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少数派  ·  iOS、Android、PC ... ·  2 天前  
茅酒圈  ·  i茅台抢购成功后:买还是不买? ·  2 天前  
茅酒圈  ·  i茅台抢购成功后:买还是不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谷歌、微软都偏爱的这个国家,如何从0到1成为创新高地?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11-19 21:00

正文


《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让他杀了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给上帝。亚伯拉罕正要动刀时,天使出来阻拦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你可以用林子里的羊来献祭上帝”。


这就是替罪羔羊的故事。


油画《替罪羔羊》


故事中的亚伯拉罕,就是传说中古希伯来和阿拉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也是犹太人的祖先。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他的后裔可以拥有应许之地——充溢着牛奶与蜜,也就是今天以色列这块地方。


在上帝眼中,这里是牛奶与蜜之地;但在几千年的真实历史中,这里却是多灾多难的地方,以前在《新闻联播》里听了无数次这样的词汇: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耶路撒冷……这些地方仿佛就是战争、争端的代名词。


这次跟随腾讯大学远航计划的同学们一同前往以色列游学,终于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这个神秘国度。


游学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同学们一下飞机就立即进入紧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6门精彩课程,参访了5家 领先公司,还体验了非常有特色的将军家访,听以色列最年轻的将军亲自讲述他曾经历的几次中东战争,以及和巴解组织的谈判过程,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远航同学在Segev将军家访
听其口述还原以色列的动荡战争年代


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谈谈这次游学的收获:

01
认识犹太民族以及他们的思维模式

公元前10世纪左右,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古代的以色列王国,存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被亚述和新巴比伦王国消灭。公元1世纪,罗马大军攻破耶路撒冷,拆毁了第二圣殿,犹太人从此在世界各地流浪。


但犹太人从未放弃建国的愿望,19世纪末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直到20世纪,终于抓住了二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定名以色列。


在犹太复国运动过程中,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斯柴尔德等家族的资金支持下,不断购买土地,那时候的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一定觉得这帮人都疯了,买那些贫瘠的土地干什么?可是当以色列建国后,仇恨也就爆发了。


这次游学中唯一的一位华人讲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终身教授张平,介绍了犹太民族的思维特点,对比东方的求道和西方的求真,张平教授总结犹太人的思维特点是 ,其中以“平行逻辑”为准则的争辩型思维方式,让我收获很大。


基于这种思维模式,犹太人经常为一些我们看来非常迂腐的问题(比如蛇炉之辩)激烈争辩, 他们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什么结论,而更看重这个思辨的过程,认为思辨过程比问题起点的“真”和问题终点的“道”都重要得多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能损害这个人思考的过程,如果任何人对这一过程构成威胁,就是最错误的事情。



基于“平行逻辑”这种思维模式,犹太人鼓励在争辩中存在多种不同意见,这一点非常类似我们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这样为思想的自由和宽度做好了充分的基础准备。也是因为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犹太人在讨论问题时,能够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辩论双方相互尊重,不断增强同理心和逻辑性。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模式:在传统犹太人的律法中,如果陪审团全体判被告死刑,这个被告是不能立刻执行死刑的,一定要等到有人站出来反对,并经过辩论,才能真正执行。这种思考模式也影响了犹太人的董事会,要通过一个决议,有时候也会要求有人站在反对的立场来阐明观点。


将“平行逻辑”总结为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一句话: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的行事能力。 犹太人将这种思维模式培养成整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为这个民族获得一流智力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


反思我们自己,在日常沟通中,由于缺少这种思维训练,更多希望通过辩论取得“胜利”,希望说服对方支持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而不是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一方面由于缺少同理心,整个沟通和辩论的过程效率非常低,经常发生由于大家的思考层次发生偏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拉平思考层次的情况,更多时候还无法拉平;另一方面,“为了证明对方是错误的”这种沟通心态,也让我们思考问题的宽度被极大局限了,从而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的错误,而很多问题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而只是立场和角度的问题。
02
以色列创新模式的源动力


以色列国土,被一群带着仇恨的阿拉伯国家包围着,阿拉伯人口也远超犹太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强大,是不可能经历四五次中东战争,更不可能在每次战争之后,都能进一步扩大领土。除了美国外援支持这个因素外,以色列内部的原因,也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


在以色列很多地方,无论是戈兰高地,还是特拉维夫大学,

都可以看见各种纪念碑,纪念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牺牲的以色列士兵


首先是军队。世俗的犹太人到了18岁的年纪都必须服兵役,男性服3年,女性2年,服役期间也可以上大学,我们在校园里就经常看到背着冲锋枪的年轻军人。


在校园里看到军人大学生,我们都按捺不住想上前合影


以色列军队体系(IDF)是创新的机制保障。 给我们上课的Selavan上尉介绍,在IDF,国家不遗余力地培养军人的专业技术能力; 很多犹太人是新一代移民,通过IDF的锻炼,这些人离开军队时,都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色列人。


Selavan上尉还介绍,在作战部队里,以色列的年轻人能得到最大锻炼的是领导力,谷歌前执行主席施密特称赞以色列的坦克指挥官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主管,结合在网络情报部队(包括大名鼎鼎的8200部队)里锻炼出来的技术天才们,真正是创业的完美组合。


在另外一个课程,Elad Segev博士也提到了以色列军队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很重要一条就是要获得晋升,要做一些附加的工作,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在促进创新、领导力、良好关系、新技术,新产品的发生。


这一点让我重新审视我们在进行公司内部治理时,如何将一些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 员工不光要追求自身的KPI的达成,还应该参与更多的公共事务,比如: 技术分享,公司活动的组织,团队文化建设等。 越是高级别的员工,这种附加的工作要求应该是越高,甚至变成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以色列人口不足千万,土地面积还没有海南岛大,而且多是贫瘠的土地和沙漠。 在这里谈不上资源丰富,也没有人口红利可言,我们访问的号称以色列BAT的IronSource全球也才800人,可是以色列每1w名雇员有140位科技工作者或者工程师,以色列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的总和,以色列的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位列全球第一。 是什么让以色列成为仅次于中美的全球创新基地?


在探访滴灌技术的发明者Netafim公司时,我有了一些启示。 向导向我们演示了他们第N代的智能灌溉设备,通过遍布在整个系统的传感器,精确控制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以及灌溉的时间,将水直接灌溉在植物根部,保证每一株植物的快速优质生长,后续还研发了无土循环水培技术,真正地将最可贵的水资源利用到了最大化。


正是贫瘠的资源逼迫着以色列人只能走精细化经营这一条唯一道路,而精细化经营本身也是创新最大的原动力之一。


Netafim公司展示无土循环水培技术


如果不是最强,可能就只有灭亡。 正是这种危机感,逼迫着以色列人永远不躺在舒适区,永远要为自己民族的生存、为不被周边国家碾压而警醒、进步着。


除了以上思考,这次游学,我们也近距离观察了现实中的巴以关系。 来到以色列前,一直以为巴以对抗依然存在,并为此担心安全问题, 但真正到达后,才发现以色列已经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游学最后两天,我们来到了圣城耶路撒冷以及死海地区,沿路可以看到巴勒斯坦地区被隔离墙包围着,当地人介绍,今天约旦河西岸生活着大约200多万巴勒斯坦人,可是巴解组织法塔赫已经放弃了和以色列的武装斗争,整个西岸地区完全在以色列的严密监控下,公民出入境都需要以色列的批准,根本就谈不上主权,也谈不上国家。但以色列暂时并不想接纳这些人并入,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也不愿意接收这些难民,甚至还希望他们几十年都保持着这个状态,好让国际社会保持着对以色列的谴责。而真正受伤害的,只会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加沙地带也只会更加糟糕。


尽管游学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我仍时常回忆起我们一行同学们在戈兰高地看以色列武装直升机从我们头顶飞过的情景,回忆起我们在马萨达凌晨起床登山看日出的日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