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会聚集一群伙伴,并找到世界第一的财宝,我要当海贼王!”试问哪个少年心中,不曾有过路飞一样的梦想,对探索未知世界、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向往。
今天,产业数智化正在加速跃迁,云原生、AI大模型等核心软件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数智升级的基石。然而,各行各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数智化难题、难事,这些严重依赖专业人才的创造力,这对所有高校开发者来说都是机会。
与此同时,AI大模型也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传统范式,承担起很多常规的开发任务,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开发者提升开发效率,这对高校开发者的技能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注意到一场软件编程比赛,从中可以发现,AI大模型正在重塑软件产业创新,引领软件创新从云原生向AI原生迈进,成为高校开发者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全新工具。
4月28日,2024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普朗克计划”全球总决赛刚刚落下帷幕。大赛自2015年开始举办,目前已经来到了第十届。其中的“普朗克计划”主题,是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命名,代表着华为期盼通过这一赛事,不断寻找像普朗克一样,用技术推动世界进步的人。
今年大赛历时两个月,吸引了来自全球800多所高校、近30000名选手、超5700支队伍参赛。最终,京津东北赛区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元梦之星”队一举夺魁,赢得全球总冠军,独揽20万元奖金。
(华为云CTO张宇昕为冠军队伍颁奖)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本届大赛都为高校的软件人才提供了哪些试炼呢?
今年赛题抽象自华为云智能港口真实业务难题,选手通过算法完成运输船只智能泊靠、运输机器人智能拣货装货、基于大模型的运输问题智能问答、多队同场次竞技等任务,以最大化提升港口物流效率。
本届大赛不同于以往的特别之处在于,首次把大模型应用开发纳入决赛赛题范畴,鼓励学生将AI大模型与产业中真实存在的难题相结合。
可以看到,高校开发者、云端的AI大模型和软件开发能力、真实的产业应用交汇在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舞台上。
透过这场软件竞技赛,我们可以解释三个问题:为什么产业要与AI大模型相结合?从高校学生到AI开发者,高校软件开发者如何锤炼产业真正需要的能力与品质?软件人才想把握AI大模型机会,为什么会选择华为?
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AI大模型重塑千行万业的大背景下,会给各行各业带来什么变化?
港口是航运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贸易与物流的枢纽,对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港口高度依赖人力近端操作集装箱起重机械,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力短缺,已无法满足全球海运快速发展的需求,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全球港口共同的诉求。
当前,以云为底座的创新生态,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加快重塑千行万业,港口行业也不例外。通过行业大模型,可以将AI大模型技术与港口业务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加速智慧港口建设再升级。
在智能港口领域,如何规划多机器人的任务执行以实现最优调度,如何控制泊位和机器人的配合实现最高运输价值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算法难题。
比如,港口行业作业时间长、作业环境艰苦,员工在高强度工作和复杂环境下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由机器人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实现智能拣货、装货,可以提高港口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事故,提升整体的港口作业效率。
机器人智能拣货和装货技术虽然具有巨大潜力,但要真实落地,算法上的难度不小:需要高效地规划路线,避免碰撞和拥堵;在复杂多变的港口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需具备一定的搬运常识,针对不同待搬运货物采用合适方式完成妥善搬运;具备高精度的感知识别能力,有效抓取货物……
可以看到,港口复杂的业务场景,与AI大模型相结合,可以在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安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多个方面,收获巨大的创新红利。这就需要既了解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又具备AI大模型实战能力,还了解港口行业特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于是,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试炼和选拔出具备上述能力的软件精英?
为了让选手真正面对产业真实环境,让赛事更加务实求真,2024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的赛题,完全抽象自华为云智能港口真实业务场景,通过软件模拟了智能港口的真实状态信息,由选手来挑战这些有价值的算法难题。
初赛阶段,选手们就需要克服种种技术难点,通过算法编程方式来操作多个机器人,在给定的港口地图空间内,完成货物智能拣货与装货等动作,在限定时间内搬运物品,赚取更多佣金。
复赛阶段的挑战进一步升级。选手们在启动拣货之前,要先完成船只智能泊靠。
所谓智能泊靠,能够通过精确的控制和避障技术,提高港口作业效率,优化靠泊路径和操作,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是智慧港口高水平的表现,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
复赛过程中,选手们不仅要通过精确的泊靠策略,让船只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还要与智能机器人实现协同作业,提高整体的作业效率和响应速度,完成更多货物的搬运。同时,租赁机器人是需要花费资金的,选手们要在完成技术挑战的同时,对投入产出比进行权衡,实现收益最大化。
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难为”在校学生了,那决赛则将比赛推进到了“地狱模式”。
决赛阶段,赛题进一步升级。选手需要通过代码操作10个机器人完成物品递送,操作5艘船智能泊靠,多任务协作的算法挑战更大。同时,多个队伍会在同场次进行PK对抗,机器人会出现争抢同一个货物资源的情况,让赛况变得更加焦灼紧张。
针对贵重物品,为确保贵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妥善处置(避免损坏并进而产生赔偿),在决赛阶段,当选手机器人拿取贵重物品时,需回答运输注意事项相关问题(考验机器人是否具备运输当前贵重物品的必备知识储备)。回答问题时,选手程序可以借助大赛平台提供的大模型服务接口来辅助进行问题回答。
决赛多队PK的对抗过程,通过可视化赛况播放,极具观赏性,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软件竞技的魅力,以及学生们用算法改变世界的激情。
借此机会,选手们可以在真实业务场景上手实践大模型这一先进技术。
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也可以通过华为云提供的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如需求管理服务、代码托管平台、代码检查服务等工具,来提升代码开发效率和质量。
决赛阶段,当多队PK的机器人发生冲突时,选手们就需要通过问题抢答的方式,来争夺货物搬运权。一些队伍可以通过大赛提供的大模型服务REST接口,利用大模型的问答能力来自助回答提问,完成相关比赛任务挑战。
优秀的算法离不开澎湃算力的支持,本次比赛中,选手们所使用的大模型服务由华为云昇腾AI云服务提供算力资源。
选手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并学习大模型服务编程技术,还可以充分体验到华为昇腾体系大模型服务的优异表现。
总结一下,本届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作为首个将AI大模型与软件开发技术、高校软件精英、智慧港口真实业务相结合的舞台,通过激烈的竞技形式,成为华为吸引和挖掘全球优秀的软件精英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