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运营研究社
上运营社,找组织!我们是国内最大的运营从业者社群,400万运营从业者成长服务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DeepSeek100个搞钱思路 ·  16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19 小时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小红书起号指南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2元管饱的县城地头蛇,集体打退网红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运营研究社

年入100万的运营操盘手自曝:“我的工资单里藏着3个涨薪方法”

运营研究社  · 公众号  · 运营  · 2025-02-24 14:14

正文



作者 | 张帆

编辑 | 陈维贤

设计 | 蝶哥


年入 100 万是很多“打工人”的收入目标,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运营人屈指可数。

前段时间,运营操盘手俱乐部主理人小贤做了一份调研,他发现在全国平均年薪最高的上海,能满足月薪超 5 万的运营岗位只有 191 个,大部分是总监级别。

在数以百万计的运营从业者面前,这个数字过于渺小。基本上,运营人要想月薪超 5 万是百里挑一的难度。

月入 5 万尚且如此困难,年入 100 万该如何做到呢?

最近,我们与一位运营操盘手俱乐部的会员李辉 (化名) 进行了对谈,他刚好在最近两年实现了这个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具体而言,他进过“大厂”,曾从 0 到 1 帮助公司线上业务启航,第一年就实现了千万营收,年薪接近 50 万元。同时,他又兼职副业,在小红书疯狂“捞金”。整体综合下来,年均收入超 100 万元。

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头部运营操盘手的?年收入过百万的运营人需要哪些能力呢?


01
跨专业做运营还能年入百万,他经历了什么?

能拿到成绩的运营人都很喜欢“折腾”,李辉也不例外。

他是一位标准的理工男,大学时期在一所南方的 211 高校读环境与科学专业,他还抽空拿到了法学学位,都是与“互联网运营”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

尽管修双学位非常繁忙,令同学诧异的是,从大三开始李辉又迷上了创业。 当时草根创业氛围浓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响彻全国。

也是在那时,李辉开始接触互联网,和校园里的几位伙伴做起电商生意,主要卖本地特产。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引流、获客等后来与互联网运营高度绑定的概念和词汇。

尽管校园里的创业最终没有成功,但这次经历犹如“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了李辉对互联网的热情。 临近毕业时,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考研和相关专业就业,只有他决定转行,跨专业就业。

当时移动互联网崛起,风头一时无两,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行业。李辉也想进“大厂”,拿高薪水。

但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工作履历,该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呢?他选择从专业度相对较低的销售做起,2018 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教育公司做私域。主要是靠活动为社群拉新,再借助一系列深度活动向潜在客户“逼单”。

有了这段私域运营的从业经历,李辉顺势跳槽到一家位于北京的互联网教育“大厂”。“这家公司在业内大名鼎鼎,最好的时候能排进行业前三名。”

在这家“大厂”,李辉的运营工作才开始丰富起来,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运营。

他做过获客,策划过裂变活动,利用实物及虚拟产品 (如教辅资料、名校招生资料等) 作为“钩子”,帮公司账号涨粉;干过公众号运营,一步步测试、探索出什么样的文案、哪些活动,更容易驱动消费者进一步完成消费决策。

他还从 0 到 1,帮助公司搭建了考研业务的私域模型,最终将私域社群做到了 90 万人,超额完成了拉新及转化目标。

期间,他的 KPI 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最初主要聚焦用户增长数量、用户付费情况,到中后期直接与销售额挂钩,每月直接帮公司带动上百万 GMV。

他告诉运营社,从只看用户增量,到聚焦销售额乃至利润,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面临的趋势, 初阶运营人如果想往更高的层级进阶必须尽早地去关注这些指标,熟悉增长模型之外更要深入研究用户画像和影响用户决策的因素。“这是运营人的分水岭之一。”

也是在这段时间,李辉工作越来越忙,他也越来越“拼”。平均每周工作 70~80 小时,最夸张的一周需要工作近 100 个小时,相当于全周无休每天还要花 14 小时工作,除去睡觉时间,几乎没有空闲娱乐。 “在大厂做运营,大家都在内卷,你不卷几乎很难竞争。”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即便李辉在朋友眼中已经足够“拼命”了,但在李辉看来,他的直系领导比自己加班时间更长。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辉的努力迎来了想要的回报。在“大厂”工作的第三年,他被高层看好,正式进入中高层,成为整个考研业务的私域负责人。

可以说,这段“大厂”经验对李辉影响巨大。2022 年离职时,他顺势去了一家员工规模超 300 人的教育公司担任线上业务总负责人。他告诉运营社,“在大厂升职到中层想再往上爬有些困难,中高层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继续成长只能跳槽。”

在新公司,李辉作为操盘手全盘负责用户拉新和转化的工作。主要经营逻辑是在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通过铺设 KOS 账号+投流的组合,帮公司获取高质量销售线索,再靠销售进一步转化。

仅用一年多时间,他就帮这家原本高度依赖线下获客的教育公司构建出了一个线上业务模式,销售业绩也从 0 增长到 1000 万元。

工作之余,李辉还抽空开了一家工作室,同样是聚焦教育领域,主攻流量代理。具体而言就是找小红书上的教育类博主买流量 (包括潜力客户等) ,再将流量、客户转卖给教育机构,从中获利。每年从中收获数十万利润。

两份收入累加,他每年的收入超过了 100 万元, 与同龄人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02
年薪超百万后,他总结了一套升职方法论

作为运营操盘手,李辉的履历无疑让很多人都羡慕。很多从业者可能会好奇他是怎么做到年入百万的?

在与运营社的对谈中,他提到了几个要点,对普通“打工人”的职业晋升有帮助,这里我们进行了总结。

1)运营人进阶:30% 专业理论+40% 实战复盘+30% 行业交流

10 年前,运营还没有直接相关的专业,第一批运营从业者基本都是跨界而来,他们的运营知识要么来自于实践,要么来自于自学。

李辉也不例外,刚进入运营行业时,他对很多理论、词汇一知半解。为了更系统地学习运营知识,他花了大量时间去看专业书籍、学习网课。

《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做运营》《跟小贤学运营》等运营相关的专业书籍他看了几十本,相关的运营网课上了一个又一个,运营领域的 KOL 李辉如数家珍。

李辉的学习笔记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他而言,为了系统地学这些知识,他几乎使尽浑身解数。除此之外,他为了让自己跟进最前沿的引流获客玩法,也非常积极参与行业交流。

工作之余,他最热衷的活动是在行业群里聊天、“冲浪”,他花在与同行交流上的时间远超大部分人。

比如他在 2024 年加入了运营社旗下的运营操盘手俱乐部,在俱乐部里他不仅每周都能学到关于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最新的运营实战案例,从中探寻机会与红利。在社群中,他还认识了不少操盘手同行,通过交流与共创,解决了不少曾困扰他的难题。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群聊部分内容

在李辉看来,了解运营行业动向,熟悉同行最新的运营思路和打法,与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一样重要,往往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总体起来,一位运营“小白”要想实现能力进阶,有一个公式可以参考:30% 专业理论+40% 实战复盘+30% 行业交流。

2)善于复盘,懂得将“流量思维”转化为“商业思维”

对一位能当上管理层,乃至高管的运营人而言,总结和复盘能力往往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年后李辉分析当初升职的核心原因时发现:业绩硬指标 (GMV/用户增长) +沉淀出可复用的方法论+上级信任,三点缺一不可。

其中,在做考研新业务时除了追求 GMV、用户数量等硬指标增长,李辉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沉淀社群拉新、转化的方法论。其中重点有二,一是针对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核心需求;二是复盘整个拉新转化的全链路流程,尝试优化每个环节,看能否有效提高转化效率。

重点是沉淀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或 SOP,这一点对有志于升职的“大厂打工人”至关重要,往往意味着思路的转变,即从一颗“螺丝钉”开始自主地从全盘视角思考业务。

他还告诉运营社,初阶的运营人要想升职必须学会算账。“一个运营人的天花板,取决于将流量思维转化为商业思维的能力。”

在李辉看来,“运营的本质是经营人、货、场的关系。当你学会用老板的视角算账时,升职或创业往往只是水到渠成。”

3)确定职业目标,最好的方式是找一个“老师”作为前进的指引明灯

如果说前面两个要点基本都是基于专业能力展开,第三个进阶的重要要素则显得有些“抽象”。

李辉认为,对于初入职场的运营人而言,如果想在这条路走得更远,比较好的方式是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找一个靠谱的“老师”作为参考对象。

以他举例,刚进入“大厂”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定下目标,希望工作 4~5 年后成长为“总监”级别的高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找了一个“靠谱”的领导作为职业参考方向,工作上努力协同,私下也积极求教,找对方开书单、求进阶攻略。

不过他也强调,在职场上选“老师”有一定运气成分,毕竟不是所有领导都愿意带领新人。

如何看领导靠谱与否,他有三个指标:一看经济状况,看他的家庭状态、消费水平 (对应收入) 是否让你羡慕;二看工作能力,看他的工作水平、方法是否合理;三看对待下属的态度,看他是否愿意培养新人,给下属机会。

李辉认为,初阶运营人往往对行业和职业规划理解不深,从周围的领导身上找指引是一条相对比较轻松的捷径。


03

结语

尽管李辉的职业经历有其个人色彩和独特性,但他的进阶方法论却对很多运营从业者有借鉴价值。

毕竟能实现“年入百万”的运营人往往都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绝招”和优势,他从“小白”到“行业头部操盘手”之间的成长路径,确实有迹可循。

在运营社看来,运营人成长进阶主要有两个方向可探寻。一类是成为破局型操盘手,通过自驱力,站在更高的视角,从全局去看整体业务,靠运营数据反馈和能力,结合公司优势做最终决策,带领公司破局。

另一类则是成为运营型创业者,依靠行业经验、稀缺资源进行创业,把能力、资源以及洞察到的红利直接变现。

李辉属于“两条腿走路”的代表,一边聚焦公司业务,通过主业沉淀从 0 到 1 的经验,并积累资源为后续破局做准备。另一方面,他又兼职进行低风险创业,尽可能抓住洞察到的行业红利,为后续更好的个人发展做足铺垫,值得很多运营人做参考。

最近运营社策划了一个名为《运营人群像观察》的话题专栏,未来我们还会通过该专栏与更多拿到成绩的运营“牛人”对谈,看看他们成长进阶路上做了哪些重要选择,踩过哪些坑,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更多人启发。
如果你也想看更多运营同行实现进阶的故事,请为我们的专栏文章点赞、转发。

P S. 如果你也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入运营资料共享群,和更多懂行的伙伴们一起探讨~



更多运营干货


「品牌对话」 | 诺特兰德 | 鸭鸭 | NOWWA 挪瓦咖啡 | 霸王茶姬 | 立白 | 全棉时代 | 花加 | 熊猫不走 | 唐久便利店 | 笑果文化 | 天虹 | 萨福 | 樊登读书 | 首尔丽格 | 水獭吨吨 | 全聚德 | Lemonbox | 蕉下 | 巡物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