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大疆无人机,已被拉下神坛?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9-06 21:46

正文


一家公司的风格如何,无疑是公司掌门人决定的。科研出身的汪滔,让大疆创新看起来也像是个技术卓越却又带着骄傲的公司。凭借技术,汪滔和大疆在无人机领域迅速崛起,收获了资本和消费者的追捧。或许正是从市场到资本的畅通无阻,让汪滔和大疆的骄傲更加放大,比如开创先河的“股权 + 债权”融资方式……


近日,年初因“竞价”融资火爆了一场的大疆,再次进入了大众视线中。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 8月 30 日,美国 Autel Robotics 公司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提出申请,指控大疆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无人机及其组件侵犯其专利权,请求 ITC 发起 337 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有报道指出,请求ITC对大疆发起调查的美国公司,实则是同在深圳的道通智能的在美子公司。此次调查申请,其实是大疆与道通智能的专利战。

值得一提的是, 2017 年大疆高达 180 亿元的销售额中, 约有 80% 的收入是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 大疆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约在 6 成左右。

这意味着,若大疆在此次调查中落败,其业绩或许会遭遇不小的打击。

事实上,大疆在国内市场上,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行业级市场“搅局者”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大疆更是占据9成以上份额。 2017 年,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 85%

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达 59.8 亿元、 97.8 亿元、 175.7 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 14.2 亿元、 19.3 亿元和 43 亿元。

不过,对于支撑起大疆营收的消费者,大疆的服务精神显得有些不足。 不仅炸机事件频发,而且产品的售后维修成本偏高、维修等待时间太长等,售后服务方面问题重重。

相较于普通发烧友出于喜好购买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是大疆无人机未来更宽广想象力的发生地。

据三胜咨询调研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行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 26.1 亿元, 2022 年该行业规模将增长至 527 亿元。

不过,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大疆,目前在利润更丰厚工业级无人机领域还处于“打江山”的阶段。

有分析指出,行业级无人机的研发、服务成本和售价都相对较高,且在植保、运输、测绘、警用安防、巡检等不同的细分领域中,对产品的要求又有诸多不同。整体而言,门槛更高,资产较重。

这对于以往面对普通客户时,服务意识有些不足的大疆来说,打开工业级市场还需要多些过渡。更重要的是,大疆在工业级市场上面临的对手远多于消费级市场。

据悉,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单位包括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和科研院所,以及民企。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无人机作为商业运营的企业超过1000家。

2015 年,大疆进入植保领域。 艾瑞咨询 数据显示 ,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 2025 达到 750 亿元,其中行业应用农林植保 则将达到 200 亿元。

截至 2017 11 月, 国内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 1.1 万台,大疆售出 7500 架,占比近七成, 但是,大疆植保无人机产 尚未盈利

这或许是由于大疆为占领市场,采取了 价格战 所致。据悉,大疆在去年 12 月底发布的一款升级版植保无人机新品,在性能、技术都更完善的情况下,其价格较旧款反而便宜万元。这被部分厂商认为是市场搅局者。

不过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此前表示,农业在大疆体量里占比很小,大疆可以负担在该领域一定的投入和亏损。

由此来看,大疆占领蓝海市场时,采用的价格战在其迅速获得市场份额之时,也意味着进入一个新领域就将出现成本不断推升,但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盈利的状态。

融资“ 奇景”


大疆略带傲慢的风格,在一级市场上同样引发了高关注度。

已经先后经历过5轮融资的大疆,在 2018 4 月展开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这场融资以竞价的方式,融资金额在 10 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大疆此次融资,采用了基于 D 类股 /B 类股认购比例的方式,进行的竞价排名。即 需要认购一定比例无收益无投票权、类似 “无息债”的 D 类普通股,才能获得 B 类普通股投资资格 。最终以 D /B 认购比例的高低排名,排名低者将被剔除出名单。

大疆给出的融资方式虽然特立独行,但其本身的独角兽特质,让各家投资机构趋之若鹜。首 100 家机构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认购金额较计划融资额超过了 30 倍。

火爆的首轮竞价,让大疆不得不开启第二轮,乃至第三轮竞价。

历时一个月,大疆的此轮融资终于在5月初落下帷幕。据悉,确定的领投方有五六家,每家至少 1 亿美元。不过,最终的投资方并未披露。



不过说到底,投资者最为在意的,或许还是退出通道。据中证报称, 汪滔是很不愿意受管束的一个人,他设计大疆整个就是红筹结构,就没想过上市 ”。

不过,对于 4 月份的融资份额,大疆给出了一个退出机制: 三年锁定期之后,投资者可要求大疆进行回购,或由投资机构进行旧股转让 。而 IPO 依然不是大疆的选项。

对于汪滔这么一个研究出身、颇为傲娇的领导者,想要他改变决定或许并不容易,而若是通过资本的力量逼迫其改变IPO计划,只怕就更困难了。

好在,独角兽大疆“有人送钱”,不少投资者都表示不担心退出问题,因为“总有人愿意高位接盘”。

可问题是,这种火热,能持续多久?

在今年4月份投资者的狂热之前,大疆还有过一场略微尴尬的融资经历。据媒体报道称, 2017 年时,大疆采取同样的“股 + 债”方式,估值为 135 亿美元,但是 2500 万美元的融资额度,历时三个月都未能筹集满。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进入寒冬,“烧钱”不止的新经济公司募资难度不断增加情况下,一直声称没有 IPO 计划的大疆,如今估值已经达到 150 亿美元,未来再进行融资还会出现这种火热的场景吗?


骄傲又 低调的汪滔

大疆对用户及投资者展现出来的“傲慢”,大概都与它的创始人汪滔一脉相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