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教育  ·  吉林省春季开学“家长第一课”举办 ·  昨天  
微观三农  ·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春耕化肥保供工作 ·  2 天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新增!我省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哈尔滨商贸职业学院 ·  2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所公办本科高校首招“3+证书本科” ·  3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所公办本科高校首招“3+证书本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怎样养出一个上北大杀母的人?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4-30 19:12

正文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击上方“见小曰明”,点“设为星标”或置顶,我们就不会失散了

第222原创


文|明玥



1

吴谢宇的事,这两天看新闻分析看了不少,整个事件中离奇的地方实在太多。

去探究他杀母的原因,恐怕只是徒劳。

到底如何,成因复杂,只有当事人知道,而当事人智商极高,也未必愿意袒露。

但看了没药花园那篇《 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 》,还是觉得有几个点很值得展开分析一下。

毕竟,就像荞麦说的:

有人觉得不必探寻吴谢宇杀人原因了,认为就是恐怖人格,天生杀人狂,没有什么确切理由。

但问题是,比如《mind hunter》里面寻访了很多杀人犯,但那些天生杀人犯有个基本特点是,问题从很小就显现了。他们在小时候会残害小动物甚至小孩,长大后变成连环杀手。

但吴谢宇没有这种问题,他之前没有残忍杀害生命的迹象,潜逃三年也没有再伤害人。所以他至少应该有个理由。

对理由的探寻,并非为加害者辩解,更不是指责受害人,只是分析。

2

吴有一位老师评价他说: 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反复咂摸一下这句话,你会明白,这才是真正阅人无数的老教育家说出来的话。

他这么多年来表现得没有缺点,但因为人不可能没有缺点,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BUG。

吴谢宇的同学朋友们,对他的记忆是什么样的呢?

来自“没药花园”的记录

学习好到即使在北大也可封“神”,体育方面也有强项,情绪稳定性格稳重,谈吐逻辑清晰谦虚,极度自律……

除了长相上没有惊喜之外,基本上就是一个“你想要的他都有”的别人家孩子。

但我要说,作为一个人类,其实做到以上任何一条都不太容易,有的人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十年。

别的不说,就说“每天11点准时睡觉”这件事,就问你认识几个人能够做到?

除了在某些严苛环境刻意训练出来的,比如军队,普通人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要消耗巨大的意志力的。

就没有想多看一会儿电视机,多聊两句天,多玩几分钟游戏的时候?

我不信。

谁都会有。

但他用了力气去拦截自己的惰性一面,说明长期以来,他可能已是一个可以关闭人性的人。

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永远被鼓励成为一个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不能浪费时间的人。

但我是长大以后才知道, 如果人性没有出口,每一天的生活严丝合缝,那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


中学的时候,我算是一个没有破绽的学霸,但我也有很多想要放空和逃离的时候。

有一次跟大学同学聊起来,我说中学里最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学校明明是个寄宿学校,周一到周五都不让出去的,但就是有人能在夜半翻墙出去上网。

因为学校某个角落的围墙,外面刚好有个坟包,跳出去就能落在上面,于是同学们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坟墓之上”。

夜里12点溜出去,凌晨三点再跑回来,以为我们只是需要出去上那两三个小时的网吧吗?

也不全是,有时候你就是像在一条隧道里开了太久的车,想跑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人都需要一个出口。

很奇怪的,我对于读书时期的光辉成绩,已经没什么记忆了。

但大家为了上网、看电影、吃一碗海鲜小馄饨,怎么斗智斗勇突出重围的事,那些回忆反而沉淀了下来。

结果我那位大学同学(一个更厉害的学霸)说,其实我也是,以前逃学,打架,不上化学实验课程,全部都干过。

最夸张的一次,学习压力太大了,因为老师说如果我上不了北大,那学校就没有人能上了。

于是我就买了一张火车票,谁也没告诉,一个人去了武汉。

在那里看了一个下午的滚滚长江,又坐火车回来了,没人知道我那天去过哪里,想了什么,干了什么。

我很难想象,一个那么谦虚平和完善的人,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更难想象,那个脱离日常轨道的下午,稍有差池,他会做些什么。

但这些叛逆没有毁掉我们,我们后来都考上了大学,虽然没有那么好,也都长成了还不错的大人。

而同学老师记忆中的吴谢宇,是向来没有这些时刻的。

若他们看见日后在重庆酒吧当男模的他,那个端茶倒水,满脸笑容,肌肉健壮的他,恐怕根本就认不出来。

3

他后来做的每一件事,跟性工作者交往,骗亲朋好友的钱,买彩票买假阳具,酒吧做男模,全部跟青春期时他的“人设”完全相反。

记得以前有篇课文,《活在套子里的人》,我疑心吴谢宇就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

他活在一个完美的学霸套子里。

在这个套子里,他是被夸奖,被羡慕的,不会被父母老师的恶劣情绪所伤的。

躲在套子里,非常安全,但同时也是以压抑自我为代价的。

吴的母亲谢天琴,被周围人描述成这样一个人:

她是一个很容易被看出职业是教师的人,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衣服,带着金属框眼镜,“夏天从没见过她穿裙子,都是短袖加裤子。”

同事们偶尔聊些家长里短的八卦,但她从来不参与这些讨论,“有一点清高”。

丈夫去世后,她变得沉默易怒。家里楼上住户有小孩,偶尔吵闹,她会上去数落几句。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吴谢宇的舅舅也认同家长要严格: 不严格,怎么能考上北大呢?

猜测一下,如果这种严格是从小就不断告诉他“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那么他作为孩子,就难以发现自我,难以接受多种价值观,一直活在期待里。

吴谢宇智商又极高,他总是能够完成期待。

但或许正因为这样,无法去掉骨子里本该释放的叛逆和天性,慢慢地攒成一个黑洞。

之前在看台湾名媛孙芸芸的报道,我就疑心,怎么会有那么完美的人。

她是一个永远以“名媛”为定义的人,每天妆发服装都认真搭配,完全符合身份和期待,跟丈夫感情好,在媒体面前总是笑眯眯地十分配合。

没有人能说出她一点不好。

那么做,其实很累。

实际上很多富豪和明星都会被拍到,私下邋里邋遢,十分松懈的状态。

那种感觉同样是,她生活在一个“名媛”的套子里,那样她不用暴露真实的自己,她的欲望,她的无奈。

不过孙芸芸这么做,哪怕作为一种职业,她得到了补偿——有极高的物质享受和名望资源。

吴谢宇没有得到这些。

他被既定的那条道路,读北大再出国搞科研,还是极其枯燥冗长甚至寂寞的。

如此伟光正,或许并非他的本意,更像一种被灌输的志向。

4

今年上半年,觉得最好看的电视剧《sex education》,讲的就是英国一个小镇里的中学生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