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读报,
无意中
发现今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的文章《植根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好奇的小编,就去捞了一下《人民日报》关于社会学的文章,发现原来人民日报真是很关心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各路社会学大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学历史担当和发展方向的文章。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最近几年的吧。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文章先是介绍了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理论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并且指出就当代中国社会学来说,在代表人物关于社会学的学科价值及功能定义中,也大都体现了社会学“以和谐为本”的学术品性。文章最后的观点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阶层分化、利益多元、社会变革加速、新老矛盾交织等影响社会良性运行及和谐发展的复杂因素的全新挑战,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学理应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作出贡献。这既是社会学的学术品性,也是社会学的时代担当。当代中国社会学惟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注意这个时间,这是一篇关于社会学服务于和谐社会主题的文章。
张怡恬 2013.12.8
这是对一场陆学艺纪念研讨会的总结文章。陆学艺教授于当年的5月在北京去世,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建设暨陆学艺学术思想研讨会”。
作为一位有国际影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始终主张并大力倡导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在社会学中国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学研究方面,与会者提出,社会学发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学研究怎么和我国学术传统接续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一些社会学者对西方社会学了解不少、很重视,但对中国学术传统不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够自信。如果研究的东西不接地气,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因此,社会学研究必须以社会学中国化为己任,坚持正确方法,增强问题意识。所以这是比较早期的提到了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
郑杭生 2014.5.9
这是郑杭生作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在中国社会学2013年会上的发言摘编。文章指出,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学发展,真正把“理论自觉”落到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实处,使我国成为世界社会学一个既繁荣又有活力的学术中心,社会学要做好三门功课: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总结起来就是要,真正做到借鉴西方、跳出西方,不断进行“再评判”;做到开发传统、超越传统,不断进行“再认识”;做到提炼现实、高于现实,不断进行“再提炼”。社会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要敢于和善于“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在不断做好这些功课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功力,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理论自觉水平,使自己在学术上、理论上更加成熟,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 2015.5.11
这篇是人民日报关注学科走向系列文章中关于社会学的一篇。作者把社会学恢复重建30多年来最主要的工作概括为,探索社会学的本土化。以我国社会生活为基础,提炼出解读与指导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概念、理论、方法,是中国社会学界将来最重要的任务。作者指出实际上,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走了一条与欧美社会学不完全相同的道路。近些年,有美国学者惊呼美国社会学在走下坡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社会学分化得很厉害。本来社会学学科的优势就是综合性强,在综合考虑社会多元因素的基础上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美国社会学从早年的综合性很强走向了非常具体的分科道路,很多具体分支分化得过于细小,以至犯罪社会学、族群研究、种族研究、社会工作等纷纷离开社会学,另立门户。这样,社会学的学科范围就越来越窄小。而中国社会学迄今为止还是强调综合性,这些分支学科都还在社会学的大旗下。学科综合性强是中国社会学的优势。中国社会学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路。中国社会学研究应该积极开拓创新,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景天魁 2015.11.23
这篇是人民日报关注学科走向系列文章中关于社会学的另一篇。文章提出社会学普遍化的概念。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应该具有的理论自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坚信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社会学,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二是坚信中国社会学不仅能够回答中国自身的问题,也能够对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作出贡献,因而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前者是社会学中国化,后者是中国社会学普遍化。增强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社会学普遍化,提倡的是从中国自己的丰富实践中提炼出概念、命题和理论。这些概念、命题和理论只要超出其本身的时空界限,在一定意义上就具有普遍性。
李强 2016.8.29
这篇文章基本上就是围绕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两个话题展开。在我国社会学理论探索中,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个社会学概念。围绕这两大概念的理论思考,构成我国社会学发展的一条主脉络,体现了我国社会学的突出特征。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社会学繁荣发展,仍需对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作出进一步阐释、探索和创新。所以这实际是一篇探讨社会学应用性发展方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