访广东遗珍的好时候。这次
线路升级!
除了广州,我们还将走进亦是
广府文化核心之一的肇庆古城
,解读这座北宋古城,同时寻觅西江流域的别样古建筑。
肇庆古城 图源/无用研究社
2月27日-3月2日
,和
古城古建研究者、头部古建科普公众号“无用研究社”主编禹涵老师
一起走进广东,寻访类型多样的广东古建,
剖析岭南早期古建,详解广州城、肇庆城的城市格局
,一道品美食、沐古风。
专注于古建筑及城市复原领域研究,从事古建、古城、古城墙等的数字化复原工作。
合作汇编整理古建筑科普文章30余篇,数字化复原20余处,复原成果曾被用在于中国国宝大会、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刊物及电视节目中,以及被山西博物院、大报恩寺遗址等文保机构采用。
禹涵制作的广东建筑结构图合集(部分)
🌟
古建古城研究者、“无用研究社”主编带你由浅入深感受岭南早期古建独特魅力。
古城古建复原研究人、头部古建科普账号“无用研究社”主编禹涵
老师全程带队讲解,通过通俗易懂、细致详尽的讲解,不仅带你
了解广府2000年的城市变迁史,还将了解岭南古建的独有特色
,以独特的视角与多元的内容了解广府千年历史!
🌟
线路升级,一次性遍览容易被低估的广东顶级木构建筑精华
初春时节,南下岭南,
探访在中国古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容易被忽略的广东早期木构精华
,从建筑结构、布局、装饰手法等多个视角,通过与其他地域古建的对比,不仅
带你更加清晰地认识宋元至明清时期五岭之南样式独特的古建,看见它们其中蕴含的我国早期古建的基因片段,理解在独特的气候条件影响下,广东古建筑所表现的独特性
,还将了解
广府文化两个重要区域的古城格局规划与变迁
,全面感受岭南古建之美。
🌟
内容精彩且丰富,一场深刻的广府千年历史寻访之旅
行程不仅涵盖古寺、古塔、祖庙、学宫等
不同类型的广东代表性古建,包含光孝寺、怀圣寺、德庆学宫、佛山祖庙等
,还将
寻访广州府城和肇庆府城
,通过千年来的城市变迁,带你了解广府地区千年历史,
从地理到历史、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城区历史到顶级古建,带你更加全面、细致和深入的了解广府千年历史,认识广东早期古建在中国古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的独特地域特点!
1.行程内需要大量行走学习,请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休闲鞋;
2.如遇临时交通管制、景区开放情况或天气影响,或将对行车路线和行程顺序作一定调整。
3.梅庵近期正在封闭式维修,无法参观,但行程中老师会通过图片对梅庵也进行讲解;若届时开放参观,将对行程内容进行调整,前往参观,望知悉!
适合人群
:
古建爱好者/人文历史文化爱好者/国保刷保者/小众访古者/摄影爱好者
组 团 价
:
3680元/人 (2人及以上同报可享)
*8人成团,20人封顶(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
*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报名需二次确认。请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购买往返高铁/机票等大交通。
羊城千年,广府古建
北京路是古代广州城的中轴线,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被誉为
“岭南名街”
。北段的
千年古道遗址
,层层叠压了从西汉南越国至今的11层路面,这是从越秀山到北京路一带,
千年来作为古代城市地标的实证
。
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关键柱剖面图 图源/广州日报
从珠江畔的天字码头到从民国穿越来的永汉电影院,再到秦代造船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
这里沉淀了广州城多姿多彩的历史风貌与文化,
是
最能代表广州特色
的一条商业街。
我们还将走进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馆中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不仅是国保,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重要遗产点,入选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它是西汉南越国、五代十国南汉国的都城王宫核心区和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地方官署所在地,是
广州两千多年来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所在。
此外,南越国时期的
曲流石渠遗址
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王家园林水景遗迹。
曲流石渠遗址及数字化展示 图源/南越王博物院
明洪武年间,广州进行了
“三城合一”
工程,把宋代的中城与东、西两城之间的城墙打通,连成一片。同时还扩大了北城,跨越越秀山,把半座越秀山圈在城里。重建后的广州城山川灵秀,雄伟壮丽。
在这次筑城工程中,最伟大的建筑,莫过于雄踞在越秀山上的
“镇海楼”
。登楼远眺,“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景观雄奇秀丽,被誉为
“岭南第一胜概”
。
消逝的广州鼓楼
如今的镇海楼 图源/广州学习平台 陈志强/摄
镇海楼后经五毁五建,如今楼高28米,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盖,饰有石湾鳌鱼花脊。楼西侧存有嘉靖年间的
《镇海楼记》
碑和1928年的
《重修镇海楼记》
碑,记录了镇海楼六百年来的废兴成毁,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朝来寒雨晚来风。
沿越秀山西门而上,经镇海楼直到东门,可以看到一段下部为红砂岩砖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的古城墙。这不仅是广州仅存的一段明城墙,还是
广州现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城墙
,经数百年岁月流转,古貌依旧,唯有丛生的青苔昭示着时间的流逝。
广州明城墙 图源/
广州市
越秀公园、艺旅文化
★
光孝寺
光孝寺,
首批国保
,
岭南第一古刹
,岭南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规模最大的寺院,广州民间素有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之说。它还是南宗六祖惠能创立禅宗南宗的佛教发祥地。
它肇始于三国时期的“制止寺”,几经更名,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年)
改名报恩光孝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寺内古木参天,殿宇棋布,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
光孝寺大殿 图源/禹涵
寺中有始建于东晋,重修于宋代的
大雄宝殿
,藏有六组惠能头发舍利的
唐代佛塔-瘗发塔
, 保存最完好的
五代时期铁塔-东铁塔和西铁塔
,唐代密宗法器
大悲幢
,距今1400多年的
洗钵泉
,全国罕见的
南宋原装栏杆
以及始建于北宋的六祖殿等众多国宝。
左:光孝寺西铁塔 右:光孝寺东铁塔 图源/无用研究社
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六榕寺,初称宝庄严寺,宋端拱元年
(988年)
铸
六祖惠能铜像
。
宋绍圣四年
(1097年)
,寺中宝塔历经11年后落成。宋元符三年
(1100年)
,
苏轼
来游并题书“六榕”,后人刻石匾于寺内,寺遂改称“六榕寺”,塔称
“六榕寺花塔”
。
花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外观9层,内部连同暗层共17层,通高57.6米,是
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
。虽经历代修缮不断,但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砖构塔身,它位居府署之侧,是广府曾经的天际线,为
岭南古塔之范
。
塔在清代重修后,副阶回廊多饰以金漆木雕构件,既有岭南地域特色,也突出了匠人的小木作技艺。
檐枋樑头上雕刻有植物、花鸟的漆金图案
。
图源/无用研究社
怀圣寺为国保,是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
。它始建于唐初,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所建。
寺中的
光塔
,具有浓厚的
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塔高36米,青砖砌筑,底为圆形,塔身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用以采光。
广州长久以来流传着
五羊的传说
:相传2800多年前的西周周夷王时期,有五位仙人骑着口衔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守护着这片土地。
因五羊传说而建的五仙观被誉为
“广州祖庙”
,对广州可谓意义非凡。如今的
五仙观后殿,是广
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具有广东明代古建筑的特色。
图源/广州学习平台 摄影/胡瀛斌
佛山祖庙,国保,
难得一见的明代仿宋代制式的古建筑
。
它建于北宋元丰年间
(1078-1085年)
,重修于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年)
,保留了中国古建筑中最复杂的八铺作斗拱,巨大深远的昂散发着满满的宋式风韵。
图源/禹涵
它也是广东三大祠庙之一,有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的美誉,是佛山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道教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比比皆是;巨型铜镜、铜鼎、石刻、陶塑、瓦塑、木雕、砖雕……历经百年,仍精致绝伦。
精美装饰 图源/禹涵、艺旅文化
位于肇庆府衙旧址入口处的丽谯楼,始建于
北宋重和元年
(1118年)
。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赵佶继位后,亲笔赐书此地为“肇庆府”,当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台盖此楼宇,用以供奉此御书,故此楼又称
“御书楼”
。
明朝时,郡守黄瑜在宋代御书楼原址重建楼阁,改称“丽谯楼”,成为肇庆古城数百年春秋的见证者。因通体红色,当地人又俗称其为“红楼”。
丽谯楼 图源/艺旅文化
高要学宫,即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明代重建,是西江流域最早的学宫之一,部分保留了明代南方建筑特色,
小部分还留有宋、元代的艺术风格
。
学宫现存的
大成殿
,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是广东保存较好的
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
图源/
端州发布
、肇庆发布
廖文奕/
摄
德庆学宫,岭南乃至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孔庙,
广东唯一宋元两代砖木结构古建筑
。
它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
,元大德元年
(1297年)
重建,比北京国子监早十年,比番禺学宫早七十年,比苏州文庙早近百年。
德庆学宫大成殿 图源/
艺旅文化
其设计者独辟蹊径,打破了传统厅堂那种“八柱撑空”的木梁架结构而采用
“四柱不顶”
的独特形式,既造就宏伟气势、又有助于防洪水、虫蛀、雷击等自然灾害。
德庆学宫最大的看点是其主殿-
大成殿
,保留了宋、元时期的特点,并以『四柱不顶』、『减柱四根』和『出跳最长』而闻名,被誉为
“南国古建筑的明珠”
,对研究南方宋元木构建筑和艺术有重要价值。
矗立于西江畔的德庆三元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9年)
,“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源于人们祈求
“三元及第”
的美好愿望。
塔身修长精美,线条明朗,古时工匠按“许新不许旧”的严格要求,选用名贵的银朱灰浆进行批荡,因此三元塔历经400年的风雨雷电至今仍鲜艳如昔,有
“只新不旧”
之美誉。
三元塔 图源/艺旅文化
适合人群
:
古建爱好者/人文历史文化爱好者/国保刷保者/小众访古者/摄影爱好者
组 团 价
:
3680元/人 (2人及以上同报可享)
*8人成团,20人封顶(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