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大脑
关于思考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我居然没有过去要个内衣链接!! ·  昨天  
人生研究所  ·  戴上这个耳机,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  2 天前  
混沌学园  ·  疯狂的幻方:一家隐形AI巨头的大模型之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孤独大脑

创业如狼,投资似鹰

孤独大脑  · 公众号  · 学习  · 2020-10-18 08:43

正文


不言而喻,要想成为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你要么创业,要么投资,要么两个都干。

然而, 创业和投资都是小概率成功的事情。

尤其是投资,更容易让人有“这事儿很简单”的幻觉:道理我都懂,下注也不难。

结果,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到头来都会感慨“投资太难了”,真正从里面赚到钱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当了韭菜。

创业呢?也很难。

假如说投资是“赌博”,创业简直是“搏命”。

一旦你开始创业,你就会发现,全世界都团结起来与你作对,艰难,失败,什么都缺,灰暗,绝望。

那么,那些厉害的创业者,牛叉的投资人,为什么可以摆脱魔咒,赚到大钱?

除了运气好,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


创业者是地面的狼,投资者是空中的鹰。

创业者像狼一样,瞄准目标,紧追不舍,咬住不放,勇敢,坚忍,使命必达;

投资者像鹰一样,俯瞰大地,看周期,看赛道,以概率思维下注,撒豆成兵。

我们先看看二者的差别:

  • “创业狼” 是自下而上,干了再说;

  • “投资鹰” 是自上而下,三思而后行。

  • “创业狼” 是第 一层思维,知行合一

  • “投资鹰” 是第 二层思维,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

  • “创业狼” 感知输入,在实践中获取数据和反馈

  • “投资鹰” 理性分析,讲逻辑讲数据

  • “创业狼”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 “投资鹰” 是“好奇感知, 疯子行动”

然而,在我看来:

  • 一个厉害的创业者,需要像投资者一样思考;

  • 一个牛叉的投资人,能够如创业者一样行动。


高瓴的张 磊,红杉的沈南鹏,都是像创业一样做投资的人。

投行出身的沈南鹏,从1999年开始创业,先后创办了携程和如家,是个真金白银的创业者,从零到一、再从一到一百,把一摊子事儿完整地做起来了。

大多数投资人并非如此。就像有些分析师不管讲得多么透彻多么深刻,因为没有亲自去一线打过仗,总是缺了点儿什么。

当然,是否创过业,不是优秀投资人的必要条件。但是,优秀的投资人应该有创业思维。

有人说沈南鹏投资的秘密在于“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和调查”,其实只有像创业者一样身临其境,担当风险,敢于试错,大胆创新,才能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调查和研究,否则就是隔靴挠痒,隔岸观火。

与其说他们在做深度调查,不如说他们像创业者一样置身其中,来到战场的最前沿,直面枪林弹雨。

也许有人说,张磊并没做过生意啊?

有,他很小的时候,就在老家驻马店的火车站摆过地摊儿,出租小人书,还组建了五六个人的小团队。

我一直的观点是:创业必须亲历之后才能体会,哪怕摆摊儿也算,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所以张磊说:

我们是创业者,碰巧还是投资人。

我们采用的是研究型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哪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我们再寻找跟这个商业模式契合的最佳创业者。

如果我们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公司实现,我们就买入股票长期持有;

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们就寻找私人市场;

如果再没有发现合适的,我们就自己孵化。

沈南鹏说: 赌要理性,干要果断。

  • ”要“ 理性 ”,是指投资者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灰度思考和理性计算,就像一只在天空遨游的鹰;

  • ”要“ 果断 ”,是指创业者像狼一样,面对各种不可能,勇往直前。

地面的狼+空中的鹰,让这些“碰巧是投资人的创业者”如狼似鹰。


巴菲特说 “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

巴菲特小时候送报纸、捡打飞的高尔夫球贩卖,在理发馆摆弹子球机,都是亲自创业的经历。

某种意义上,巴菲特是以投资股票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倒过来说也对。——“ 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的做出正确决定 。”

在其漫长的投资生涯,巴菲特屡次冲向管理第一线,斗工会,抓经营,出任生死关头的所罗门公司的临时CEO,展现了其两只眼(投资人+创业者)的强悍力量。

投资和创业,就像巴菲特的两只眼。

芒格在与巴菲特合作之前,也做过各种生意。

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

这方面的典型人物,还有段永平。

段永平做企业出身,在投资方面他极力推崇“价值投资”:

  • 不是买股票,而是买入公司一部分所有权;

  • 不是看重股价的涨跌,而是看公司未来到底能赚多少钱。

你看,这不都是创业者(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吗?


上面几个说的都是投资人,再说创业者(企业家)。

亚马逊的贝佐斯,是一位有投资人思维的创业者。

1、 作为创业者 ,贝佐斯很幸运地是在西雅图创业。这个美国西北角的城市非常奇怪,除了诞生了微软,还有波音、星巴克、Costco等一大堆伟大的公司。 贝佐斯就曾经得到了 Costco创始人的指点,算是开了管理的天眼。

2、作为投资者 ,贝佐斯在华尔街混过,也是价值投资的信徒。

但是,对于数字化的公司,价值投资怎么玩儿?这一点连巴菲特也没看明白。所以他和芒格都为自己居然没买亚马逊的股票而懊恼。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一样是有“资产”的。

我称之为“数字化房地产”。

没错,这个世界最赚钱的生意,仍然是房地产。只是,发生在数字世界。

贝佐斯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巴菲特很晚才理解。那就是:

亚马逊的价值在于提供近似于水电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上从Costco创始人那里的偷师,亚马逊打出了“超低价+巨量+微薄利润”,大量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后,以更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和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形成飞轮效应。

此外,贝佐斯对于“自由现金流”的理解和运用,也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同宗同源。


像投资者一样创业,像创业者一样投资。 --并不是说实业和资本的结合。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融合的思维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