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根源在于美朝双方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的分歧,朝鲜半岛紧邻我东北、华北腹地,一旦局势恶化对我国核心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为目前朝鲜还难以形成有效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
美国不急于尽快根治朝核问题,而是以朝鲜为借口,不断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2017年5月2日,韩国国防部和驻韩美军证实: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已具备初步运行能力,标志着萨德入韩木已成舟。“萨德”系统,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萨德”系统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美军方宣称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在东北亚特定地缘环境下,“萨德”在韩国实施“前沿部署”后,其雷达监控范围可深入覆盖东北亚腹地,平时可摄取该地区国家诸多情报、积累目标特征数据,战时则充当早期识别与跟踪工具、提升导弹拦截概率。这就使“萨德”不局限于充当单纯的被动防卫性“盾牌”,还具备了相当的攻势防御能力,从而
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防卫的需求,极大危害到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
2017年5月30日,美国军方宣布于进行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演习。演习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的外层空间里,拦截弹释放出的“杀伤飞行器”成功利用其动能摧毁了来袭目标。洲际导弹拦截试验借口针对朝鲜导弹威胁,但实际上朝鲜尚无洲际导弹能力,
本次拦截试验明显旨在抵消和削弱中俄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达成美国在国际态势上相对于中俄的不对称军力优势。
中印边境争端起源于英国殖民主义者一手策划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线”,印度独立后全盘继承英国殖民政权遗产,加紧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扩张进而妄图实现自身的南亚帝国梦是引发中印边境争端的核心原因。
2017年6月中旬,印度军人和车辆非法越过中印边境锡金段进入中国境内,阻拦中方在该地区修建公路。印度此举实际上是借口对不丹的“安全关切”通过制造洞朗地区的争议来阻止并牵制中不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谈判进程,企图遏制中国在藏南地区不断增强的控制力。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中印在我国边境持续对峙长达1个半月之久,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新华社 、解放军报、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以及人民日报等中国6个国家部委和机构先后就印方越界事件发声,披露印方非法越界的性质,并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
8月28日,在对峙整整71天后,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印对峙事件终于暂时画上句点。然而印度媒体似乎对印度撤军非常不甘心,不仅没有反省此次越界挑衅的行为,反而鼓吹采取多种手段来对抗中国。本次事件的和平解决,离不开中国强大的硬实力作为支撑,充分认识到这点的印度已经开始寻求对抗中国的方法。
据媒体报道,2016年印度军费开始500多亿美元,超过中国近十年总和。在今年7月份的巴黎航展上,印度豪掷100亿美金买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淘汰的F-16战斗机生产线,而在这前不久,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时,狂花20亿采购了22架死神无人机。同时还有消息称俄罗斯已经正式提出向印度提供S-400防空系统,售价为60亿美元。交易合同可能在未来的几周内签署。
另一方面,印度继续鼓吹拉美制华、拉日抗华。近年来,印、美朝着“21世纪最重要的伙伴关系”方向密切发展,双方已经缔结了多项重要军事协议。而印、日两国都和中国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领土争端,以及深度的历史不愉快,同时还都在面对着中国崛起的“威胁”,这些共同因素是两国加强合作的催化剂。而一年一度的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联合军演,已经成为了印、美、日三国“对抗中国”的重要平台。
四、
台海问题
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拒不确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急转直下,“维持现状”只不过是蔡英文唬弄大陆方面的一纸空文,其“渐进台独”的真面目已然原形毕露。李登辉在执政时期,胆敢公然叫嚣“两国论”,是因为在当时的台湾已经拥有F-16等先进武器装备,而大陆还只有歼-7/8,军事威胁有限。然而现在两岸的军事实力早已今非昔比,深知这点的蔡政府不敢公然叫嚣台独,而是极力寻求自身军事实力,同时妄想拉拢美国,对抗大陆。
2017年5月,台军举行年度最大的军事演习“汉光33号”,其中计算机兵推部分是以2025年两岸军力消长为模拟背景,依作战进程,诱导“国军”按联合防空、联合截击、联合“国土防卫”等接战程序,采取24小时连续推演方式实施;重点在于战力保存、联合情监侦运用、联合反封锁及联合反登陆作战等课目。演习后半段,台军以“模拟真实战场”方式,模拟解放军在淡水河口运用河道突入,占领大台北地区各重要设施,台军“以炽盛火力成功阻歼大部突入之敌”,甚至模拟最后解放军“在心战喊话下,弃械投降”。蔡英文25日上午视导台军“汉光33号演习”,更强调自己是“台军最大靠山”。
自蔡英文当选以来,不断鼓吹“国舰国造”计划。据称民进党规划,未来20年投入8000亿新台币(合240亿美元),准备“国造”的舰艇包括,四艘6000吨“神盾”舰、多艘2500吨护卫舰、7-11艘“沱江”后续型轻型护卫舰、6艘扫雷舰、两艘16000吨船坞登陆舰、6艘以上1500吨柴电潜艇,并改装现役两艘荷兰“旗鱼”级潜艇等,其中潜艇方面的投资约4000亿新台币。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2017年防务开支编列了新台币3217亿元,较2016年增加新台币16亿元。根据台湾防务部门2017年公开预算书,台湾海军2017年度开始执行的新装备包括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沱江舰量产、快速布雷艇等8项,总经费达520亿余。
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17年10 月 18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第十部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具体论述。
与十八大报告对比,十九大报告新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对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要求,也从“加快”更新为“全面”。这一变化体现认识上的进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容更充实、含义更具体。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表述的变化对于中国军队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指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三大主要任务,即:①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 ②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为我军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第一阶段提出来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表明我国军队建设处于机械化阶段,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推进,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表明重点装备的投入仍是核心。对第一个目标提到的是要“确保”,意味着这一目标是必须要做到的,表明我军机械化建议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新提出“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出”,说明我军高端装备研制顺利,战略能力提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就包括军事理论的现代化、军队组织结构的现代化、军事人员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大的提升。对后两个阶段提到的是要“力争”,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总体上的规划。
第三个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表明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力投入。
总书记曾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
过去五年间,“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曾在中国军队的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及。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成为中国推进强军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表明我军训练力度将不断加大,战备保障建设要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军事演习愈发频繁,其中以朱日和演习最为知名。朱日和训练基地是我军最大的和同训练基地,自2014年以来多次举办实兵演练,并成立专业蓝军部队进行实战模拟对抗,有效锻炼国防力量的实战化能力。在国家打造一只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的要求引领下,预计未来我军的日常训练保障需求将更加强烈。
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预计随着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有望进一步加速,在保障武器装发展的同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二、
突破传统防御思维,各军兵种发展向“有所作为”转变
2015年5月26日,我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首部专门阐述中国军事战略的白皮书。
明确提出各军兵种发展战略,强调海洋、太空及网络安全。
本次白皮书的强军发展战略,主要是在美国及其同盟国给予的压力背景下出台,例如日本修宪和调整日本的军事安全政策,南海问题等。白皮书针对当前斗争态势,对各兵种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明确要求
海军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在相关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空军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转变,坚持平战一体、全域反应、全疆到达
;在新的军事战略下,我国将破除传统“重陆轻海”思想,军队建设重心将向海、空军倾斜。
三、
美日军费重启扩张通道,我国军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2017年9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89票赞同、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一数额超过了总统特朗普的预算要求,超出预算上限910亿美元。参议院版本将为五角大楼的基础预算为640亿美元,其中有600亿美元为海外战争经费。以此推算,美国2018财年军费增速将超过10%,美国将停止缩减军费并创08年以来最大增幅,标志着美国正式重回军费扩张通道。
2017年2月2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总额97.4547万亿日元的2017财年政府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连续第5年增长,为创纪录的5.1251万亿日元(约合457.6亿美元),与2016财年防卫预算相比,增加了710亿日元,增幅1.4%。根据美、日此前公布的预算使用情况,其矛头直指中国。
2016年我国国防预算增速低于预期,仅为7.6%。2017年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2017年的中国军费增长幅度为7%左右,占GDP的比重为1.3%。从总量上来看,2017 年我国军费预算首超过万亿,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美、日纷纷加大军费开支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速仍非常保守。我们认为,裁军完成后,我军指挥体系层级和人员编成将会更加精简,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员开支,提高军费的使用效率。
随着中国的崛起,已经逐步威胁到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中美之间深度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将长期存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军事实力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假想敌。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军队建设与发展差距,可以为我国未来国防建设的道路指明方向。
一、
中美军费投入差距巨大
GFP排行榜是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排行榜之一。根据该网站公布的最新榜单,美国继续牢牢霸占世界军事霸主的地位,中国位列俄罗斯之后排在第三。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数据,美国同样长期保持着世界军费支出第一大国地位,从2001年起,美国的国防预算已经从近3000亿美元暴增超过6000亿美元。美国军费的实际开支已经超过了世界军费第二至第十名国家的总和。
我国自上世纪末“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后开始加大军费投入,目前已成为世界军事第三强国,世界军费支出大二大国,但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军费支出仍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从相对角度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防军费占GDP比重依然较低,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
中美军费结构对比(按用途)
通过分析美国近20年的军费支出结构可以发现:
1、 日常训练维护费始终是军费开支中的大头,且变动趋势较为稳定,占比在40%左右。
2、 近年间用于装备采购和研发的军费比例在不断升高,2018财年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且装备采购和研发费用与人员安置相关开支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
3、 人员安置相关开支始终保持在低位,历史平均占比仅在25%左右,表明美军现代化程度高,更加追求军队的“质量”。
根据《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披露,中国国防费的主要支出项目包括:
人员生活费
(主要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人员的工资津贴、住房保险、伙食被装等)、
训练维持费
(主要用于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其他日常消耗性支出)、
装备费
(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三个方面,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对比发现我军人员安置费用明显偏高。
2015年9月3日,习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裁撤对象将以非作战类部队人员为主。我们认为,减员的目的是为提升战斗力,而不是削弱战斗力。裁军省下来的钱将更多地用在刀刃上,促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裁员空出来的编制可以向战斗部队倾斜,推动军队编制体制的优化组合,产生“1+1”>2或者“1-1”>0的效果。预计随着军改的持续深化,我国军费使用结构将更加合理,军费支出将向训练维持费与装备费倾斜。
三、
中美军费结构对比(按军种)
通过观察美国近20年的军费结构中海陆空三军的占比,可以发现:
1、战争的发生会对陆军军费产生更大的刺激。现代战争形态在快速演变,海、空军的重要性不断攀升,但陆军作为“解决战争最后一公里的钢刀利剑”,其特殊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2、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战争空间从占领陆地领域逐渐升级到占领海域和空间领域,海军和空军迅速发展。在美国的军费支出中,海军和空军一直占据较大比重。
3、陆军的军费支出主要用于人员安置和日常训练维护,用于装备采购的军费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远低于海、空军。
4、空军的研发费用在三军中处于绝对领先,意味着航空装备是美军未来发展的重点。
美军2017年的部队组成中,有陆军45万,海军32.2万,海军陆战队18.2万,空军31.7万。三军构成较为均衡,且与军费占比大致匹配。
在我国2013年的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官方披露了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编成情况。其中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现有85万人,海军23.5万人,空军39.8万人,为防止被反推测算我国导弹数量,二炮部队人数并未详细公布。陆、海、空军人数比例为1:0.28:0.47。与美军相比,我国陆军占比明显偏高。
2015年5月,《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明确指出: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
2016年1月,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全文公开,明确了解放军未来5年裁军、改编、调整结构等一系列任务。其中陆军领导机构的组建,更是标志着我军正式告别“大陆军主义”。
当前我国主要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和空中两个空间,预计未来我国军队建设的重心将由陆军向海、空军倾斜。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最强空军是美国空军,第二强空军是美国海军”。美国海军及陆战队共拥有3700架现代化战斗机,包括1159架舰载/陆基战斗机,其主体是11支核动力航母编队的F/A18舰载机,还有F-35C、E-2C预警机、P-3C反潜机、EA-18G电子战飞机、MH-60R/S直升机等飞行设备。两个军种的空军总规模超过俄罗斯空军和中国空军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美国海军的采购经费由很大部分也是投向航空装备。
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每架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联队通常由约60架飞机组成。浩大的航母战斗群建设产生了大量的舰载机需求。美国海军的装备采购经费中有30%以上都是用于航空装备的采购。
2016年8月,根据媒体公开的照片显示,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整齐排列着8架歼15、一架直-8直升机、一架直-9救援直升机共10架飞机的画面。而歼15舰载机全部海军涂装。从瓦良格号的设计上看,原本是设计容纳26架固定翼飞机、24架直升机。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国首艘国产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且据媒体报道,我国第二艘、第三艘国产航母也在有序建造中,未来我国航母战斗群的建设将打开巨大的市场缺口。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将迎来国产航母建造的高峰,市场空间巨大。
四、
中美军事装备对比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与海军,而中美之间发生直接军事摩擦也主要集中在海、天战场,因此对比研究两国空军、海军实力,对我国未来的国防建设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对比航空装备方面,从质量上来看,虽然中美航空装备的的整体差距相差近20年,如航空发动机等部分关键技术还未完全掌握,但经过我国多年努力追赶,目前中国已经基本抹平了中美两国战机之间的代差。而且由于后发优势,在同代次战机的对抗中,基本可以实现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从数量和结构上看,中美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先从数量上看,中国在各类飞机的数量上都不及美国,尤其在战斗直升机、运输机、空中加油机、特种飞机四大类别中存在不止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在从结构上看,中国的四代及以上代次的机型仅占到全部战斗机比例的40%,绝大多数战斗机型仍为老旧的三代机型,而美国则已经全面淘汰三代机,换装四代及以上战斗机型。在航空装备的结构上仍然存在明显的代差。由于三代机型作为空中战斗平台的能力有限,已无发开潜力,为了追赶美军的步伐,未来我军换装新机型的需求迫切。
再来对比中美舰船装备,从舰船数量上来讲,中美舰艇数量相差不多,主要差距是吨位级别,造成这一原因的是:中国大型舰艇包括航母、战略核潜艇、两栖攻击舰、两栖登陆舰数量太少,此类舰艇能极大的提高总体吨位水平。按现今中国及美国造舰速度及现代化更新速度,预计10年之后中国才可能在太平洋充分抵御美国的海军战力(只论海军战力,不包含陆空军及战略力量)。
事实上,除了吨位之间的差距,中美海军实力的差距更体现在性能以及信息化程度上。相较而言,大型舰艇需要更加重视系统综合集成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舰载系统种类日趋增多,大型舰艇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将成为各型武器和传感器日趋密集的平台,通过功能整合和结构优化,使各种相关舰载系统成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系统,将是未来舰艇发展的趋势。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作为未来新一代大型驱逐舰的典型代表,实现了系统高度集成,代表了未来驱逐舰技术的发展趋势。
而具体到最新型号上,我国与美国阿利伯克级对标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和与朱姆沃尔特级对标的055型导弹驱逐舰,在数量上同样差距明显。两款明星驱逐舰作为我国技术最新、实力最强的海上武器平台,想要尽快形成能与美军相抗衡的海上力量,预计我国的造舰速度仍将维持“下饺子”的态势。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国首艘国产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然而美国第一艘完全以军事用途的航空母舰“列克星顿级”CV-2航母早在1927年底就开始服役,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也早已在1962年开始服役。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航母领域还是个“小学生”,航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绝对差距。
现代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强大的体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力量的综合体现。航母是实现制海权的最重要工具,一支装备有航母的特混舰队可以对无航母的海上编队进行单方面的空中打击。如果没有航母,那么海军舰队面对远距离空中打击时几无还手之力。无可置言,航母拥有无比强大的攻击力,可以称之为常规战略武器。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驱动下,预计未来我国将迎来国产航母建造的高峰。
综上所述,我军与美军相比,在航空装备、海军装备领域差距巨大。然而差距主要体现在数量与结构上,但已基本处于同一技术代次的竞争中,因此预计随着我国新型航空及舰船装备的加速列装,我军有望在中短期内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实现在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中不落下风,保障我国的合法权益,随时应对外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