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以控股平台作为发起人,参控各地贸融、供应链及资管,汇集信息、整合资源、撮合业务;链接各地金融机构,打通产融、贸融链条的分级制有限合伙平台。实行互联网思维,“平台+合伙人”颠覆“公司+员工”,轻资产运作,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凝聚和价值实现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WBS里外工作室|青岛万象城一二期连接区域改造 ·  4 天前  
archrace  ·  SANAA ... ·  3 天前  
进出口银行  ·  合作纽带 共赢之路 | ... ·  3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印尼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为了“抢钱”,我参观了四大行、花旗、摩根大通,最后选择了放弃

贸易融资及金融供应链  · 公众号  ·  · 2017-11-24 15:04

正文


你有没有过被缺钱折磨得尊严尽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有过抢银行的冲动?那么,不如,先看看北京的银行和纽约的银行哪个最容易下手……


5589 个字,大概 7 分钟读完。 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 每日 为你送上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 邓林杰


我有两次抢银行的冲动,一次在北京,另一次在纽约。

23岁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与银行保持着存钱,取钱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我对银行百依百顺,尤其面对ATM机时,我更是言听计从,否则银行卡和我本人会被一起吞掉。

直到两年前我收到了纽约一所大学的研究生Offer。那时我是一名大四学生。身边的一切驱使着我出国留学,可因为家庭问题我更知晓人情世故。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跻身全球顶尖艺术名校时,每个人都在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出息的小孩。而我自己,也如是认为。直到我被“缺钱”折磨得尊严尽失。

面对70万的出国学费,我和家里只能拿出20万,还差50万。站在北京街头,我两腿发慌。

在中关村地铁站看到留学贷款的广告后,我跑去各大银行咨询贷款项目。一家银行一家银行地询问,今天不行,那我明天再来一趟。以我和银行的关系,总会跑出名堂的。

然而我的斗志并没有感动任何人,反而惹毛了银行的保安大哥。

我还没来得及领取排队的号码就被手持电棍的保安吼道:“怎么又是你,出去!昨天不是都跟你说过了吗,你们学校不在规定的名单里,你们学校的学生没法申请留学基金。再来也没用,赶紧出去!”

面对银行里的留学基金是想要而不能,面对差50万就实现的出国梦我不愿善罢甘休。

那怎么办?电影给出了答案。

对,抢银行。

一纸Offer壮大了我的野心,以前的我怕外人指点,怕被人嘲笑,现在的我只怕没钱出国。我狠狠瞪着街对面的银行大楼,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认真观察银行的建筑。

BUT........美剧里的情节怎么可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盯着银行大楼观察半天,最后还是行不通。这真让人……心里有火没处发。《奇葩说》辩手姜思达曾在节目中就表达过这种心境。(双十一“剁手”时的你应该会达到此境界。)

抢不了银行,那我们骂….. 不,我盘点一下我看过的各大银行总部。一切审美,全看心情。

2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银行。


雷人指数:

文化指数:

神秘指数:

行如其名,作为银行界的老大,也是长安街上最引人注目的的银行建筑。由贝聿铭及其儿子设计。地上15层、地下4层,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银行建筑之一,从1996年破土动工,到2001年最后落成,历时五年之久。


门口的圆顶建筑,乍一看像是理发店里烫头发的罩子。如果是追随洗剪吹风格,这审美也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设计者贝聿铭曾说过,“中国的建筑在北京应该有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但是,这个问题非常难做,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没有这么高的。所以新的不能硬做、给它加一个中国式的顶。像时代广场大厦那样,摆一点屋顶,戴一个小帽子的办法,我不会做。”


所以有个小帽子备用也是好的。


图片来源网络


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直插云霄,在香港创造出一个新的地标,同时表达了中国银行的雄心。但是在皇城根下,中行总部大楼无法像香港中银大厦那样向天空生长。

如何在京城建筑高度控制下,在长安街上设计出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北京中银大厦,同时实现艺术、历史和建筑的融合。这给设计师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在北京的心脏地带建造这样一座如此宏大的建筑,并且避免笨拙与单调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这座建筑的中心拥有一座大空间的花园。这个花园,正是中行大厦的大堂——四季大厅。大厅西、北两侧各种植有一片青翠欲滴的毛竹,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图片来源网络


两片竹林之间,则是山水一体的观景池。一池静水,正寓意着中行的财源稳聚。

中国工商银行


雷人指数:

文化指数:

神秘指数:

工行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位于复兴门内大街55号,地上11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1984年开工,1988年建成。

由一个方形建筑体与一个圆形建筑体构成,寓意“天圆地方”。既表现出工行属于“本地”,又属于“世界”的宗旨,又充分显示了宇宙行的霸气。

图片来源网络


建筑主体为金属框架,大量使用透明玻璃作为幕墙,大部分室内的天然光线十分充足,在白天几乎不需要室内照明,大大节省了电力能源。在一层大堂内,还种植一些竹树,给人以室外大自然感。大楼由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主设计师是美国著名设计师李布兰(Brian D. Lee)

中国建设银行


雷人指数:

文化指数:

神秘指数:

当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举起它那有力的经济臂膀时,其结果是可预料的——建筑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去年中国消耗的混凝土占到世界的一半,钢材的消费量占四分之一,这些大部分是用于建筑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强有力的领导与政策,使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正飞速地向21世纪前进。中国商业正在把西方国家商业的先进理念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采用一种更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第三大巨头——中国建设银行,位于金融街,此处被北京人称为是京城财富漩涡的中心。

传说此处是旧社会行刑的煞气之地。所以,聚财是不用想了。这个说法今天已经无从考究,但却为通体黑色的建行大厦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据说,整个建筑的创意来自于原故宫博物院的高人指点,仿照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中最为尊贵的四足方鼎而建。“鼎”为正方形,“鼎足”四平八稳地分立于四角,内部楼体成八角形。从下到上的“鼎口”被设计成葛洲坝闸口的样子,两边锯齿状的造型可看作抽水的齿轮,像是大杀四方的利刃。

侧面的楼体在东西南北正方各开了一个凹槽,通过七级起伏直上楼顶,大吸八方之财。建筑顶部设计成四个形如水闸形状,意为如水闸放水般地财源滚滚而来。

这些建筑元素充满了中国传统特色,象征着银行的稳定。这样的建筑风格使这个大楼看起来更透明、对西方更开放,标志着中国将有更开放的金融环境,也意味着中国第三大银行正向一个更开放、具有更先进技术的市场转变。

建行用行动使原先一块人人所怕的煞地,变废为宝,造就今天的建行,也带来了让人赏叹不已的效应:建行蒸蒸日上, 成为中国金融行业中的翘楚。当然,走出去的 建行er们也不遑多让。

中国农业银行


雷人指数:

文化指数:

神秘指数:

农行被很多人描述成四大行里命运多变的小伙伴,但我们不要忘了——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恢复成立的国家专业银行。

新的农行大楼,既没有选择金融街,最后也没有入驻长安街,而是购买了工程总造价6.13亿元原信远大厦。至于农行为何选择整购信远大厦作为总行,坊间流传有多个版本 说法。低调又神秘的信远系,不是本文重点,但确实给农行总部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大楼 流水线条、现代感极强,它的建筑外观充满视觉冲击力。

而在材料选择上,大楼大量使用了玻璃、紫铜立柱、绿色水银榭地砖等。玻璃,象征着水,它给空间带来水质的通透效果;紫铜立柱代表着树木植物;绿色水银榭地砖寓意着蓬勃的绿色生命。这些叠加在一起,就是一副展现了自然勃勃生机的画卷。

与其他银行建筑相比,农行不一定最高端,但绝对大气。


3


后来我通过众筹凑齐了50万学费,实现了留学梦。而我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在两年内连本带息还清60万。

这意味我在纽约两年读研期间,不得不一边供养自己的学习,一边赚钱还清债务。

万事缓则圆。但当下个月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时,一切都缓不下来。急,急,急。急着用钱,更急着赚钱。刚来纽约的第一年,我像只无头苍蝇,密切关注着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并且侥幸地去赚每一分钱。就是太着急了,才会踏上那些专门为我这样的穷学生设计的陷阱。

虽然没人有足够的幸运可以躲过一切陷阱。但当自己因为无法迅速填补大量金钱缺口而陷入困境,并看到其他同学在教室里心无旁贷地学习时,气急败坏的我放狠话:抢银行。当然,只是我只刮风不下雨,又一次自嘲而已。


不过,纽约的银行地理位置非常有趣。无论是花旗银行,富国银行,还是摩根大通,在这些银行附近你总能找到一家教堂。而且这些银行的总部都坐落在曼哈顿第五大道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附近。

后来我问了神父才知道,早前大型国际性集市往往发生在某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总会有很多宾客从全国各地涌向某个神圣宗庙,宾客们汇聚到一起则会把一些行商暂时地吸引到这类汇聚地点来。而且随着这样的集市每个月次数增多,宾客频繁汇集后,商人当然也就扎根下来了。

一旦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了,一旦城市聚居区比较安定了,商业变将进一步发挥它刺激城市发展的作用。人们需要以货币形式来购买商品。人们对华贵衣饰的需求逐日增长,需要更多的钱购买贵重奢侈品。在这种情势下,教堂在早期甚至还是个最最安全的储存所,契约和金银财宝也许储存在高高的圣坛后面,这是个最保险的地方,只有那些恶习难改的恶棍才知道。

另外,教堂是人们出行前祈祷路途平安的地方,也是人们回来后禀报平安的地方。久而久之,正式的银行就出现在了教堂附近。

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走两个街区就可以看到花旗集团中心。花旗集团中心是美国纽约新一代摩天楼代表作之一,在功能上包括花旗银行使用的高层办公大楼,教堂,带中庭的多层零售商店,餐馆和一个绿化庭院广场。除了休闲需要,还可尽情享受中庭的“共享空间”。

它极具特点的是,大厦的基座是用四根抗风架构方柱体架起,使建筑凌驾于街道平面上,形成了一个高硕开敞流动的城市型空间,极具创造性和现代感。

花旗集团中心独特的建筑外观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现代城市的兴趣和认同。花旗中心内部的设施和功能还满足了人们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需要,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而做出合理的功能组合设计。

真因如此,花旗集团中心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纽约最成功的设计方案之一,它给曼哈顿市中心带来了新的气息,那里以前都是常见却非常大的路德教会教堂。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室内广场,在多层都建有商店、餐馆和作秀场所。

纽约建筑评论专家、帕森斯设计学院的院长保罗·高德伯格最近表达了他对这个建筑的感受。他说:“上个世纪70年代纽约最重要的建筑就是花旗中心,不仅是它一流的外形让人难以忘怀,更是因为它与本地的城市相契合。”如今花旗中心这个279米摩天大楼已经成为纽约这个城市的天际线。那么,打分来了:


雷人指数:

文化指数:

神秘指数:——

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银行便渐渐变得不仅是办理储蓄或借贷的办公大楼那么简单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就开始探索摩天大楼的方式装饰和设计银行。

老美这个国家也很早就意识到,修建高楼大厦有助于它们被当作国际舞台上的一员。并且通过纽约和芝加哥证明摩天大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个经济问题:如何让一个地方同时容纳即便不是数以千计也是数以百计的人和企业。


特别是在高科技时代,城市集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通过增加密度,摩天大楼带来了一个竞争优势,让城市得以变成商业灯塔。以此彰显银行的荣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