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基金的前世今生
说起货币基金,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货币基金。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同时盛行的“滞涨”之中,当时由于美联储对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结果导致了居民存款的利率普遍低于通货膨胀率,这让美国居民出现了一种异常纠结的状态,这就是只要居民的钱存在银行就会处于长期贬值的情况。
与此同时,美国的各家银行却同样面临着资金荒的困局,于是各家银行为了吸揽存款,就采用了利率较高的大额定期存单来吸收储蓄,然而,这种大额定期存单的门槛太高,至少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才能够投资,所以只有少部分的机构投资者才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而大多数普通美国人只能够购买利息低的可怜的普通存款或者小额理财产品。
这个时候著名的美国基金分析师鲁斯·班特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想到为什么不能通过一种机构将大家手上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从而投资于那些高息的大额存单呢?于是大名鼎鼎的“储蓄基金公司”就这么成立,储蓄基金公司购买了三十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并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企业才能够拿到的投资回报率,并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于是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基金就这么出现了。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利息高,资金流动性好,也非常安全,所以很快就在美国风靡开来,但是由于货币基金的申购和赎回都较为复杂,所以虽然很受欢迎但是却没有得到特别大的发展。直到1974年,美国富达集团推出了“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这样的货币基金几乎和使用现金没有差别了,而且还有那么高的收益,所以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四分之一。
我们再把镜头拉回过内,货币基金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基金类型,其实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但是还是之前这个问题,货币基金的申购和赎回都较为复杂,并且购买货币基金的门槛又较高,两者叠加的结果是一直到2012年之前,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净值始终在3000亿员以下,这一切随着余额宝的出现被改变,余额宝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改造了货币基金,将货币基金的购买门槛降到了0.01元,此外通过垫资的方式实现了货币基金的T+0交易,再配合支付宝本身的支付优势,让货币基金真正在中国被改造成为了“类现金”的支付方式。于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货币基金进入了爆发式的增长时代,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只货币基金累计资产净值为51056.69亿元,占10万亿公募资产的比重逾50%。而在2014年底的时候,货币基金规模才2万亿元,而在2013年以前,货币基金规模仅在1万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