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瀛寰
感谢关注李瀛寰的观察与思考。专栏作家、资深科技评论人。站在科技、财经、历史、人文的交叉点,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激荡智慧,享受思维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瀛寰

让人操碎了心的共享单车……有桩/无桩将成未来变局之焦点?

李瀛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3-20 18: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共享单车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尤其是看到北京路边那些“断手断脚”惨不忍睹,或者乱停乱放的小黄小橙小蓝们,不得不让人唏嘘。


这不由得让寰寰姐想到了前不久在意大利米兰街头看到了公共单车项目“bikemi“,看上图,地上划出了停车线,旁边有如何使用“bikemi“的资费情况以及详细说明。


事实上,在欧洲共享单车早已有之,但总体来看都是如“bikemi“这种有桩模式。


在一个可管理的范围内,形成有序管理,不仅带来了城市管理的便利,同时因为在固定区域内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信用卡支付等手段,也对人性中的”黑暗“面进行了有效遏制。


从国内共享单车的使用来看,不少人会随意注册个名字,然后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这种事情已经发生太多了。而欧洲则是把共享单车与信用卡结合起来,形成了对一个人信用的考量。



当然,我们都清楚,有桩模式并不利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并不便利,正因为无桩模式,共享单车才能达到今天之火爆。


但从当下的进展来看,从无桩模式所带来的管理无序来看,也许共享单车的下一步,的确是需要考虑有桩/无桩的共存发展或者是有桩/无桩之间形成突破式的创新。


换言之,在寰寰姐看来, 走到今天的中国共享单车们,需要的是从管理角度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如果无桩带来便利,但却也带来了管理的可怕和人性丑陋的迸发,那还真需要行业警惕。


下面内容来自春城晚报的《“有桩”“无桩”之昆明试用报告》,值得一看,也需要共享单车企业们思考。


去年至今,昆明老城已先后有永安行和ofo两家共享自行车进入,总计将达11万辆自行车。据晚报记者调查,短短时间内,昆明市民吐槽的共享单车“看得见找不着,或找着了用不了”等事情屡见不鲜。


一些去过省外的市民好奇:“为何昆明的共享自行车都是无桩的?说好要停放到指定地点,但不少使用者都随意停放。而省外一些使用有桩共享自行车的城市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桩的比无桩的要好找,而且能规避随意停放等问题,但为何无桩自行车在昆明却独占鳌头呢?

深圳街头的共享自行车


▇“无桩”弊端

大街小巷、小区、绿化带随意停放


虽然共享自行车进入昆明才短短几月,但市民随意停放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在滇池路、环城西路,以及一些写字楼附近人行道上,都有零散的共享自行车停放,有的甚至停放到了自己住的小区里。

在网友@直播云南发布的图片中可见,在街边、绿化树木边都有共享自行车零散、随意停放。网友@我是你漂亮姐姐说:好不容易找到一辆,竟然在铁门里面。


从有关资料看,如果是有桩自行车,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因为有桩自行车的借车、锁车都需到固定车桩进行,无法像无桩自行车一样扫码即可借车。


▇“车行”倡议

文明借还车 规范停车


其实,昆明两家共享自行车的投放方都不支持随意停放。永安行公开表示,目前,“永安行” 在昆明市区布局的站点已超30个,有欣城一佰、温馨家园、仪泰A区等。还车可在昆明主城区二环内任何合规非机动车停车点归还单车(建议尽量停放在“永安行”站点)。


永安行有关负责人翟先生表示,针对随意停放的情况,公司将尽快招收人手,通过“赏金猎人”这样专职、兼职的队伍,找回随意乱停的共享自行车。永安行倡议:文明借还车,规范停车。不要占用盲道和妨碍行人的出行。

记者探究

无桩更接昆明地气


实际上,无桩和有桩自行车,昆明都有。有桩的在呈贡区。据报,呈贡去年就已启动1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项目建设,包括安装停车棚、设置自行车锁止器、智能机柜、电力接入管网等。预计投放2400辆公共自行车,并于当年10月初投入使用。

但至今也没有公开消息称这些有桩自行车可以使用。相比起来,倒是昆明老城区内后起的无桩自行车,发展更快。


有桩需要政府规划


按照一些市民的说法:“省外一些使用有桩共享自行车的城市不会出现自行车随意停放的问题。”为何将在昆明投放超1万辆共享自行车的永安行和ofo都没有选择有桩共享自行车呢?

ofo昆明负责人陈先生表示,这主要基于出行便利的考虑。除设点在地铁站出入口外,还将和主城区热门商圈、写字楼、社区等合作,在指定区域定量投放共享单车。也将陆续和昆明的企业展开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用车,让“ofo共享单车+地铁”通勤一族享受便捷、划算的出行服务。一套有桩共享自行车成本数千元,而且还要多个市政部门的配合才能建设。


而永安行翟先生则表示, 有桩共享自行车的建设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建设,牵扯方面较多;此外有桩共享自行车的成本也较无桩自行车要高。


▅ 延伸阅读

◆ “有桩”自行车难以大规模推广


对于“有桩”和“无桩”的不同,《经济参考报》记者曾在沪、京、苏、浙、粤等地调研发现,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频率低、财政投入大,难以大规模推广。“有桩”公共自行车打桩、埋线设停放点,前期投入大,且长期占用了城市土地资源。

上海街头的有桩自行车


曾有地方公布过每辆公共自行车的花费:9981元每辆车的背后,包括7800套双立柱式锁车器,200套站点控制器,1套后台管理系统和6500辆98000型公共自行车等多种配套设施。


◆ “无桩”自行车有诸多不确定性


但是,也有网帖指出有桩可能比无桩更高效,因为有桩的车辆位置确定,而无桩的则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按导航地图寻找无桩自行车


因使用者知道有桩单车的具体位置,而无桩单车的使用者即使根据导航也只能按地图去找,对地形的不熟悉导致找车时间增加。并且即使找到了位置也不一定能找到车,因为上一个使用者可能故意停放在偏僻位置甚至放在家里方便下次使用,也有可能上一个使用者仅仅是无意放在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 未来“有桩”和“无桩”应形成互补


去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自行车生态大会上,不少与会者认为,未来无桩和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将共存,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推动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政府应在完善骑行环境方面做出更好的规范和引导。

深圳商报的报道称,盐田目前共有8500个锁桩,6000辆公共自行车。从目前情况看,有桩公共自行车依然受到市民欢迎,受冲击不大。拜客绿色出行总干事陈嘉俊认为,无桩和有桩都是公共自行车的分时租赁,只是运营模式不同。无桩的一个优势在于可免维护调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到上班时间,住宅区一下子就没车了,不管有桩还是无桩都会遇到这种潮汐式的问题”。


未来,二者应该会是一种互补关系,将形成不同区域、不同使用功能上的互补。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 wkd77285695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