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动情后,不能自已的8个表现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5篇 ·  3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辉煌一时的美国铁路,为什么越混越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为什么必须推翻满清?这是一场伟大的民族革命!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1-13 00:00

正文

辛亥革命 是一场旨在推翻满清八旗集团统治的 民族革命 ,一场伟大的 民族解放运动

在革命党不断起义的十余年里,甚至普遍采用“排满革命”来指代他们从事的事业,甚至鼓吹「 张九世复仇主义,作十年血战之期 」「 念华夷界限,必代春秋,呼冤展腥膻历史,誓为种族流血 」。

1908年,同盟会《祭黄帝陵文》:【前明甲申之岁,国运凌迟,建州虏夷,乘我丧乱,驱其胡骑,入我燕京,盗踞我神器,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神州到处,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备受压迫。剃发令下,虽圣裔犹莫逃,旗兵驻防,遍禹迹而皆满。又无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奇耻未湔已也。】

【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后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仁,本众志成城之古训,建九州复仇之义师。伏望我皇祖在天之灵,鉴此愚衷,威神扶祜,以纾民生之苦,以复汉族之业。】

辛亥革命秉承的,正是从满清入关起二百余年里,汉人民众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反抗精神,

从大顺军到大西军,从白莲教到天理教,从天地会到小刀会,从太平军到捻军,这些为“文化精英”们鄙薄为愚昧无知、鲁莽躁动的草莽组织,为主体民族独立和自由,反抗胡族压迫统治的亿万汉人先烈们,都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先驱。

恰恰正是广大汉人民众的持续不懈抵抗,才是满清从北京攻陷南京只花了不到两年,但到统一全国花了十八年,基本扑灭汉人抵抗花了三十九年,并在之后二百余年一直风声鹤唳、穷尽一切专制集权法门、推行愚民统治的根本原因。

立时奋起抗争的千百万民众被满清杀害了,剩下的在血腥屠刀下被迫隐忍,是为了延续我们民族的血脉,更是为了有朝一日天道好还!

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之奇耻待雪!

所以,一些看似只有血气之勇的青年学生,一群被文化精英鄙视为“下九流”和“黑社会”的会党们,带着自制的简陋炸弹,一次次如飞蛾扑火般的攻击,彻底撕下了“煌煌大清”的面皮,也将朝堂上那些坐而论道的八旗权贵、封疆大吏,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革命军在各省起事时,首当其冲的敌人也就是各地的满清官吏和驻防的八旗旗营。如荆州、西安、南京、太原等地的旗营负隅顽抗,作为反动势力,被歼灭是理所当然的。而如广州、成都、镇江等地的旗营缴械投降,其生命财产安全就得到妥善安置和保障,也充分说明了革命党的胸襟博大,宽容理性,目光长远。

随着革命军迅速光复南方各省,满清江山危如累卵,某些顽固派满洲官僚,和禁卫军的年轻旗人军官,以及八旗学堂的年轻旗人学生,召开秘密会议。

这些旗人精英不甘心坐以待毙,丧心病狂地制定了一个“ 屠京计划 ”,就是打算杀光北京城的所有汉人,以防他们成为南方革命党的内应,然后席卷数百年积蓄的财富,占据东北三省,尊奉满清皇室,重建一个旗人为主体的新满清帝国;事如不成,便索性举族自杀。

民部尚书桂春,为此图谋,还专门调派外三营八旗兵2000余人入城,试图取代京城内汉人警察的执法权。

【桂春,富察氏,字月亭,满洲正蓝旗人。……闰六月代民政部大臣,任上募旗兵数千,欲代京中汉籍警察,倡屠城之议,为最后之一搏。袁氏起,寻被黜。与良弼等谋宗社党,皆不成。民元后,郁郁而终。】

【八旗学堂学生及旗制处人员联合禁卫军密商,“汉人排满势甚汹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将京中汉人屠尽”】——《申报》1911年11月2日。

【署民政大臣桂春调外三营旗兵2千人入城,取代汉族警察,欲逞其凶。】——《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487~488页。

好在此事牵涉甚广,走漏风声,被朝中汉人官员及时发觉,同时满清王朝首脑如隆裕太后、摄政王载沣、首相庆亲王奕劻等,面对革命风潮,也都是一些但求富家翁待遇的庸碌之人,断无努尔哈赤、多尔衮等先祖那般的残酷铁血,京城的几百万汉人百姓,才算是躲过一场终极浩劫。

只是风声一起,便足以令这些汉人百姓惊恐交惧,丢弃产业,纷纷出逃了。这就是几百年积郁的民族仇恨和隔阂之深,并非是读史论史时装鸵鸟视而不见,就等于不存在的。

当然,长远的说,这桩阴谋未能成功,也未尝不是此刻全国几百万旗人的大幸运……

而当汉人精英为主体的北洋军和立宪派的大员,看透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满清八旗权贵们,再没有什么先祖金戈铁马的意气,就剩这么一群连几个土炸弹都能吓死的废物点心,推倒纸房子也就轻而易举了。

当清帝被迫退位,革命成功后,为了尽可能保障边疆地区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北洋政府不但尽可能履行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件”,同时也努力主张五族平等,善待旗人。

前革命党现民国精英们,绝口不谈此前的“排满革命”,而满口鼓吹的变成了“五族共和”,纷纷和逊清的皇室贵族们谈笑风生。

至于和满清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北洋政府,以及东北三省地方政府,不但留用了大量旗员,还尽力给旗人继续筹集所谓“旗响”,帮他们维持生计。

在旗人最集中聚居的北京城,北洋政府甚至将满清的“铁杆庄稼”延续下来,哪怕在兵荒马乱之时,政府大员走马灯般更换,财政支出频频告罄,居然还坚持着把旗响发到了1924年。

可惜如此善意换来的回报,却是短短5年之后,一场满清皇室宣布复辟、遗老遗少重新粉墨登场的闹剧,更在全无任何民心拥戴可言的情况下,只用了十几天就狼狈退场。

如果联想到 两百多年前时,明朝皇族宗室的遭遇 :满清入关时,是打着“帮明朝报仇、剿灭流民军”的旗号,更冠冕堂皇宣布要“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

然而到了公元1646年,清廷眼看着李自成殒命,南京弘光政权同样覆灭,八旗兵锋已经席卷了神州大片疆土,认为明朝宗室再无可资利用的政治价值,

便随口用了“私藏金银印信”“意欲勾结(南明)”“谋逆为乱”等借口,并大肆株连,将被羁押在京的明朝宗室,包括弘光帝(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晋王朱审烜、荆王朱慈煃、周王朱绍烿、德王朱由栎、秦王朱存烳等,及其子孙后人,均在此期间,先后尽数惨遭杀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