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胡塞武装——中东最后的硬汉 ·  昨天  
十点读书  ·  赚不到钱,是因为你缺少这3个心力 ·  4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保护好自己身上的上等运气方法,就一个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人类因何不平等?15分钟读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1-07 19:57

正文

【精读君曰】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平等?平等的社会又可以存在吗?


关于这两个问题,卢梭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了。他认为在人类能力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同时,逐渐孕育出了不平等。而在原始社会,不平等是不存在的。


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发表意见之前,不如先看看卢梭是怎么说的。





我帮你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本文转载自简书作者靈鈞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3c1a059cfa4?winzoom=1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一十八章


我在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时候,「道德经」里面这几句话不断地在我脑袋里跳出来。有人肯定会纳闷,让-雅克·卢梭在十八世纪写的书,和两千余年前的「道德经」能有什么牵扯呢?不要着急,我自当为大家娓娓道来。


这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可以看做是缩减版的「社会契约论」,也可以看做是其导言。在这短短不到百页的篇幅之中,卢梭花费了一半的笔墨,在脑海中勾画出原始人类生活的相对平等和幸福,而另一半的笔墨,试图阐明人类从原始生活的平和到不平等生活的转变枢节。卢梭在书中认为:


“人类越是研究,就越不能了解自身。” p13


“一个人对邪恶的无知中获得的益处,要远远多于他从对美德的认识中获得的益处。”(引用源自尤斯坦《通史简编》)p40


为什么有阶级层次?是谁给了一部分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权利?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卢梭将万恶的来源直接指向了私有制以及社会本身,认为原始人类的生活几乎感觉不到不平等的存在,而在人类能力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同时,才逐渐孕育出了「不平等」这三个字。


这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无论从哪个年代哪个角度去尝试接近,最后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和谐统一的。卢梭强调的自然法则,和老子所说的「无为」的概念是非常接近的。


二人同样认为,仁义、智慧、科学、法律等等人类社会结构的基石,事实上并没有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好心帮倒忙,反倒加剧了它们所尝试修复防止的问题。只有顺应自然的发展,避免人为的进步,才能够达到近乎平等幸福的大同社会。



本书重点


在阐述书中内容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我个人的观点:该书的创作原因,是卢梭根据当时人生活的幸福或悲惨的情况而有感而发,并不是根据社会发展水平或者工作效率之类的硬性指标。而幸福和悲惨,并不是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在网上颇看过一些言论,说是毛主席当年也就只能嚼个辣椒解闷,哪朝哪朝的皇上吃的还不如我们每日的家常便饭,古代人没有空调,没有马桶,没有暖气,没有棉袄,得个感冒就要死,一般人享受不到音乐,见不到艺术,满大街文盲,从没出过自己的山村,怎一个惨字了得,哪里比得上我们现代人在空调房里坐着办公椅吃着外卖和小情人发秘密短信。


还有一些相反的言论,说是在古代,人们的交往不会被电子产品所束缚,没有手机奴,四处绿意盎然,没有沙尘暴和雾霾,人们朴实纯厚,又有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可能还有哪些大侠高来高去,大口吃酒肉,大称分金银,无忧无虑,岂不快哉。


我们且不说这种言论中的片面性和真伪,这两个,或者这一些言论,全部都是将自己现代的心情带入到臆想中的生活状态中去,却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想要从古代人本身的角度去体验。就凭这一点,就肯定了这些言论断言根本无效。


为了真正理想地做到考虑古代人幸福与否,我们必须要求自己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现代状态、思维方式和习惯全部卸掉,并且尝试着模拟自己就是在古代土生土长出来的人。这简直就相当于变身成另一个不同时空的人,不剥皮去骨地花去大心思,谁也不可能做到。


原始人不可能会觉得没有空调夏天很热,因为根本不知道空调是啥。不能认为没有好吃的会不开心,因为他们觉得果子野食就很好吃。不能认为说没有雾霾就会心情豁然开朗,因为早就习惯于干干净净的晴雨天。


感觉幸福和不幸福是相对观念,一般而言,幸福与否和目标人群所在的大时代并无太大关系,而只与其所习惯为理所当然的小环境有关。(说出这句话来我犹豫再三,如有反例请指正)请大家牢记住这一点,然后继续来看接下来的论述。


①原始人的平等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不平等大致分成两种: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和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有一点我们用常识应该就可以达成共识的:原始人的身体远比现代人健壮。这一点无需多说,在原野中捕猎和躲避天敌的人,当然比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更能跑,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自然就比拿锄头种地的人更矫健,就算是鸡鸭鱼鹅这些牲畜,在野外的也远远比养殖出来的更具活力。


文明程度越高,所从事的劳动就越脱离身体的层次,而进入脑力和精神的级别。有了梯子,谁会去徒手攀爬树木岩壁?陷阱好用,又有谁会去和兔子山鸡比赛跑?科技发展,使得人身体的物理潜能沉眠。


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原始人来讲,他们没有族群,个个孤单伶仃地四处游荡,但是凭借脚力,所能划出的圆圈不过方寸。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人类生活中的动荡,大多都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关系发展,在人们并没有形成群体之前,他们并不会感受到什么大的变动。


一个森林之中,所能常见的物种无非就是那么多,遇到未知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少。而在丛林中,就算是狮虎对上强壮坚韧的原始人类,以命相搏,也要付出不定的代价,除非是有深仇大恨,非要你死我活,又有什么动物没事愿意无辜冒此风险?


看看吧,这就是那些原始人。天天游荡在天地之间,没有羞耻,不知变通,醒了猎食,累了歇泥,见到合适的异性就交配,欲望满足了就继续游荡,不需要医疗,不需要医生,他们眼睛的视力超过了人们的望远镜,他们鼻子的嗅觉可以与警犬相媲美。


不需要嘲笑他们的粗俗野蛮,因为他们用不上教养这种规范;不需要可怜他们的懵懂无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必要知道智慧为何物。他们像是草原上的一根根野草,迎风而立,无知无觉,完全平等地享受着自然吹拂而过的清风。


卢梭在本书中认为,原始人的健康水平比现代人更好。虽然原始人没有现代医疗水平,但身体更健康。我查了查资料,实在不知道卢梭是从何处发出的这种感慨。诚然,很多疾病都是在社会不平等以后才发展加剧的,贫者吃不上饭富者脸圆肚肥,都不健康。但是大多数的资料都直接指明,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大多都是十几到三十岁之间徘徊,想来死因无非都是受伤缺乏处理、病菌和传染病一类。


不过就算我们可以证明卢梭言论的依据有误,也不代表着我们一定要否认他的结论,因为幸福是相对的,无论人会遭受怎样难以理解的苦痛,自然对人类都是平等的。原始人不知道可以活到60岁,他们甚至不会知道死亡的概念,又怎么会因为自己生病即将早夭而伤感呢?


在精神方面,造物主赐予了所有人类最珍贵的最独特的两个特性:「自由意志」和「自我发展能力」。如果把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都看做是一堆堆有序机体的机械结合及运作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是被上帝摆在台面上的木偶,从一诞生就注定了结局,除了人类。虽然人也仍然要受到无处不在的大规律的限制,但是人类有自由意志去反抗和违背。在这个世界中,「自由意志」代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唯一尊严。此话毫不为过。


不过,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有尊严并没有啥大用,不能拿来当饭吃,也不能产生任何的进步,所以就要依靠与之相匹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得人类能够在漫漫长途中积累经验和智慧。


如果人和动物一样,千万年生活过的所有生命体都沿着同样的路线走过去,那这一次次的轮回也就变成了原地打转,毫无进展。一步一步,在人们开始群居生活之后,「语言」就渐渐出现了。


于是,一条新的伟大道路从此开始。除却漫长而又不确定的生理进化外,文明进化的大齿轮也开始轰轰作响。为了让所有人理解这开辟鸿蒙一般的转折,我们不妨试图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的思维模式应该下面这样的:


……
……
嗷呜!啊呜呜唔呕!乌鲁乌鲁嘎啦嘎啦!咕噜咕噜咕嘟咕嘟切噜噜噜啦!吼嘿!


嗯。也就是说,我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不会有。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概念」,只可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想到最实在的事物。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了纯粹感觉和最基本的的思维和知识之间的巨大鸿沟。


我们这里不去讨论究竟要多少次的雷劈日晒,人们才能够学会保留火种,又究竟要怎样的巧合,才能够让人们开始使用最简单的木槌铁棍。以巨大的进化时长来看,偶然即为必然,而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也终究是必然要踏上不平等的道路的。


若是每个人都仅仅是混混僵僵地度日,那无论是野蛮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智慧的高低理性的强弱,无论是用长着长毛的双腿走路还是开着宇宙飞船穿越时空,都还不过是一群毫无感情的野兽罢了。


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造物主安排的巧妙,因为人类有「同情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不再是毫无分辨,而变成了普遍的「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尽量不要伤害别人」。有这一关键点在,人们才可以慢慢组建出族群、社会,进而激发出「不平等」来。


②社会的不平等


埃塞俄比亚的人均GDP大概400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十分之一。中国人均GDP大概5000美元,是美国人均GDP的十分之一,美国在这个数据上,勉强能在全世界的224个行政单位中,排在前十。我们按照「美国最富裕的10%家庭大概占总GDP的50%」来计算的话,富裕家庭和其他家庭的收入比例大概也还是十比一,继续算细,「美国最富裕的1%家庭大概占总GDP的20%」、「美国最富裕的0.1%家庭大概占总GDP的10%」……


真要比平等,生活在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拍马亦远远不及原始人。这一层层算下来,难道真有人有比别人高出上万倍的能力,与其收入相符合?


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的自杀人数在八十万左右,也就是说,每隔40秒的时间,就有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生命的权力。可有任何人能想象原始人会做同样的事情吗?有谁能来说说,一个身体健康、内心平静、行动自由的原始人,心里究竟会感觉有些什么样的不幸呢?若要是比精神的平和完满,那恐怕我们这些现代人还是要抱拳拱手,直称惭愧了。


导致了这一切区别的原因,必定不会是一个人圈地为王制定出的规则,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缓慢琢磨演化而来。一个如此复杂的观念产生之前,必定有很多其他观念为其铺垫。在这平等与不平等的平衡点上,有两个因素将天平推向了后一边:「欲望」「接触」


「欲望」是「想要做」什么事情,它代表着任何有生命存在的最大动机,是一切驱动力的燃油机。原始人想吃一个树上的果子,果子太高够不到,于是用棍子去拍打下来。是「欲望」驱使着它的行为,是「欲望」使得它避免寒冷或酷热、饥饿或危险,也同样是「欲望」才能够让它们想要生存地越来越好。


「接触」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密切而有规律,人们开始明白群体生存较个体生存的优势。一旦人们开始群居,互相的交流方式就会愈发成熟,家庭的观念就会产生,从而导致了最开始的私有制度的诞生。


随着情感和观念的进展,人们开始离开了原始状态,身体开始变得不再和野兽一样强壮,但群体却越来越有秩序,进而产生了拥有共同生活习惯和想法的民族。每个人都开始关注别人,判别优劣,而每个人也都希望别人能够关注自己,从这之中引发出了最初的二元观念,产生了虚荣、卑微和尊严,迈出了不平等的最关键一步。至此,人类已经穿牢了红舞鞋,深渊之行当再无退路。


「所有后来的进步虽然都似乎使作为个体的人一步步走向完善,却使人整体迈向老朽。」(p55)


由于人们的天分不同,欲望不同,就算是做同一件事情,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有好有坏。若是孑然一身,那自然没啥所谓,吃饱了就好,但在同一个社会之中,在摩肩接踵的互相比较之中,却决定了这种不平等的逐次放大。对于私有财产和才能的需求,不再是出自于人们生存的必须,而是来自于同侪的竞争压力,和超越别人的热望。


聪明者有运者拔得头筹之后,会有更多的资本来习得更好更有用的技艺、创造更有利于自己的机遇、并夺取新的更多的资源,恶恶循环。有资源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资源去换取缺乏资源的人的工作力,人们不在能够独立生存,而必须要依赖于他们的能力或供给。于是,社会等级出现了。


人们有了私人财产,当然也要有相对应的措施来保护才对,否则,自己拥有的东西可以被其他人轻易地抢夺而去的话,那私有制自然毫无意义。受此威胁最大的,就是那些拥有不菲财富的人,这些人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所获得的财富并非公平,所以如果有人用不公平的手段来夺取他们的财富的时候,他们也无法无处去诉苦抱怨。


于是,富人们劝说穷人们,要创建一个中央政府和一套完善的所有人都要遵从的法律,这样所有人的财产和权力都可以收到同等的保护。于是,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等级变得合法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初建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首领」或「仲裁者」存在,因为没有人会天生喜欢将仲裁自己的权利转交给某个其他人。但是当群体人数越来越多,这种大众政府的效率越来越低的时候,人们也终究不得不冒险选出首领和法官来,唯一的目的也绝对是保护自己的自由和私有财产归属。人们不会创立一种对大多数人都有害的决定,所以创立的最初是原因,也必定不是为了让人驾驭奴役自己,哪怕那样会使得整个社会更加高效一万倍。


普林尼对图拉真说:“我们想要国王,是因为我们不想要主人。”(p65)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被一步一步合理化,加剧化,想来后面发生的时候,我们想也能想得出来。人人都有成为人中龙凤的渴望,在这种愈发不顾一切的欲望之中,燃烧着逐渐软弱无力的「同情心」和任何其它道德。


法律的约束力是弱于欲望的,而法律的制定权和解释权又交在了少数精英的手里,那么法律也必然只能够顺承欲望的威慑,而无法成为整治和抗衡「不平等」的工具。


我们现有的近乎一切,都是建立在「不平等」这片阴毒之土上罪恶结晶。哲学家与流氓,诗人与荒淫者,征服者与化外之人,权臣与冤魂,其蒸腾澎湃的灰暗雾气,与滋生他们的土壤沆瀣一气,滔浊世界。


至此,以人的品质不同为基础而开始引发的变革,会终结于财富极端不均这一终点,而这终点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我们不妨各自在心里来猜一猜。人类的唯一的真正出路,就在于排开一切在城市中的积累,重返远古的森林,忘却一切规则制度、一切人为的道德理念,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原始人」。我们回到「道德经」中来讲,就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上,为本书内容脉络的概要。


总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卢梭画出的从远古到现代的人类变化线,这条线按照符合「加速回报定律」的方式逐节攀升,越来越快,越来越不受控制。不过,我们对于卢梭所画出的这条线的可靠性,还要来通过我们自己的判断来去伪存真才是。


卢梭限于其时代的认知水平,对于一些现象会有不完全正确的观念,用这些观念作为论据,会导致他的推论有所错误。比如说,卢梭在书中很明显认为,原始人和动物社会都没有等级,也都没有「私有」的这个概念,但是现在常识告诉我们,就算在猩猩的种群里,也存在着等级尊卑之分,很多种生物也会有「划地盘分界线」的行为。


再比如说,书中讲述的人类由平等到不平等的转折,虽然大体脉络清晰,论点很明朗,但是论据很明显还是断断续续而不平滑的。对于人类到底为何迈出了那一步,书中所说的「为了克服种种困难」和「人类开始群居」,并不能很好地说服于我。我也不能承认现代社会是劣于原始社会的。


在我看来,卢梭目前在本书中诉说的观念,应该还要再加深一个层次,才能看到整幅人类变化图的光景。我认为,并不存在某个制度或者某个巧合才会使得人类走向一个歧路。


相比而言,我更相信,是一些远比书中所描述的规则更加本质的因素在影响着整个进程。


不过,一个平等和谐的世界,是我与卢梭,或者任何理想主义者所共有的信念,无论我们绞尽脑汁提出的理论最终正确与否,影响好坏,都无碍于我们为理想声嘶力竭地呐喊



↓↓↓点击
阅读原文获取100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