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年度日本电影总结,现象级女演员出现! ·  昨天  
豆瓣电影  ·  永不过时的珍珠项链,从18岁戴到80岁! ·  3 天前  
岳西网  ·  最近,岳西居民干这事花了近300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文艺评论】《雨花忠魂》:致敬英雄风骨 赓续红色基因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14 19:57

正文



近期,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纪录片《雨花忠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江苏卫视同步播出。片中展现的28位雨花台烈士的感人故事和崇高信念,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些英烈们,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真理信仰、不惧生死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以生命践行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部纪录片似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从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这28年间,雨花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这些英烈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默默无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一、为人民立传

讲述英烈们的真实革命经历


史学之本在于真。尊重历史史实是英烈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体现都是以此为基础。因此,真实、客观、公正地讲述历史是英烈题材纪录片的首要原则。

英烈题材类纪录片在创作中,如何做到真实呢?从创作来看,需要树立严谨的态度,尊重历史史实,汇聚更多一手史料,了解历史故事,仔细考证历史研究和史料,在作品中实事求是地还原史实。



令人欣喜的是,纪录片《雨花忠魂》注重细节刻画和情感表达,通过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理汇总的烈士卷宗,2019年实施“红星计划”以来搜集到的烈士书信、档案、遗物,以及摄制组前往烈士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到的报纸、照片等珍贵史料,结合烈士亲属家人的访谈;以及烈士战友、难友等人的回忆文章,来讲述雨花英烈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故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英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可以说,这部纪录片不仅填补了雨花英烈影像研究中的某些空白,更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



例如在第二集《疾风劲草》中,讲述了潜伏在国民党军政府的地下党员冷少农的故事,他曾经为中央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可是由于工作保密的原因,他长期离家不归也不能向家人说明实情,面对母亲和家人们的不解和责怪,他只能独自默默承受,通过书信隐晦的向家人表明自己心志。又如在第四集《托起黎明》中, 以骆何民烈士的女儿骆安仪回忆父亲被捕的瞬间开始,讲述了骆何民烈士一生被捕7次,多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始终一心向党,坚持革命,最后一次被捕牺牲前仍然将组织关系没能恢复作为人生最大遗憾。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最终查实并追认他的全部党籍,令人动容。


二、用情用心

讲好时代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英烈题材纪录片讲述的是特定历史事件中的典型英雄人物故事,由于篇幅所限,影像作品往往不能将烈士的事迹讲述得面面俱到,在影像叙事的过程中如能从情感出发,挖掘出更多感人的故事,让英烈题材纪录片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质感,就能拉近观众和历史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

话语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就是把我的骨头烧成灰,我也还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为真理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荣,绝无遗憾。”……多年以后,再次聆听雨花英烈们发自肺腑的言语,依然会打动新时代青年人的心灵。尽管我们难以将他们的面容,一一重现。但他们共有的精神和力量,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方面,纪录片《雨花忠魂》在描摹英烈故事时,不仅全面关照了英烈生前的社会形象,包括家庭背景、求学经历、职业经历等,也记录了其牺牲后家人的反应,让人动容。譬如,第二集《疾风劲草》里,许包野烈士英勇牺牲后,远在家乡的妻子叶雁苹并不知道消息,还在苦苦等待他的归来,直到50多年后,才在各级党史部门的多方寻访下确认丈夫1935年就牺牲在雨花台。当年的青丝少妇早已变成了80多岁的白发老人。

另一方面,纪录片透过子女后代的回忆、亲历者的口述、老照片、书信、遗物等挖掘英烈们的心路历程、思想觉悟等,展现其英烈壮举背后钢铁般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也进一步塑造了其“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辉形象。比如,朱杏南的女儿回忆道,父亲朱杏南烈士给她起名“微明”,他坚信天快要亮了,只要坚持斗争,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朱微明在监狱中见父亲最后一面,她说:“我那时虽只有五岁,但当时父亲在狱中的情景至今萦回在我脑海里永生不会忘记。父亲脚上拖着叮叮当当很响的脚镣。”又如,七一勋章获得者,创作出《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脍炙人口音乐作品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回忆父亲吕慧生烈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给自己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让其受益终生,令人动容。



三、为民族铸魂

传承人民英雄的爱国情怀

英雄烈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时代的中流砥柱,礼赞英烈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传播价值。

纪录片如何以影像的方式礼赞英烈?从观众评价来看,纪录片《雨花忠魂》在记录英烈故事时,做到了导向正确、思想深刻、视角独特、材料丰富、制作精良,可谓一部生动感人的精品佳作。

烈士虽逝,精神永存。纪录片《雨花忠魂》致敬与缅怀牺牲的雨花英烈们,讴歌他们的历史功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