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贵州各级各类学校
已经全面复学复课
家长们
不免有这样那样的担心
是不是要给孩子准备口罩
孩子用不用随身准备免洗洗手液
孩子上下学路上要注意什么
......
别着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
复学后家长、学生都要注意啥?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
高校非毕业年级、小学及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
(点击蓝字可查看详情),通知明确:
中小学生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配戴口罩。
婴幼儿因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
托幼机构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配戴口罩。中小学生在校园外以及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校内校外按照科学戴口罩指引执行。
因大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大学生目前还须按照大专院校防控技术指南和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要求,近距离接触和密闭场所要戴口罩。市(州)政府和高等学校,应为返校师生提供必要的口罩保障。
同时,有过敏、哮喘等特殊疾病的学生佩戴口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上、下学途中要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下学到家应及时洗手。
小编提醒各位家长,
接送孩子时,要做好自己个人和孩子的防护,还要做到即接即走、避免聚集。
不得在校门口聚集、不得靠近学生测温通道。
对于确实没有条件接送的,家长可替学生选择骑车、步行等方式,设定相对固定的上下学线路,家长需教育引导孩子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偏离固定线路去往其他场所。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校时,应督促孩子全程配戴口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家长和学校及时联动沟通,通过电子围栏、微信等方式互相跟踪反馈学生返校、回家时间。
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平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好口罩、湿纸巾等。在最近这种特殊时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
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这类消毒物品。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建议单独携带此类物品。
免洗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需告知孩子不要频繁过度使用,一般4-6小时使用一次即可。
因孩子的手容易脏,推荐孩子使用流水洗手。
家长最好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
↓
家庭成员中如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必须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家庭成员中如有来自境内外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必须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医学观察。
营造整洁、通风良好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
走读学生家长协助和监督孩子做好居家自我健康监测和报告。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如实向学校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不带病上学,不隐瞒、谎报病情。
良好的秩序感建立起来以后,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从容。孩子不容易出现找不到东西或者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情况,会更加有条理而且科学地利用时间。
此次复学,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还增加了卫生防护用品的准备。物品准备充足到位,孩子的心理会感到更确定,有利于找到复学的“秩序”。
家长平时要注意多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和防疫物品的集中购买和准备,由孩子自己检查确认,什么物品放在什么地方、每天需要带哪些东西、如何收纳更卫生、安全。
此次长假中,改变最大的就是作息时间了,即使在家线上学习,也不像平时上学那样有明确的到校、放学和上下课时间,孩子可能变得比较随意、松散,复学后立刻恢复到快节奏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因此,调整作息时间非常必要,而且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调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复学后的时间表,标明起床、到校、放学、睡觉等具体时间点。
特别要考虑到可能要增加测体温等环节,起床、出家门的时间需要稍加调整。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作息时间的调整不能心急,坚持小步子原则,孩子更容易做到。
无论有多忙,哪怕你的孩子已经复学一两周了,都没关系,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一次居家学习复盘。
比如可以这样“玩”——把“结束居家,进入复学”作为共同努力的山顶,先来一起描述此刻登顶的成功状态,比如熬出头了,全家都很健康等。然后逆向倒推,从成功登顶之际回忆当初我们起步的时候什么样?比如,一开始有点慌张等。
然后,继续回忆一两个月过去后家庭什么样?比如,我们一起克服了什么困难;隔离在家学会了什么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描述心情、状态,也可以看看照片讲讲故事。
当然,小编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您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来进行一次复盘。可以把孩子复盘中的一些信息反馈给老师,帮助孩子帮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久居家,家长和孩子都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担心等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我保护反应,对提醒我们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家长觉察到孩子出现睡眠不好、烦躁、容易发怒等状态,就要引起注意。
首先,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情绪。
不能孩子一出现烦躁、担心、紧张的感觉就着急,就急于让这些情绪消失,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自然呈现。
接着,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坏情绪,
比如最简单的放松法,先从双手开始,握紧拳头,握到最紧的状态,保持几秒钟,体会紧绷的感觉,然后慢慢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再抱紧双臂,重复上面的动作,然后是双腿、双脚……
当然,还可以使用情绪处理箱的方法,
让孩子把担心、焦虑、紧张的感觉随意在纸上写写画画,投入一个小盒子或箱子中,每天倒掉,把情绪表达和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