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搞清楚什么是太极修炼?太极修炼与传统修炼有什么不同?现在就来比较深入地谈谈这个问题。
一、传统修炼的原理。
在传统修炼方法中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师传,一类是理传。师传是指师父在背地里、不公开的亲自传授,只传授一个或几个人,讲承传不讲普渡。理传一般都是以寺庙设教来接受修炼者,传授方式是以理传法,要求在理中悟道。这里所说的理包括戒律和经论等。无论是师传还是理传,传统修炼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修正身心”开始,以善正心,以功正身,在身心修正的同时引导打开思维,获得“思想智慧”。得道者是大智慧者,看什么都明明白白,了然于心,不迷不惑。所以,传统修炼通过“修正身心”为打开智慧铺奠良好的思想基础,最终以“打开智慧”为修炼成就。
为什么“修正身心”就能“打开智慧”呢?是不是“修正身心”就一定能“打开智慧”呢?我是这样来看的,传统修炼方法走的是“体感证悟”之路,就是要用身体对事物的感应来证悟自己对所学道理的理解。这就对身体有特殊的要求。首先要炼出健康的身体,一个处于疾病状态的身体是无法证悟的,其次要炼出一个有功能的身体,这个问题现在深谈无益,有兴趣者注意观察修为很高的修炼者,看他们自述的修炼故事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比如有人写的“闭关”经历等。当炼出一定功能时,就可以证悟所修的道理了。但是,要想修出功能身体,又必须修正自己的心性。一个成天老想炼出功能来干点赚钱的事的心态是炼不出功能来的,因为这种心被物质所困,心被物质牵动不止,心性境界不高不宽,看不见眼界物质之外的广大空间,与炼出功能来证悟大道的要求相差太远。所以,走“体感证悟”之路对心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是能不能证悟到大道的绝对条件,必须达到心性绝对纯静、心性境界很高很宽广才能体悟得到大道的内涵。
那么,身心纯静了是不是就一定能证悟道?我不以为然。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心性特好的人,有些人心性的纯静甚至超过很多修炼人的心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悟到道,甚至不知道“道”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身心纯静只是“体感证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没有“身心纯静”是绝对不能“体感证悟”的,有了“身心纯静”又未必能“体感证悟”。所以修炼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只去追求身心纯静,那只是在“修心养性”做好人而已,他的原始本性并没有觉醒。修炼必须以原始本性的觉醒为主题,修正身心只是为原始本性的觉醒铺奠证悟的根基。
同时我还认为,心性达到很高的境界时,还不一定能体悟到大道的整体内涵,因为用身心去体悟大道,就象登上庐山去看庐山的全貌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感证悟”之路就是把身心融在大道中去看大道,会有“不识大道真面目,只缘心在大道中”之局限。这个问题以后再深入论述。
在传统修炼中,仅“修正身心”这个过程就足以使人修炼一生一世,很多修炼者在这个过程中修出了“仙身”和“仙性”,得仙道修成了仙。但是,成仙仍然是三界内的生命,修到仙境终究还要轮回到人类,所以仙境不是修炼要达到的“彼岸”。仙为什么出不了三界呢?因为仙虽然修出了很好很正的身心,但是智慧没有打开,还理解不了三界外的境界,更理解不了物质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只有当智慧打开了,能理解三界外的境界,能明白生命和物质的本质问题,才能走出三界外。
为什么必须打开智慧才能修出三界外呢?打个比方,你突然把一个生活在密林深处的部落人带到繁华的现代文明的大都市来生活,他肯定没法生活下去。他不会用电灯、不会乘车、不懂交通规则、不会用液化炉、看不懂文字、不懂法律法规、不懂市场交易等等。他很可能把从你家门前的花园里砍下的树枝,在你家豪华的客厅中间燃起一堆火,再把你精心饲养的观赏动物烤成“美味佳肴”,你尝一口还没法吃,因为可能没放盐,这是他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过每天的生活。所以,你没法与他生活在一起,他也没法在这种豪华都市里生活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没有在现代豪华都市中生活的基本知识,对他来说,这些知识都超出了他在部落里所积累的那些“知识”,相对于他的那些部落“知识”,现代大都市里的知识对他来说都可以说是“智慧”,或者说,把大都市的知识拿到密林的部落里去,都可以称为 “智慧”。同理,三界外的“知识”,对人类社会来说就叫做“大智慧”,如果你不修出那样的大智慧来,那么你是无法在三界外生活下去的,那里的生命也无法忍受你带着人类的这种“知识”、三界内的那种“知识”到那里去“胡来”。所以,要想修出三界,必须修出三界外的大智慧,也可以叫做同化那里的思维方式。
传统修炼方法用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正身心”,以修正了的很纯净的身心来“体悟”高境界中的“知识”,也就是用纯净的身心对宇宙物质运动的那种敏感能力来感悟高境界的存在方式。大多数传统修炼方法都要通过“闭关”,让修炼者的原始生命离身到该修炼法门的境界中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真实景象,这样才能使修炼者对适应那里的生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印证一下修炼者在修炼中对那些修炼理论的认识。所以,传统修炼大都要学习很多的经书理论,同时还要实实在在的 “修行”,比如“入静”、“守戒”、“炼功”、“善为”等。这些都是传统修炼的基本特征。
师传修炼的理论性不是很强,但是很精炼。修炼的方式主要是由师父言传身教,直接带弟子修行证悟,没有烦褥的理论说教,由师父直接指点着修炼证悟。弟子们成天与师父生活在一起,师父随时可以指物化言,就象释迦牟尼“拈花一笑”那样,在具体的物形和物态中点化其中蕴含的道机。师传可以少走弯路,修行上有指点,证悟上有点化。但是,师传一般是师父找徒弟,因为他要传的道很艰深,带弟子修行到很高的境界,还有承传法门的任务,不能有生命时间上的浪费。
理传修炼可以没有师父亲授,而是靠流传下来的道理修炼。既使有师父指点,也是在道理上进行点化,理论说教较多。理传修炼必须要证实,因为理与真实是有距离的。怎样求证呢,那就要在实实在在的修行中去求证。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修行,所学习的道理就永远是理论上的东西,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没有真实的体感,特别是没有经过“闭关”的感受,道理就只能停留在脑中和嘴上,进入不了心中,永远不能成为身心的内涵,永远触及不到原始生命的觉性,无法使原始生命觉醒,无法打开智慧。
二、太极修炼的原理
太极修炼与传统修炼在修炼原理上有本质不同,传统修炼是从“修正身心”开始,到“打开智慧”而获得成就,太极修炼是从“打破知识”开始,也是到“打开智慧”而获得成就。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人类境界中的一切知识,包括修炼理论中的知识,“智慧”是指成就佛性的大智慧。
太极修炼与传统修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太极修炼不讲究“修正身心”,不走“体感证悟”这条路,而走的是“打破知识”这条路,所以太极修炼就不讲究“入静”、 “守戒”、“炼功”、“善为”等。但是,太极修炼并不反对“修正身心”和“入静”、“守戒”、“炼功”、“善为”等,主要是太极修炼在原理上可以不讲究这些东西。太极修炼在实际修炼中要与不要这些东西,由修炼者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要可不要。既使要这些东西,对太极修炼虽然有一些积极影响,但是没有直接的修炼作用。
太极修炼认为,“修正身心”对肉身的身体健康有益,可以延年益寿,也能有益于社会的祥和气氛;“炼功”如果炼出了功能,可以有益于科学研究,探索生命与物质的深层内涵。一个太极修炼者如果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他可以炼出一些功能来,比如开天目后可以用天目探索微观物质内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探索宏观天体的运动规律,或者用来透视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等等。太极修炼虽然可以不炼功,也可以不用专门的方法去“修正身心”,但是当修炼中打开智慧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心中明明白白,可以不修自正。这就是太极修炼与传统修炼相比最大的特点。如果太极修炼者想要“修正身心”,那也是修正“肉身”和“凡心”而已,更好地在人类社会生活下去,与修炼本身无关,不是为了修出什么“佛身”。太极修炼认为三界内是修不出什么佛身的,也没有必要修出一个佛身来。太极修炼只要求原始生命自己出三界,不带任何三界内的东西出三界,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无牵无挂。
太极修炼对炼功还有另一种很专业的认识。太极修炼认为,炼出功能来可以抵耐业力攻身,有助于消业。业是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而在身体内积累的毒素,对人身有很强的腐蚀性,改变人身的阴阳构成,从而影响人的生命运程(人的生命运程由人身的阴阳构成与所处环境的阴阳构成之间的关系决定)。诸葛亮指挥火烧滕甲军大获全胜时,心情十分沉重,喃喃自语地说自己要折多少年的阳寿。当人在消业时,会有身体的、或者命运的、或者生命的阴阳波折,强大的功能可以抵耐这种波折对人生、命运、甚至对生命的影响。孙悟空大闹天宫造下弥天大罪;如来佛一掌把孙悟空打在石山下受磨难,是让他消他的大罪业,但是如来佛的这一掌也会给自己招惹罪业,孙悟空所造的业的一部分会因这一掌转到如来佛身上。但是如来佛功能强大,能够承受转过来的业,所以他可以佛身不动。孙悟空由于造业太大,远远超出他的功能所能承受的能力,按理孙悟空造下的是死罪(针对他的原始生命的死罪)。如来佛的一掌挽救了他,但是也要因此承受相应的罪,因为救下罪孽深重的生命必须消耗自己的功或福分,要有这种承受能力才能去拯救。如来佛功能强大无比,承受了孙悟空所造罪的大部分,只留下孙悟空能够承受得了的一部分罪给他自己去消业。如来佛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难得动物有这么高的灵性,高到可以修成佛境界!因此十分珍惜和慈悲于这个生命,对他网开一面,安排他先承受500年的石压之难,然后再安排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果然得道成佛。在历史上,任何一个修炼者或神仙想收授弟子,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功能来承受弟子所造的生生世世的业,收授得越多,承受的越大,所以不是哪个人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收授弟子的。
有人认为,只要一心修善,多做善事,就可以消业,其实这是误识,不符合消业机理。大家想一想,如果做点好事就能消业,那么人就可以自自在在地干坏事了。反正这辈子做尽伤天害理的事,下辈子老老实实做一辈子好人就把业消完了。这样谁都愿意做坏事了,反正消业又不痛苦。孙悟空造下大闹天宫的弥天大罪,是不是也行善、多为天宫做点好事就可以消业呢?决不可能!如来佛为他安排了消业的过程。如果做善事可以消业,还有没有天理的公平?那些受伤害的冤屈怎么样才能得到公正的安抚?因此太极修炼认为,消业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才能给被伤害者还一个公道。在人类社会,谁伤害别人,谁就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自古以来就有 “杀人偿命”的说法,要给被伤害者还一个公道。比如,有人杀了一个人,然后他用十年的时间天天做好事,他能不能消掉这个罪呢?国家刑法会说:不行!必须捉拿归案!人类社会尚有如此公平的理,天地间难道就没有更精微、更公平、更具威力的天理天法吗?其实,消业就是存在着天理天法的真实体现,修炼人应该懂得消业的机理和天理内涵。
太极修炼虽然原则上不要求炼功,但是却主张修炼者炼功。因为炼出功能后,有助于修炼者增强生命对消业的抵耐能力,减轻消业时的痛苦;也有益于一些修炼者修炼到一定层次以后收授弟子,渡人渡己。这就是炼功在太极修炼中的作用。太极修炼没有自己的炼功方法,没有特别的功法功理,修炼太极者可以用其他修炼方法中的功理功法来炼功,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尊重所学的功理功法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否则会反伤身体、得不偿失,严重时会影响修炼太极。
三、怎样修炼太极
太极修炼以“打破知识”来直接“打开智慧”,那么为什么要“打破知识”?怎样才能“打破知识”?
所谓“打破知识”,就是打破知识的体系、打破知识的垄断;打破知识的标准、打破知识的判断。为什么要打破知识?我在《人的原始生命是怎样迷失的?》一文中谈到,在人的生命中,原始生命对外界的认识是靠积累在人的头脑记忆库中的知识体系来判断的,或者说是通过知识体系来折射对外界的认识,原始生命并没有直接接触事物,接触的是由知识折射的事物表象。打破知识,就是要知识的屏障,让原始生命直接接触事物,由原始生命直接对事物进行判断。原始生命对事物有充满灵性敏感的觉知能力,而灵性敏感的知觉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远比用知识去认识事物要深刻和广大。所以,太极修炼打破知识的“垄断”后,让原始生命直接接触事物,充分发挥原始生命的觉知能力。这就是“打破知识”的意义,目的是要让原始生命成为意识主体,让原始生命充分发挥智慧能动性。
“打破知识”不是不要知识,而是不要被知识所垄断,不要做知识的奴隶,要让原始生命觉醒,主宰自己的思维,主宰思维对事物认识的主动权,主宰头脑中知识概念的运用。知识中的文字、概念、用词等都是必需要用的,是思想交流必不可缺的,但是思想的内容、思维对事物运动状态的判断必须是原始生命的觉知,而不是以知识标准、知识逻辑来判断。中国古人写的东西十分耐看,越看内涵越多。仅五千言的《道德经》,数千年来还没有人能看透它的底,人们不断地发现其中的新内涵、不断地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启发。我要指出,《道德经》不是以人类积累的知识来写的,它的内涵中没有知识的积累过程,它描述的是老子原始本性对宇宙、物质、生命、世界、社会的觉知,是老子对宇宙、物质、生命、世界、社会的上下联贯一体的大彻大悟,老子用那个时代的人类语言描述了他的觉悟。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留下的思想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感知性的,是他原始本性的觉知。不了解这一点,如果以知识思维去分析老子的《道德经》,得到的只能是知识逻辑的推论,不可能是老子思想的本义,达及不到老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如果能以自己的原始本性去看老子的思想,一定会看到知识分析所不能达及的老子思想的本义及其深刻内涵,看到老子的大智慧。
有人可能会疑问:打破了知识体系,人的思想会不会出现混乱?不会的,因为人的原始生命是带着大智慧的,打破知识体系,就是要打破知识系统对原始生命的垄断和封闭,让原始生命直接面对事物,是在用自己的大智慧看事物,只会比用知识间接看事物更自主、更清醒、更真实、更自在。打破知识体系并没有抛弃知识,而是要让原始生命清醒地主控所遇到的一切,包括知识体系。有些人的思想走偏激、有些人的思想钻牛角尖、有些人的思想被人牵着走,那是因为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作为不能改变的“真理”,把他所学到的知识作为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把思维锁定在知识的标准上,不能广泛吸纳,不能随事变化,很容易与运动不息的事物本质相脱离。事物总是瞬间万变的,但是知识标准是固定不动的,如果以恒定的知识标准去看事物,怎么能真实反映出事物的变化状态呢?不发生脱离才怪呢!所以,知识标准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有实效,如果不能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它就会变成陈旧的死观念。近年来,人类社会在知识经济的概念中感受到了 “游戏规则”与“知识更新”的矛盾,新知识层出不穷,人们已经难以适应,但是又不能不制定“游戏规则”来让大家共同遵守,因此产生了专门生产“标准”的新行业,以此求得“游戏规则”与“知识更新”之间矛盾的动态平衡。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大趋势。修炼人的思想应该脱离这种趋势,不要被这种趋势所制约,要有反过来主宰这种趋势的能力,这才是超常之人、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