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德华叫兽
六分教育,四分科普,聚焦硕博/留学/海外/科研--德国数学博士,斜杠青年,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副业自媒体&三个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1k星]kro-run/kro:Kube ... ·  11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5.3k星]PandasAI:用自然语 ... ·  16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HunyuanVideo-Training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BioEmu:用深度学习模拟蛋白质平衡构象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22星]funtrace:一款为C/C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德华叫兽

叫兽评说 | 施一公:那些起跑严重落后、后程全力拼搏的人,很可能会有大出息

留德华叫兽  · 公众号  ·  · 2025-01-26 09:57

正文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人将这句话奉为圭臬,但也有人因此患上了教育的“焦虑症”,家长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落后别人一大截,孩子们担心自己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但,孩子一开始便比不上同龄人,就是“输”吗?
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就算“输”了人生吗?

图源: Pexels


“最小的博士生年仅19岁!” ,2023年,西湖大学2023级博士生开学典礼集聚公众的焦点,引发网友热议。
有博士新生表示,自己申请了两次才申请成功了,“对,一定要来!”
作为一所炙手可热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吸引了世界范围内一大批顶尖学术人才。
而这所大学的现任校长—— 施一公先生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先生的《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中 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百米赛跑,起跑领先的选手也常常在中途和冲刺阶段被对手超越;

至于马拉松比赛,决定胜负的是30公里后体力到达极限之后的策略和坚持;

而对于人生这场充满无穷变量的“超长马拉松”,“起跑线”的影响更不是决定性的。

在比赛中, 起跑瞬间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成败的,是能否率先撞线
他引自己实验室中一位博士后的经历作为例证:

柴继杰,高考成绩很一般,大学毕业后又去了一家造纸厂当技术员。

但是柴继杰并未服从命运安排,他在 工作之余刻苦努力,相继考上硕士研究生与博士项目 ,后来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被施一公先生录用后, 经过五年奋斗,他成为施一公先生实验室最优秀的成员之一 。后来成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2017年成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德国洪堡讲席教授。

当年,施一公先生正在招聘博士后,柴继杰的简历在70多位申请人中并未名列前茅,甚至排在后半段。
在谈及聘用他的原因时,施一公说:“我非常看重他从造纸厂技术员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这段异乎寻常的奋斗史。在我看来, 这样起跑严重落后、后程全力拼搏的人很可能会有大出息。
用今天的标准看,这样的人生,并没有赢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甚至在比赛中途他也依然落后别人一大截,但他却比许多孩子走得更稳、更远。
可以说,他的人生,极致地演绎了 “后半程起决定作用”这样的常见现象
任何时代,都有鲜衣怒马的少年得志之人,也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 踽踽 负重者。
其实人生,本就不是一场马拉松,更不是任何比赛,而是时时刻刻的体验。
对于人生是否成功的判定,有社会公认的标准,更应当有自己的定义。
与其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如沉下心思考:我期待的终点在何方。
与其困于“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圈子,不如选择去挖掘自我的驱动力,聆听施一公先生这些名士大家的思辨之言,探索古来圣贤学者的经验之谈,学习蕴含在书中的智慧与真谛……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齐鲁博士论坛。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点评

在起跑线的焦虑与人生的漫长赛道之间,

我们常常迷失了生命的本质。

时代给予年轻人的不仅是机遇,

更是无形的压力枷锁。

35岁这道坎,

已然成为当代人最为恐惧的年龄门槛。

职场如马拉松,

起点并不决定终点。


柴继杰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造纸厂技术员到清华长聘教授,

靠的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持续的自我突破。

在这个焦虑横行的时代,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

35岁焦虑折射出社会的急功近利。

年轻人被裹挟在"赶超"的洪流中,

焦虑成为生存底色。

然而正如施一公所言,

人生不是比赛 而是体验。

真正的成长,

往往发生在看似停滞的岁月里。


与其恐惧年龄,

不如专注内在成长;

与其盲目追赶,

不如寻找内心的驱动力。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达到某个既定标准,

而在于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对生活的热情。

起跑线不是终点,

35岁也不是人生的尽头。

重要的是保持前行的勇气,

对未知保持敬畏与好奇。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如果需要全球本硕博申请服务,

欢迎考虑我创办的机构 DIY飞跃计划 】。

也欢迎关注我每周末的 直播连线活动,

往期已为大家免费连麦答疑解惑很多期:

大专生直升海外名校硕士?免学费的欧陆也了解一下【直播连麦咨询44】

全奖读博之北美篇:本科直博还是先读研提升?【直播连麦咨询43】

全奖读博之亚洲篇:香港新加坡日韩中东【直播连麦咨询42】

也邀请我全球的朋友朋友来我的直播间做客:

【移民人生01】小镇做题家的十五年奋斗史—从农家子弟到德国医生【直播连麦咨询28】

【移民人生02】 “天坑”专业顺势而为:加州材料学博士分享上海“做题家”的美国移民躺平之路

访谈德国全职普外护士马静雅:跨越国境--从小镇中专生到世界名校【移民人生03】

【教职人生05】学术界&工业界游走:访谈港中文商学院教授、快手顾问数据科学家张任宇

创业失败后留学新加坡,南科大助理教授的留学与教职之路【教职人生02】录播

用视频访谈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经历。

自从1年多前开启直播以来,

我每周六早晨7点、每周日晚上7点几乎雷打不动坚持至今。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 The  End ·

往期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