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昨天  
自贡网  ·  自贡灯会现场,两名男子被警方带走! ·  3 天前  
四川日报  ·  吟了这首诗,明天就开工 ·  3 天前  
四川日报  ·  约满!售罄!四川多个景区最新公告→ ·  4 天前  
四川日报  ·  刚刚,孙杨紧急回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周末啦,睡个好觉~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3-03-24 14:05

正文

我报名了保险公司的 8 周睡眠改善课程,目前完成了 6/8。

读过 2 本关于睡眠的书、也参加过 2 次比较系统的睡眠课程。我有种预感, 这应该会是最后一次了 。觉得自己可算毕业了,睡眠改善的最佳状态应该就是可以不用再关注睡眠了吧。

正好周末了,也和有过睡眠问题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些收获,没准大家看完今晚就可以实践一下了。

不再迷信权威

几乎每本聊睡眠的书或者文章都会提到这个建议:

卧室,只是用来睡觉的地方,不要在床上做其他和睡眠无关的事儿。慢慢身体就会形成一种记忆,躺床上就该睡觉了。

我一直把这个理念奉为圣经,坚持了几年。直到有一次才突然意识到一个相反的事实——我在最不符合这个建议的客厅沙发上,常常睡得像死猪一样,起来上床却睡不着了:

  • 躺在沙发上,我想的是「我可千万别睡着」,然后立马睡死……

  • 躺在床上,我只能想睡觉这一件事儿,然后越想越睡不着……

从那以后我就果断放弃这个建议。有时候也会带着书、手机或者电脑上床,带着「无所谓了」的心态,果然,睡眠质量反而好多了。

这个感受放在前面是想告诉大家,睡眠本身是非常轻松的,越放松睡得越好。所以任何建议,哪怕是权威来源, 如果使用中反而增加了我们的焦虑,都说明这个建议不适合我们

希望大家在实践我下面分享的经验时,也带着这个批判的心态。如果某一条建议不是让你更轻松,而是更焦虑了,就果断 pass。

原来不需要睡那么多 🥲

睡眠课程开始要求我填写问卷,评测睡眠类型。还让我记录睡眠日志,同时给自己打分。

之后我得到一个非常意外的建议——我属于「轻度少睡」类型,根本不需要睡那么多。 「试着少睡 15 分钟,你的睡眠质量会有所改善」 ,这是我在课程中收到的第一个建议。

我晚上睡得不好的一个原因是,总下意识觉得多睡更健康,希望能睡 7 个半小时以上。而我实际可能只需要 7 个小时的睡眠,那剩下的时间,就会变成在床上翻来覆去,越来越焦虑。

如果不是有人提醒,我可能很久都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难怪看 Apple Watch 的睡眠数据,每当我一段时间都睡得很“好”(周平均 7 小时 30 分以上),觉得「以后稳了」的时候,后面的睡眠时间一定会明显变少、变差,回归到大约 7 小时出头的均值。

我以为我有毛病,却没意识到这才是正常情况 😂

平时读到的文章、建议,总在拼命强调睡眠充足的意义,反而给我这种其实不需要睡很多的人带来了更大的焦虑。然后就像自证预言一样,越担心自己睡不好,真的越睡不好。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提到过 CBT-I 睡眠疗法,在医学界是被广泛承认的。这个方法也是 从减少睡眠时间开始的

背后的理念是, 绝大部分睡眠问题其实都是心理问题 。减少睡眠时间你就会更困,困到一定程度,疲劳感就会完全压制你的焦虑感,然后就会睡一次特别深、特别沉的好觉。而人们一旦发现原来自己可以睡好觉以后,对睡眠的那种焦虑感就会明显减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一翻这本书。

悄悄说一句:也想吐槽一下,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也愿意推荐给大家。但感觉作者有点铁锤人综合征了,手里拿着锤子、看啥都是钉子。这本书经常给我一种感觉——睡眠包治百病,睡不好明天你就要死了——放大了我的焦虑

如今终于意识到自己其实不需要睡那么多,不再纠结睡眠时长,对我帮助非常大。

课程里另一个帮到我的建议是——消灭时间(时钟)。

消灭卧室里的“时间”

现在,大概晚上 9、10 点钟,差不多到了睡觉时间,我就会带着一本书进卧室。进了卧室以后就尽量 不再看时间了 (现在我睡觉也不带表记录睡眠了,卧室也没有钟)。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睡,不困就一直看。

早上醒了以后我也不知道几点,也没有闹钟,感觉醒了、睡好了,就爬起来。

我猜你们一听这个建议就会觉得不靠谱 肯定会说,没闹钟人不得睡死过去。

但很巧的是,我在 2 年前就和大家分享过 不用闹钟也能自然醒的尝试 。不用闹钟一般也会在差不多的时间起来,甚至觉得经历更充沛。

所以一看到「消灭时间」这个建议,我就觉得有戏。

事实是:

实践的前两周,当我感觉自己睡好了、爬起来,进客厅一看时钟,总是稳稳的 6 点半,就是我平时的起床时间,前后误差不到 15 分钟。只有两次出现明显偏差,一次我起来发现是 5 点半,一次起来后发现是 7 点半。

实践到现在快 2 个月了,我基本都是 6 点钟以前起来了。因为晚上睡得好,自然醒变早了一些。

几个印象深刻的感受:

1、以前看时间,总会有「应该睡觉了」「快要起床了」的焦虑感。现在时间看不到了,焦虑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感受身体的状态,我是困了,还是清醒了。

2、即便不用看时间,每次醒来时我也都知道自己是中途醒了、应该继续睡,还是早上睡好了、应该起床了。一次都没有出错,生物钟的感觉很神奇(当时德国近 8 点才亮天,所以排除光线的原因)

3、因为越来越放松,我已经慢慢不再记得自己睡觉中途醒过了(其实每个人睡眠中途都会醒过来几次,但正常情况下人是没有印象的),越来越找回以前上大学一觉到天亮的感觉。

4、身体是会自己调节的。几天时间睡短一点其实没啥,也不用太焦虑,因为随后我总会发现接下来的一天困得比平时都早、睡得比平时都沉。

真心推荐大家试一下。

不过这个方法实践起来确实也不容易,毕竟大部分小伙伴不像我这样可以放心地闭眼睛随便睡,也不用等着上班。

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找个周末、不担心睡过的时候尝试,为了保险起见,可以 在客厅留一个比平时起床时间晚一个小时的闹钟 。或者只参考一部分,比如只是把时钟挪出卧室,照常保留闹钟都 ok。

如果真的是那种不用闹钟就一下睡到中午的,往往说明平时睡眠不够充足,身体处于困倦状态。那就不要再尝试这个方法了(而且能一觉睡到中午的人,还用得着琢磨改善睡眠嘛

终于又能「沾枕头就着」了

偶然翻到了自己在 2018 年分享的《睡眠革命》的读书笔记,当时我还是沾枕头就着 👇

也太的一大乐趣就是拍我的各种奇葩睡姿和地点(2017 年的照片)

时隔五年,终于又是沾枕头就着的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