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惊现涨停新概念: 老板喊员工买股票,亏了算我的!
■ 文 | 大师兄
在股市持续低迷的行情下,“兜底式增持”概念成为上周市场的一朵奇葩。但凡公告一出,相关个股往往走出爆发性行情,甚至出现大面积涨停的盛况。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近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兜底增持公告,已经超过2015年下半年股市大动荡时期的数量。历史资料显示,2015年共有11家公司发布类似倡议,2016年仅有4家。
综合来看,兜底式增持的频发到底是股价见底的信号,还是大股东另怀鬼胎?买入相关概念股,盈利的概率又有几何?诸多问题,看看大咖们怎么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力倡议员工增持,并直言“公司基本面良好,对公司管理团队与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已经凸显”,但却鲜有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自己站出来进行增持的。倒是方直科技实控人黄元忠虽然只倡议董监高买入自己股票,还不承诺“兜底”,但自己却身先士卒,在发出倡议的同时增持了36.8万股公司股票。
只倡议员工买自己却不买或许与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资金紧张有关。在这一轮“兜底式增持”潮中,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都有股权质押在身。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股价下滑带来的平仓危机,在无力补充质押的情况下,利用员工的资金“杠杆”对公司股价进行托底,实属无奈之举。
事实上,监管层也已经注意到“大股东号召员工增持并承诺兜底”的热点话题,深交所6月8日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要求对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肃规范,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大股东的增持倡议书应披露员工薪酬与资金来源,该通知适用于深交所全部上市公司。
所谓的兜底增持,实质是大股东向员工变相融资!很多公司的大股东股权都质押了,在行情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眼看就要跌破平仓线又找不来钱,通过兜底增持让员工帮忙拉抬,还能吸引跟风资金炒作。此外,员工买了股票工作会更努力(业绩好利于股价嘛),妙招啊,一举多得!
货币逐渐紧缩的环境下,现在市场上借钱难上加难,利息基本上不少于10%,所以只要一年后股价跌幅小于10%,大股东就是划算的,万一后面行情还行呢?
现在只能祈祷,市场不要再出现大跌,否则大股东自身难保,还拿啥来给员工兜底,忽悠大家来保自己命罢了,自古深情留不住啊!
在2015年A股市场震荡之际,由上市公司当家人倡议员工增持并承诺“兜底”案例屡见不鲜。如今,这些公司是否安好?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7月至9月,曾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类似倡议公告,包括暴风集团、凯美特气、腾邦国际、奋达科技、金贵银业、科陆电子、皇氏集团、中利集团等都曾以“兜底”方式鼓励员工买入自家股票。
暴风集团是当时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暴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表示,公司员工在2015年7月17日至7月21日期间增持股票,并连续持有6个月的,损失由其兜底;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冯鑫同时声称,股价未能真实体现暴风集团的整体价值,未来公司还具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以冯鑫承诺的持有期6个月期间的暴风集团股价表现看,那些实施了增持的员工应该能获得较大收益,冯鑫根本无需“兜底”。不过,在经历2016年3月的小高点后,暴风集团股价是一路下滑,最新为27.53元(除权价),仅为冯鑫倡议员工增持时股价的三成多。
事实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做出增持“兜底”承诺,往往有信心或者总有办法在半年期、一年期内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局面。
倘若真的出现亏损,基于公司员工在短短几个交易日的增持“时间窗口”拿出大笔真金白银的未必很多,当家人需要“兜底”的亏损或许相当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发出“兜底”增持倡议的上市公司中,其新近股价不少已逼近或者跌穿了2015年时的股价低点。
“兜底增持”概念股票能够涨停,主要的多头还是来自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员工。也就是说,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兜底式增持”承诺而显得激动不已。
这样的走势当然是大股东所期盼的,但其实也挺让人莫名其妙。因为大股东的“兜底式增持”承诺只是对员工的,而不是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激动个啥?
事实上,兜底式增持对于员工确实有一定的保障,即便员工真的“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到时,根据大股东“兜底式增持”的承诺,员工是可以享受兜底待遇的。也就是员工赚了归自己,亏了由大股东买单。但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是不享受这种待遇的。也正因如此,作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确实没有必要因为有大股东“兜底式增持”的承诺而买进股票,特别是不要盲目追高买进这类股票。对于这类股票的投资,投资者更需要有风险意识,千万别被大股东的“兜底式增持”承诺所忽悠,以致被大股东当枪使了。
- 本周热文推荐 -
关注功夫财经,回复「热文」,马上查看:
1.《王福重:休息比工作重要》
2.《肖锋:你多久没用纸币买东西了》
3.《琢磨先生:结婚后为什么还会爱上别人》
▼点“阅读原文”,下载功夫财经APP,更多“大咖论市”精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