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村的流动儿童站,每个自诩为e人的志愿者,都要经历一次来自小朋友的“降维打击”。
当字节的程序员还在斟酌表情管理,沾着薯片碎的小手已经把橘子瓣塞了过来,
“手册上说志愿者不能给孩子买东西,但是没说不让孩子给我们投喂零食”。
孩子们才不管什么社交安全距离,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向你主动“破冰”。
不只是三次元的投喂,电子辣条小朋友也能为你安排,在志愿者开设的一节AI生图课程上,当孩子们发现只要调整提示词,就能在即梦里让蒙娜丽莎长出猫耳朵,转头就把志愿者的照片塞进了AI,最后让老师也带着神秘的微笑,优雅地吃着辣条。
如今,当“确定感”成为年轻人的情绪KPI,童真宇宙不受控的“bug”,反倒成了年轻人与北京重新连接的锚点。
对于北三环的“大厂”人来说,36公里之外的皮村,无疑是另一个遥远的世界。一个半小时的交通时长,足以从朝阳站坐高铁去承德滑雪,而对于跳跳糖的志愿者来说,
每个周末在皮村度过的这一天,则是属于他们的Gap Day。
“去挖红薯,应该会很开心”,去年10月,白鳞在跳跳糖公益的飞书小程序上,第一次看到了皮村流动儿童站的“田野挖红薯”活动,出生在广东省茂名市一个村庄的白鳞,直觉上就对这个活动感到亲切。
“当时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社交非常封闭,应该出去走走了”,而在2023年入职字节跳动之后,白鳞虽然也给字节内部的公益项目
“跳跳糖员工公益”
捐过款,但来到现场还是第一次。
来到皮村后,看着田里挖红薯的小朋友,白鳞也找回了儿时的肌肉记忆:“你们知道怎么搭灶台烤红薯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白鳞立刻就地找起了材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原始社会负责打猎的猎人,身负长老交给我的重任”,灶台搭好后,看着热情围上来的小朋友,白鳞也再次确认
——
在皮村,可以找到治愈自己的力量。
同一时期,跳跳糖联合北京同心互惠公益机构,在皮村组织的AI科普课正式开启。
科学计算岗位的白鳞也加入了进来,负责课程的设计和讲解,从此便将周六时间“定投”在了皮村——上午在教室里给孩子们讲解AI应用,下午在田里光脚推着翻土机,白鳞的公益时长在半年内累积到了59个小时,几乎每个周六都是在“干活、陪孩子玩、干活”之间循环。
如果说工作上的项目可以预设结果,和小朋友的相处却像开盲盒,尤其是叠加上AI这项活跃因素,童真的坐标系远比北京的地铁线路复杂。
在一次用AI写歌的课程上,一位8岁的小朋友分别给爸爸、妈妈和小七都写了歌曲,给妈妈写“喜欢一起去公园散心”,给爸爸写“喜欢一起放烟花”,而小七则是“心中可爱的小天使,想要以后跟你结婚”,白鳞趁机问起小七是谁,“他说小七是他的小女朋友之一”。而小朋友对爱的表达往往也非常直接,
写给好朋友杨浩奇的歌曲,
大可以直接命名为《杨浩奇之爱》。
在来到皮村之前,白鳞也接触过创新型教育机构的小朋友,相比之下,因为家长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皮村的流动儿童缺乏在细小的成功中积累信心的过程,
“而AI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则抹平了很多实践上的障碍”,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被跳跳糖的志愿者们通过AI落地生花。
志愿者旺仔也同样感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在AI绘画课上,东方明珠可以和埃菲尔铁塔出现在一幅画面;中世纪宫殿可以飘在外星轨道;如果你给孩子们一些名胜古迹的图片,“他甚至会想到在长城的两侧,一侧画天堂,一侧画地狱”。
而AI课的存在,则让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有了实现和留存的方式。
对于跳跳糖的志愿者来说,皮村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新据点,更是他们在北京找到归属感的地方,一段超越职场关系的友谊,正在以
“公益搭子”
的形式建立。
去年10月,产品经理旺仔第一次参与了皮村的AI课,那时课程刚刚开始,大家还处在摸不着头脑的阶段,而负责电商相关业务的旺仔,紧接着就投入到了忙碌的双十一大促活动。
直到2个月后,旺仔重新回到AI课小组,记录活动时间线的同学还在飞书里给他记上了一笔,“老北京,热心公益”。此时,AI课程的人员阵容也基本搭建完毕,大家在字节处于不同岗位,一年中忙碌的时间段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人负责活动宣传,有人负责社群运营,正好拼成了一个六边形团队。
“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反倒可以聊一些更深入的事情”,
当年轻人习惯于在下班后便对同事“开启免打扰模式”,AI课小组的志愿者们,却将“革命友谊”延续到了公益和工作之外,大家不仅在公司食堂聚过餐,还在KTV抢过麦。
“午休和工作的时候,正常都不会看别的群,但志愿者群一定会看,而且会密集地在群里聊天”,在白鳞的飞书聊天列表里,志愿者的群聊有着优先阅读和回复的“特权”。“感觉这群人非常有意思,各个都很有才”,比如说,旺仔是个产品经理,第一次见面就让白鳞意识到课程需要有结构,后来发现他还是个猫奴,经常在群里晒他的猫,“不知道现在‘热恋期’过了没有”。牛奶则是吐槽圣手,时不时冒出一些金句:‘你这个是行为主义’‘不要那么机械,你要相信孩子会成长的’。
与此同时,当跳跳糖志愿者们在皮村找到了归属感,皮村的孩子们,同样也把AI课堂当成了一个小基地。
来到皮村不久后,白鳞就识别到了孩子们的一个关键词——无聊。
“现在的小孩子是相对分隔的,他们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状态”,即便玩游戏的时候很开心,但是当游戏结束,他们也会感到更加的孤独,一些孩子周末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结伴去某个同学家里一起玩手机,好在,对于这群AIGC时代的原住民来说,他们对AI不仅接受度奇高,也更愿意主动走进这里的AI课堂。
让旺仔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4岁的初中生小雨,小雨平时主要由开出租和做家政的爷爷奶奶带,两个大人都没有时间管他,当志愿者问起孩子在家里做什么,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躺着”。
而在AI课开班后,小雨反倒成了特别早来教室的那个,而且“一定是带着非常多问题来的”,
从游戏安装到代码Bug和社会话题,他都会带到课堂上来和跳跳糖的志愿者交流。
“他其实也是想来找计算机老师”,最近,通过不断将提示词喂给AI,再加上白鳞的调试帮助,小雨自己做了个坦克大战的游戏。不管是游戏还是电子设备,当孩子们提出不一样的要求,白鳞也习惯了不去否定他们,而是关心他为什么想这个,“做你想做,玩你想玩”,这是白鳞给孩子们写下的寄语。
如果说“可复用”这个生产力哲学,在互联网公司里代表的是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对于跳跳糖志愿者来说,“可复用”也意味着,让AI课在更多“皮村”有实现的可能。
如今,AI课已经成了白鳞的一项田野调查,理发的时候、打车的时候,他都要跟对方聊上几句,
“你会让孩子接触AI吗”?
然而在现实中,不可能每个志愿者都有这样的精力,此时,开发一套面向小学阶段的标准化AI启蒙课程,让不懂AI的志愿者也能参与进来,更多还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
放眼跳跳糖的其他公益项目,
“彩虹熊熊诊所”
游戏便是已经成功落地推广的项目之一。它源自一套帮助肿瘤患儿克服治疗恐惧的线下游戏,患儿通过陪着“彩虹熊熊”就诊,增加自己面对治疗时的勇气。而游戏开发岗位的志愿者,则为此编写了线上游戏的demo框架,最终转化成了一个每个患儿家长都能在应用商店下载的线上游戏。
在今年的字节跳动13周年庆上,跳跳糖员工公益团队也举办了
“用「AI」表达爱”
这一主题的体验日,让我们得以看到,从AI诗歌创作,到帮助心智障碍儿童创作AI画作周边,还有更多的跳跳糖志愿者在“一起让好事发生”,让“务实的浪漫”在公益中延续。
为了吸引到更多同学参与进来,跳跳糖志愿者还“为爱发电”,设计了一系列的“公益谷子”,让员工通过做公益获得积分前来兑换。
其中,与红山动物园合作的工卡套,堪称跳跳糖版的Jellycat,一度成为跳跳糖内部公益积分兑换中的“抢手货”。
“除了字节的食堂,最舍不得的大概就是跳跳糖”,即将结束实习期的青青,一边数着手里的跳跳糖徽章,一边还在盘算着,如何在离开字节前,把徽章集齐。
对于难以建立长期友谊的流动儿童,白鳞觉得,“AI可能是一个陪伴的工具”,让他们可以和虚拟的奶龙、奥特曼,甚至是马斯克聊自己的所思所想。但白鳞也希望,可以用志愿者们的陪伴,给孩子们带来勇气,
“这就相当于,当你遇到好人多了,你就会有探索的勇气”。
这份治愈也并非单向地流动,当孩子们打开自己的世界,跳跳糖的志愿者们,也在其中找到了容纳自身情感的天地。
去年年底,在“陪流动儿童走进舞彩浅山”的活动结束后,一位志愿者写下了这样的心得:
“参与公益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谁不想如孩童般走进山野呢?”
【文末互动】
欢迎分享
你在公益方面的暖心记忆
我们将根据评论质量
综合
选出
5位读者
送出跳跳糖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联名的
周边工卡套
一份
截止时间:3月18日18:00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 排版丨孙宏
作者丨梅卡
图片来源丨跳跳糖员工公益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