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接纳。
不管孩子能不能给你挣面子,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孩子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你都愿意为他奉上所有的爱。
是的,父母的爱,可以没有条件。但是,一定要有原则。
现在有很多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对父母长辈缺乏起码的尊敬,出门在外也表现得十分没有规矩。
其实,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有共性的:父母没有原则的让步甚至是纵容。
- 01 -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有原则
想让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前提是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电影《伊甸湖》中有这样一幕:当主人公控诉熊孩子的暴行时,孩子的家长却强调“他们只是孩子......”
“他只是个孩子,长大就会好的!”,这句话常常是大人打破原则的借口。
但是,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如果小时候不严格一点,长大后就很难矫正。
孩子年龄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坚守原则的态度必须越强烈。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用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
教育孩子,有原则地控制,比无原则地纵容更重要。
- 02 -
教出有规矩的孩子
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个月的孩子,就可以给他简单的指示:比如让宝宝把脏的尿布扔进垃圾桶。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真爱你的人,舍得让你受苦。
我并不是提倡“苦难”教育,或者穷养孩子。而是时刻提醒自己:真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当作宠物,什么都替孩子做好。父母的没有界限感,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亲手培育出一个小白眼狼,误了孩子的一生!
明智的家长,应学会放手,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我们不是居高临下,俯身教诲,而是站在孩子身旁,与他肩并肩、手挽手,陪伴他们走过精彩的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