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北京参加两会回来,会上听到最多的两句话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和文化自信。”
这是3月17日在杭州举行的“2017年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许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深情表达。
文艺核心仍然是创作
创作必须坚持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二是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三突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中心任务。许江说,中央提出的这三个突出,也是浙江文艺推进创作的一个核心思想。
“我们处在一个火热的时代。今年全国迎接十九大在望,如何畅想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讴歌英雄的主旋律,这就是我们创作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许江说,我们要把握十九大这条主线和建军90周年这个节点。眼下,全国美协正在筹备一个十九大的展览,主题就是把十八大之后的英模请出来进行绘画造像。而这个点子,也就是中国美院为全国英模造像并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的基础上得到的启发。许江笑言,目前重要的十几家创作单位已到北京领任务,中国美术学院领回了4个创作项目。
另外,今年还有一个主要的展览,就是庆祝建军90周年大展。不仅如此,对美术家而言,还应紧紧抓住未来的几个主要节点: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70年、建党100年,围绕这几个重大的历史节点谋划重大创作,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担当、笔下有乾坤,投入这样一个历史工程,畅想主旋律、锻炼新史诗。
当下,对于浙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项创作就是“五水共治”,这是浙江省委全力打造的一项工程,也是为子孙万代的一个造福工程。中国美术学院现在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深入现场,到八大水系采风,为千百个河长造像。过几天,还有许多高校采风团队接旗出发。这一切,都为今年浙江美术的重点创作项目“浙江人”提供了好素材,这也会是省美协要着手做的一个好展览,让社会感受到美术在这个工程当中的突出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力量
“文化自信”现在变成一个空前热门的话语,人言为信是相信自己的所言,文化自信就是对自我文化的忠诚与信念。总书记在开幕式讲话说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当中最基本最持久的自信,我觉得这个话是很有深刻的话,也是有胆魄的话,在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下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更为基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过文化教育,这个文化教育已经把这个自信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身体,嵌入了我们的血液当中,它是所有人的专业训练和理性优先的一种理念。
说它最持久,因为我们无论怎么超越都要回返这个根源,到这里去掘活文化得以修补、补墙、更新的力量,所以这个文化自信对我们文艺家来说不仅是嘴上说说,还要把这种自信融化到我们的艺术创作当中,化为艺行、化入艺品、化成艺作。
中国美院最近因为办潘天寿的展览,又重读潘天寿的一些文章,重新读他的绘画,我们真的感觉老先生自学成才,那个浩然的文化自信,那种文化自信支撑着他,出现了历史上最为强悍博大的笔墨。我们要让中国本有的文化精神和品位活过来,活在一代人心中。让这些展览有饱满的内涵,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气派。
“在两会上,我一直在讲中华文化传统工程关键是要活化,如何让它活过来,大家都对中国诗词大会上背诗词很振奋,我也很振奋,佩服他们能够背那么多。”在许江看来,仅仅背是不够的,关键要如何让它活化,活在年轻一代人的心里,我们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做这个工作,活在年轻一代的心里实现创造性转化,让中国文化在当代创作中来正气,以精品力作来全面展现文艺创作的时代面貌和民族气派。
持续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现在北京有一个词叫做深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一开始听还以为是啤酒。这个很重要,现在画家到处写生,到处采风,一阵风,我觉得这个现象一定要警惕,用写生代替创作,到处换一个地方画风景,春天来了,现在农家乐,这里一片梅花,那里一片桃花,都好看,都涌过去画,我觉得这个还不是艺术,真正的深扎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井打水,往复深入,不断地深下去。
你看,潘天寿先生在1957年第一次到雁荡,回来画了不少的画,但是我们熟悉的烂漫山花是1965年才画出来的,1965年他又去了一次,把这个题材嚼了又嚼,最后把花鸟画跟山水画融为一体,变成中国人视野当中少有的中景观看的独特视野,铸造了中国近代山水画的高峰,在雁荡住了一个多月,回来以后画了十几张速写,那是深井打水,你的身体、你的魂魄在这里经受一场磨练,不是浮光掠影,而是静默式的漫长的自我磨练与塑造过程。
“带着问题下去,带着关怀下去;带着思考回来,带着作品回来。”许江说我们要在深入生活中深入艺术内涵的理解,要在体验基层中体验人民真实的情怀。浙江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脉络、深厚的近代革命脉络、强烈的当代创新脉络,这个都需要我们到基层下去,我们要真实地去感受它,这些就是我们深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
今天,美术面对诸多的挑战,既有畅想主旋律、铸炼新史诗的时代需求,又有娱乐化、市场化、新媒体的挑战,美术既要顶文艺创新民族精神的天,又要立中国当代生活的大地,顶天立地,以优秀的作品回应各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建构美术艺术时代的国际影响力,再造中国美术的辉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同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