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春天,就该读《诗经》啊 ·  10 小时前  
新周刊  ·  大厂人,疯狂“拼好假” ·  1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70后的我,学会做一个“退场”的父母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在泉州,万物皆可花生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中年女人过得不好,三个细节暴露,很明显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2 18:25

正文



文/ 纳豆

来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看过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女到中年,谈情已老,谈钱太少,谈死尚早。


的确,步入中年,每个女人似乎都在拼尽全力杀出重围。


但很无奈,精力大不如前,压力与日俱增。


似乎,每天都要打了职场这一仗,再打家庭这一仗,鲜少有人能真正满面春风。


尤其是当她们身上有了这三个细节,不仅说明人生不够精彩,还可能每天都是劫后余生。


不信,咱们一起来看看。


没了爱好


一个女人,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变得黯淡?


我想,大概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给了家庭,从而忘了自己喜欢什么。


在影视剧《小日子》中,张善亚就是如此。


她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上海,就是为了照顾孙女,解决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


每天一起床,她就开始洗衣、做饭、收拾家里,一刻也停不下来。


她本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但是儿子儿媳却不这么想,年轻人会觉得她管得多、不自在。


所以,婆媳矛盾总在时不时上演。


来源:视觉中国


而当儿子儿媳提出,让她去过自己的生活,给他们留点儿空间时,更是把矛盾推上了高潮。


她抱怨、崩溃、无奈,甚至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


她不知道,除了照顾他们,自己还能做什么。


直到儿子帮她报了个摄影班,一切似乎都迎来了转机。


虽然对怎么使用相机一窍不通,但是张善亚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人物的特性。


不仅老师对她的作品十分赞赏,同学们也十分喜欢她的视角。


她这才发现,人生,似乎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来源:视觉中国


张善亚,是很多中年女人的缩影。


从进入婚姻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把自己贡献给了这个家。


照顾老公、照顾孩子、照顾孙子……


渐渐地,她们开始没时间社交、没时间打扮,甚至没时间去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而当有那么一天,她们发现身边人似乎不怎么需要自己时,就会变得落寞。


而爱好,是人生的一个支点。


它可以帮人建立起自己的趣缘圈层,也可以帮人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就放弃追寻内心的热爱。


去探索,去感受,去经历,你的生命才能变得宽广、丰富、多彩。



少了进取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工作。


尤其女到中年,有了家,有了孩子,就会觉得在工作上“进取”没那么重要,得过且过就行了。


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宝妈,网友@夹岸桃花就是如此。


因为儿子两岁前,基本是在药罐子里泡大的,所以她每个月都需要跑医院。


好在,自己待的单位稳定,也方便请假,领导不会刻意为难她。


年假、调休、事假什么的加起来,一年能请的假不少于二十天。


而且,同事们相处得也融洽,会自发当个AB角,来相互补位。


一开始,她很庆幸自己找了个好单位,加班少,离家十分钟,即使工资不高,但好歹能应付生活。


所以,这么一干,就是十几年。


中间,也有过晋升的机会,但一想到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她就回绝了。


一开始带她的领导,会觉得惋惜,后来也不再提起,只是心里觉得恨铁不成钢。


事情的转折,是35岁那年,她失业了。


来源:视觉中国


老板无心经营,就把公司卖掉了,而她们这种“闲职”自然成了最早被打发的那批人。


当她重新被推回到了社会上,35岁不仅成了一个坎儿,就连在一个岗位上待了13年也成了缺乏上进心的表现。


她自己一想,也确实是,自从有了娃后,她就失去了自己的职业野心,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开始从娃的角度出发。


或许,这一切都没错。


但换种角度,其实也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不负责。


人到中年,如果不能在职场上披荆斩棘,失去的不仅是自己的晋升渠道,也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好在,失业后的@夹岸桃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一口气拿下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而且一边做自媒体一边疯狂面试。


如今,她成功实现了孩子经济两手抓,一切似乎也正在重新步上正轨。


一个女人,在人生路上很难,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懈怠。


要知道,很多时候时代抛下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学着早早给自己定下规划,不断提升能力,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失了自我


前两天,和一个好久没见的朋友聊天,说起曾经的理想,说起过往的追求, 她潸然泪下,说这些似乎已经成了上辈子的事儿。


现在,她似乎只有睡着的时间,在做自己。


只要一起床,就成了“糖糖妈妈”,需要给孩子准备早餐,送孩子去幼儿园,接孩子去兴趣班……


手机相册里,也从自己喜欢的美食、带着些自恋色彩的自拍、曾经走过的地方, 变成了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孩子今天经历了什么。


不是不好,她也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觉得幸福。


但是,她似乎正在渐渐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曾经有什么追求。


转而被替代的,是她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考到什么学校、实现什么等级、弥补什么遗憾。


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全职妈妈,她似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梦想,都给了孩子。


只是,就算这样,她依然觉得不够。


每当孩子睡着的时候,她也会反思,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太无趣了?就这样一辈子,真的不后悔吗?


这个场景,和《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的那句“很久没有人叫过我的名字了,我不希望黄亦玫这个名字,被小初妈妈取代”形成了强烈的共振。


人们都说,一个女人失去自我,会有三个阶段:恋爱、结婚、生孩子。


进入了一段亲密关系,特别是进入了家庭,经历了母职围剿后,很多女人的生活重心开始彻底失衡。


或是因为社会的压力,或是因为家庭的需求,她们不再渴求为自己寻觅些什么。


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扮演好XXX的妻子、XXX的妈妈、XXX的女儿这些角色。


但时间一长,她们会因此渐渐失去作为人的主体性,也会因此,变得不那么快乐。


来源:视觉中国


所幸,每个女人,其实都有翻身的机会。


不管你是谁的妈妈、谁的妻子,你都可以暂时性地从各种角色中跳脱出来,给自己放个假, 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做决定。


即使仅仅是选择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容、做什么工作……


女到中年,不管外界如何,都要关照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在一点点追寻自我或找回自我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逐渐激发出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与内在控制感,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导权。



杨绛说:


人到中年,最好的日子不是惊艳,不是繁华,而是远离喧嚣,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努力包容别人。


对中年女人而言,生活既是修行,也是恩赐。


过得好不好,幸福与否,不仅要看外界环境,更要看是否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  ·  春天,就该读《诗经》啊
10 小时前
新周刊  ·  大厂人,疯狂“拼好假”
1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70后的我,学会做一个“退场”的父母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在泉州,万物皆可花生酱
2 天前
移动互联网资讯  ·  360董事长周鸿祎:两种人加我微信我会通过
7 年前
单反摄影技巧  ·  风光摄影的5大秘诀,赶紧收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