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心仪已久的商品在点下提交订单那一刻显示货存不足。
现在,连老外也来过“双十一”,和我们抢货啦!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外国人打算怎么过节~
外国社交网站上,英国民众10月底就开始摩拳擦掌了:“‘双十一’?看起来不错!咱英国人也搞一个吧!”
美国人民直接在白宫请愿网站上发起请愿:“我们要过‘双十一’!”发起者表示,
美国应该加入中国,把“双十一
”
过成节。
英美人民各种纠结的时候,俄罗斯的“剁手党”已经默默添加购物车了。
俄罗斯一家门户网站研究了消费者对中国网店商品的需求。结果显示,
“双十一”这天,俄罗斯人民在中国网店的购物量可能会增长24倍。
要知道,去年“光棍节”那天,俄罗斯买家“战绩辉煌”,为中国电商平台贡献了2000万份订单,占海外订单总量的六成。
而今年,他们势头不减,
在中国网店上的购物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倍,支付数量提高了74%,顾客量增长了89%。
一些忠实粉丝平均每月购物一次。
有理由相信,本届“双十一”,俄罗斯将会成为中国之外的另一大火热战场。
不过,这都比不上在华留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
自从这些外国学生在中国接触到网购以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已经解锁了各种网购技能——
研究月销量、买家秀、跟客服妹子套近乎……不少人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网络购物。
一位名叫斯蒂芬的19岁希腊留学生就通过从电商平台拿试用品在中国独立生活两年,成功省下一大笔生活费。值得注意的是,小伙子的试用态度十分严谨——为了写出令人信服的洗发水使用报告,他有时会连续洗头十多次。报告写多了,斯蒂芬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还和快递员成了老朋友。
▲每隔一段时间,斯蒂芬就会跟近期的试用品来张合影,他觉得这就是他在中国的“全家福”。
“双十一”这天,这些留学生自然也不甘示弱。一名留学生早早研究几大中国电商平台的优惠政策,
已经往购物车里添加了65件商品,不仅给自己买,还帮家人、朋友“扫货”。
其他外国买家也委托在华留学生“代购”。
心思活络的中国店主则把店开到国外,英文介绍往页面上一贴,收入蹭蹭上涨。
事情一多,就得招聘帮手。根据招聘网站的统计,
“双十一”期间,双语客服的需求量将有所上升。
看来,虽然全世界都在学说中国话,但中国人要把生意做大,学好外语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针对外国人“爆买”的需求,市面上还出现了这种套路——
▲七日上海“双十一”购物游
这份据称源自美国某旅行社的套餐,包含常规的机票、酒店、观光等服务,还为外国游客提供“双十一”网店购物、打包回国等服务。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外国人到中国“买买买”了。
外国人如此青睐“双十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中国商品值得信赖。
一名22岁的俄罗斯姑娘在中国网店买了一部手机后,觉得又便宜又好用,自己“入坑”了不算,还把几个家人和朋友都“拉入坑”。
另外,网络购物更为便利。
在国外,也有不少疯狂的购物节。比如,每年“黑色星期五”,英国、美国的商场都会推出力度很大的打折活动,这往往是年底最后一次大规模促销。
为了能抢到数量有限的特价商品,消费者们不得不通宵达旦地排队,有时甚至大打出手。
▲2012年,美国一家商场外,排队购物的顾客发生争执。
对比之下,中国消费者“双十一”这天躲在被窝里动动手指要文明多了。
老外还很嫉妒中国的快递速度。
正如那份白宫请愿书上所说的,在中国,有时一天内就能收到快递;而在美国,至少得等上一周。发起请愿的那位老兄要求:
“把人类送上月球前,先整顿一下美国的快递业务,毕竟一个包裹要等一个月也是心如死灰了。”
说实话,中国快递在“双十一”期间也会变慢。中国的快递公司明白这一点,正为解决这个问题各自“憋大招”——
有的公司提前招兵买马,开出高薪,备足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