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文章重点分享了和“除/防冰”有关的信息。这里做个小结,以下文字中,书名号里的标题是超链接,点击可以跳转。
11月24日的《
除冰怎么除:一次、二次?一步、二步?
》这篇,关注了地面除防冰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步”和“次”的说法:
- 什么是一步除冰和二步除冰?
- 怎样算是一次完整的除冰?
- 什么时候需要“二次除冰”?
如果飞机有“二次除冰”的需求,会影响出港时间、增加人员的工作强度,这是机组和地面人员自然而然不会喜欢的
。因此后边的文章会反复探讨与“二次除冰”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除防冰液的)“保持时间”。
11月25日的《
掌握寒冷天气运行(空客文档摘要部分翻译稿)
》介绍了空客公司的一份技术资料。根据几位朋友的共同感受,这份资料的难道相当于FCOM的L3水平部分,是高阶读物。因此这篇文章的《导读》表达了劝退的意思:大家在学习上不要贪多求全,扎扎实实来吧……
尽管如此,为了尽可能地掌握“关于除防冰的一切知识”,个人还是忍不住继续去啃这份资料了,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一些知识点会引用到这份资料。
11月26日的《
冷浸大翼是怎么回事?大翼结霜可以起飞吗?
》,写作起意是
小伙伴在看保持时间表,遇到了“冷浸大翼”这个陌生概念;再联想到另一个朋友前阵子问过“液压系统油量显示量变小的原因”
,于是把“冷浸”的概念梳理了一下。
这篇文章在最初发出来的时候,写了这样的一个说法:“程序对大翼上表面结霜是零容忍的”。有细心的读者指出B737NG的FCOM不支持这个说法,经过查阅,确实如此。不仅B737NG,A320的手册里也有在特定情况下“允许大翼上表面有白霜”的说法。
最新的结论是这样的:
FAA对于B737NG大翼上表面有CSFF(冷浸燃油霜)有豁免。
但是,第一、FAA指出此类豁免仅限于B737NG;第二、没有查到CAAC有类似的说法;第三、无论什么机型,“技术上允许”并不等于“程序上允许”,B737NG的FCOM里就明确说明了这点。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还应当遵守公司和当地机场的政策。近期会专门写一篇来讲“大翼上表面结霜是否可以起飞”。
11月29日的《
除冰需求可以“量化”吗?
》介绍了如何获得地面除防冰工作所需要的能见度、温度和露点。打印通播的方法来自一位A320机长朋友,再次感谢。实际上个人觉得机务兄弟也有必要掌握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