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财经
火星财经系集新闻、资讯、数据等于一体的区块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由资深互联网团队倾力打造,已完成来自IDG等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快速、全面、深度的资讯及数据服务,推动区块链产业的迅猛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楠或kkk  ·  考虑到 elon musk 发布了 ... ·  2 天前  
sven_shi  ·  我回答了 @西风瘦马220 ... ·  2 天前  
易简财经  ·  DeepSeek带飞阿里股价,阿里人连夜看豪宅 ·  2 天前  
李楠或kkk  ·  alva.xyz 是 ai 和 ... ·  3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财经

Opporty创始人:基于以太坊Plasma Cash的国际贸易平台

火星财经  · 公众号  ·  · 2018-11-04 19:24

正文


Plasma Cash解决了安全性和扩容性问题,无需下载整个Plasma区块,加快了处理速度。

要点速览


1.智能合约是否能很好模仿传统合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如何采集来自现实世界的有关数据。


2.无论任何应用想要运营有效,它必须是独立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区块链的,意为它可以连接不同的区块链,其设计使得它可以不依赖于某一根链协议而运行。


3.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同的实体、行业或政府接受不同区块链标准,这种跨链和跨协议的实施可能会更有利,能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优势。


近日,Opporty创始人Sergey Grybniak做客「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做了主题为“基于以太坊Plasma Cash的国际贸易平台”的分享,并与轮值群主蔡栋进行了深度对话。


SergeyGrybniak表示,作为企业级以太坊联盟成员,Opporty专注于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业交易的探索,包括国际交易。他们采用了Joseph Poon 和Vitalik Buterin于2017年8月推出的Plasma侧链。


关于支付环节中智能合约的应用,他总结为三点:1.智能合约与银行或其他支付系统相关联;2.智能合约通过使用电子加密货币进行付款;3.智能合约通过与某法币挂钩的稳定货来进行支付。


以下为Sergey Grybniak分享内容,由火星财经(ID:hxcj24h)整理:



关于Plasma


蔡栋: Sergey请先做个自我介绍。


Sergey: 我拥有15年在中欧,东欧,北美及亚洲不同级别的企业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营销经验。


Opporty 是一家拥有3个运营部门的公司,分别是美国纽约的业务开发和技术设计部门,中国上海的业务发展部门,以及乌克兰敖德萨的研发部门。作为企业级以太坊联盟成员,我们专注于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业交易的探索,包括国际交易。我们采用了Joseph Poon 和Vitalik Buterin于2017年8月推出的Plasma侧链。


我们正在探索区块链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项目并且它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基础建设长廊涵盖60多个国家,主体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但也包括大洋洲和东非,估计耗资4-8万亿美元。



我想就与此倡议和整体国际贸易相关的区块链应用分享一些看法。


受一带一路发展中心副主任邬海波先生的指导,并且作为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成员我们也在探索这样的机会。


作为国外企业,我们需要一些时间熟悉当地市场的具体细节,但我们与当地合作伙伴有着密切合作。我们很自豪能成为InfiniVision在大数据和区块链集成领域的合作伙伴。值得额外注意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它允许数字化几乎任何文件合同、发票等复杂半结构化数据。


这一技术与区块链生成不可篡改记录功能相结合,可以产生许多非常有趣的应用场景,也就是说不需要更改商家习惯就可以开始尝试区块链的好出。蔡栋先生和AI人工智能和云团队也在在这领域直接指导我们。


蔡栋: 据我们所知,Plasma是被设计用来为以太坊解决扩容性问题,是这样吗? 您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Sergey: 是,也不是。 Plasma适用于以太坊并且够解决其扩容性问题。 然而,即使在Plasma白皮书中,他们使用的术语“根链”直接表示它可能潜在地在其他根链之上实现,而不仅仅只是以太坊。



“Plasma是一个激励和强制执行智能合同的拟建框架,可以扩展到每秒大量的状态更新(可能达到数十亿),使区块链能够使用于大量的全球去中心化的金融应用。 这些智能合约附有激励机制 能够通过网络交易费自主持续运营,而这些又最终依赖底层根链(例如以太坊)来强制执行交易状态改变。“ - Joseph Poon,VitalikBiterin,Plasma白皮书。


这意味着Plasma上潜在的智能合约和应用程序可以与其他区块链协议“集成”。我们深受不依赖具体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智能合约思想的启发。 当然这意味着需要与其他区块链进行大量合作,因为在当前状态下,这一想法很难得以实施。 但我们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步伐,我们相信其它区块链也会这样做,因为它将使每个参与者和整个行业受益。


蔡栋: 因此Plasma可以构建不仅能与以太坊合作也可以和其他区块链合作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智能合约。就此您还有其他想要分享的吗?


Sergey: 还有几点。首先在构建的应用程序Plasma能够帮助实现隐私性和访问级别,意味着应用程序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当然更大的愿景是这些应用能与其他区块链协同运作。


另外值得关注一下Plasma cash。这个设计模式是Vitalik Buterin 在2018年3月推出的。这种方式较原Plasma具有一定优势。


Plasma Cash 是Plasma 协议的增强版,因为Plasma受限于扩容性问题,并不完美,不允许支持物联网带来的对区块链需求的指数级增长。Plasma Cash解决了安全性和扩容性问题,无需下载整个Plasma区块,从而加快了处理速度。现在只要求用户自己的币来证明数据。


这里我不想讲太多技术问题,简单说Plasma cash 实现了通证不可分割和附于每一个通证唯一的ID.它可以采用ERC-20(大多数项目正在使用的可替代通证)和ERC-721(像Crypto Kitties采用的不可替代通证)。


蔡栋: 您提到了通证ID,能简短解释一下它们的工作原理吗?


Sergey:Vitalik Buterin 说:“扩容性的想法就是能有这样一个区块链,它通过并行处理,可以比现有链处理多得多的交易。目的是走出现有模式,即网络上的每个单独节点都得处理每一笔单独的交易。”


那么我们简单了一下Plasma如何工作并解决扩容性的问题的。 我们有一定数量的钱包,每个钱包都有一定数量的通证。 我们知道以太坊的主网速度有限,每秒能处理大约15笔交易。 那么Plasma如何工作的呢?


这些钱包和通证“进入”Plasma层面,离线处理交易,从而摆脱根链每秒15个交易的约束。在这些计算之后,参与离线交易的每个钱包更新其余额。 新的余额数据在主链上更新后“退出”。


那么这与Plasma Cash 怎样一起工作的呢?


在ERC-721的情况下,每个通证在主网络中都有其ID。 所以只有这个ID进入侧链,计算发生然后“退出”到主网上。 如果采用ERC-20通证,通证“进入”侧链后将为其生成ID,这时通证便变得不可分割。 计算发生,当通证“退出”到根链时,它们重新变成没有ID的标准可分割的ERC-20通证。


当然这不仅限于这2个标准。我选择它们作为案例讨论。



区块链应用路线举例


蔡栋: 明白,那请您分享一下对之前所提及的行业现状和应用的看法?.


Sergey: 目前,我们看到区块链继金融业之后又进入到多个其他行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项目和协议已经得到或正在得到开发和实施。 其中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一个链一个应用。这些应用程序本质上更易实现。由于大部分是独立,因此它们具有更少的安全和隐私需求,从而整合和执行它们流程更容易。然而这种方式违背了区块链技术的关键本质, 那就是去中心化。


2.应用程序作为大型链的一部分。互操作性是这种方式的关键性优势。这种方式要求相对复杂的安全和隐私设置,但这恰恰也是区块链技术被行业采用的最大愿景。它包括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依赖分布在百万的用户之间的整体网络算力而达到的不能被篡改的智能合约,以及不同应用程序通过多重区块链协议相互沟通等功能。


让我们暂时离开区块链行业,回到商业交易这个话题上,一起看一看服务或产品采购流程。国内和国际交易都由4个主要要素构成,它们是交易双方确认条款、支付、产品或服务供应以及交易失败纠纷的解决方案。


合作的条款得到各方的确认后写入合同中,通常伴以纸质或电子签字。 然后产生付款和供货,哪一个在先发生根据特定行业规范和合同约定。但是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供货过程总是伴随着不同文件的产生(如:船运单据、服务交付证明、当局对资产所有权更变的确认、物位置更新,等等)。


在货物运达之前或之后,货款将通过中介结构(比如银行)进行交付。这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如果一方对结果不满意时,即使服务发生或者产品已经到达,他/她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停止付款。假如这种情况发生而各方不能达成共识,纠纷就此产生。


那么区块链在这种情况下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目前行业中就智能合约是否能模仿传统合约有大量辩论。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实现智能合约,其优势在哪里。


智能合约是数字协议,由于它们是在分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上得以实现,因此具有不可篡改性。



合同条款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被设入区块链中,合约方通过使用他们的数字身份确认合约。中国法院已经接受这种执行手段提供的数字证据。


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一个多次付款协议可以与以上合同条款相关联。例如:“如果货物已到达,且完好无损,已完成清关,所有权登记已完成,我便支付货物款项”。



智能合约是否能很好模仿传统合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如何采集来自现实世界的有关数据。智能合约无法与数据本身“交谈”,因此需要能够与数据源建立连接的手段,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Oracle。


这些手段包括不同的区块链应用程序(供应链可视化、产品追踪,等等)、直接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输入、此种类型数据的整合机制、公共/官方记录、不同ERP 系统、运输公司数据输入,等等... 这些应用可能使用不同的区块链,或者也是在Plasma之上建立的。


因此无论任何应用想要运营有效,它必须是独立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区块链的,意为它可以连接不同的区块链,其设计使得它可以不依赖于某一根链协议而运行。



这是一个整合OCR纸质发票、运输单据、证书、客户文件的例子。



可以被转换成JSON字符串,记录到了区块链中待后期处理。


接收此类关于供应方成功运作的确认数据后,付款便可以进行了。 这在中国是一个有些敏感的话题,但出于信息提供的目的,我们来看一看几种可能的应用:



1.智能合约与银行或其他支付系统相关联。 当Oracles释放关于供应方成功运作的信息后,智能合约会向银行帐户或其他支付系统发送无条件信号来触发付款。



2.智能合约通过使用电子加密货币进行付款。目前在中国还无法进行这种操作,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例子来探究,这是最原始的区块链上智能合约案例。


目前,即使这种应用存在,也主要是与某一个特定协议和/或加密货币相关,这使得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局限性。 我们认为这类交易处理应用必须能够在多重区块链上实现。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同的实体、行业或政府接受不同区块链标准,这种跨链和跨协议的实施可能会更有利,能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优势。



3.智能合约通过与某法币挂钩的稳定货来进行支付。 这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在我们的实现中,每个通证都有其独特的ID,类似于我们口袋里的钱。 将其与参与者具有独立的数字身份的事实相结合,便有了有趣的应用机会。


例如,一个权威机构可以向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发放一定数量的此类通证以实现某特定的复杂项目。 通过通证ID,发行方可以跟踪已发放的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流向。 这样可以控制现金流,并防止资金的诈骗性使用。 这一应用基本上关闭了曾经允许比特币被用于从事不同的非法活动且成为各国之间洗钱工具的漏洞。



一旦交易双方确认和认可协议条款,那么如果交易双方产生争议,供应和支付信息便为仲裁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容器”。对于某些类型合约(如:某些类型的国际贸易合约),仲裁可以直接在这个智能合约中进行,仲裁员审阅所有其中存储的资料后裁决执行或不执行交易。


对于其他类型合约,它为合约各方和仲裁员快速提供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仲裁流程速度并减少花费。


南京仲裁机构正在应用区块链存储信息并处理案件及协商决议。这类实践对上述这类应用的最终采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对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它带来明显的好处。



多元化的使用场景


蔡栋: 有趣。 那么您认为这些应用可能在哪些地方得以采用呢?



Sergey: 有许多使用场景,从构建有互操作性的应用程序到仅仅创建交易智能合约,以及集成到基于其他协议构建的应用程序。国际贸易相关智能合约也是一个案例。至于本土交易,应用场景也非常多,还有不同非交易型应用。


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我们正在构建一个B2B市场平台。这个平台的重要愿景是允许例如自非洲的一个中小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执行标准合约,绕过中介机构。或者中国贸易公司可以与比如新西兰的供应商建立联系。 该平台为本土市场也提供系列应用场景。主要思想是为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而创造一个可信赖且高效的商业环境。


采用InfiniVision的分类模式,我们可以将客户、供应商、产品和订单按类区分从而更好的进行匹配。举一简单例子,一个寻找购买500公斤谷物或水果的客户,和一个想购买500 000公斤的要求在6个月内分6次交割分6次付款的客户,他们会寻找不同的供应商。如果拥有相关的订单条款、时限、合同类别、买卖方式等历史数据和行业相关细节,我们就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明显更好的、更容易的、更有效的匹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