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通石油化工
对石油化工行业重大事件及重点公司进行及时点评和深入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北京居住证续签攻略来啦!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限行规定汇总!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2月9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通石油化工

海通石化 | 系列专题报告汇总四:石化产品

海通石油化工  · 公众号  ·  · 2019-02-10 09:04

正文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石化系列专题报告汇总

I. 石油产业链系列

勘探开采 | 炼油 | 成品油销售

炼化设备与工程

II. 天然气产业链系列

天然气全产业链 | 气价改革 | 气价各环节梳理

III. 化工行业趋势系列

能源结构现状及展望 | 油气体制改革

原料轻质化综述 | 乙烯原料轻质化

海外化工巨头成长之路

IV. 石化产品系列

原油 | 油价 | 页岩油

乙烯 | 丙烯 | PTA | 聚酯

石化产品专题 之原油篇——

从供需看油价

原油价格:我们预计2018年布伦特年均价65美元/桶左右。 2017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年均价格54.85美元/桶,较2016年均价上涨21.6%。我们认为,2018年油价主要影响因素:(1)OPEC减产执行情况;(2)常规原油产量的变化;(3)沙特阿美上市预期;(4)原油去库存;(5)页岩油产量温和增长;(6)美元指数;(7)地缘政治因素。

全球原油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截至2016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约1.71万亿桶;中东地区原油探明储量8135亿桶,占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的47.7%。美国、中国和印度原油探明储量占全球原油探明储量比重较低,分别为2.8%、1.5%和0.3%。

供给端: 全球原油产量平稳增长。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2016年全球原油产量43.82亿吨,同比增长0.5%;OPEC国家原油产量18.64亿吨,全球占比42.5%。OPEC减产协议执行到今年年底,将缓解原油共计压力;但页岩油产量的持续温和增长,仍将是原油的主要供给增量。

需求端: 1965年以来全球原油需求年增速2%左右。2016年全球原油消费量44.18亿吨,同比增长1.78%。1965-2016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复合增速为2.00%左右。2016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同比增加0.78亿吨,其中中国、印度是增量的主要贡献者,约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44%。

原油储备加快建设。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3773万吨,同比增加13.5%。

海洋石油探明率低,潜力大。 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全国石油资源量1072.7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246亿吨,占总量的22.9%。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保障我国原油战略安全,海洋石油将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我国完善原油进口和使用管理办法。 据《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18年我国计划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14242万吨。自2015年发改委出台《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全国地炼不同程度的获得进口原油使用配额,从而带动了地炼开工率的提升,由2015年前30%左右的开工率提升至目前60%左右。

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合约。 2018年3月26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的原油期货合约挂牌交易。我们认为,原油期货的推出能真实反应我国原油的供需状况,有望增强我国原油定价权,有助于降低国内炼化企业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情况下的经营风险,改善企业盈利状况。

关注油价上涨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油价上涨关注五条投资主线:(1)油气开采, 新奥股份 新潮能源 中天能源 洲际油气 ;(2)业绩弹性, 桐昆股份 恒逸石化 恒力股份 荣盛石化 卫星石化 ;(3)油服设备: 通源石油 中海油服 石化油服 惠博普 杰瑞股份 ;(4)煤化工: 华鲁恒升 ;(5)综合油气,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风险提示: OPEC减产不及预期、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全球原油需求不及预期等将影响油价走势,进而影响石化行业整体盈利。


报告全文:

海通石化_产品系列报告之原油篇 从供需看油价


石化产品专题 之油价篇——

1960年以来原油价格变迁历史


我们对1960年以来原油价格的波动做了系统梳理与分析。供需变化是影响油价的最基本因素,另外剩余产能、原油库存、美元指数、地缘政治、金融危机等都会对油价产生较大影响。

供给端: OPEC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的供给缺口约30万桶/日(供给量9770万桶/日,需求量9800万桶/日)。进入7月以来,由于伊朗原油出口逐月下降(从6月220万桶/日降至160万桶/日),全球原油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原油供给缺口的扩大推动油价的震荡上行。

需求端: 根据BP能源统计,全球原油需求稳定增长,2017年全球原油消费量44.70亿吨,同比增长1.39%。1968~2017年50年来全球原油消费复合增速为1.80%,其中,中国和印度贡献了主要的需求增量。2011-2017年全球原油消费量同比增加3.94亿吨,其中中国、印度分别占比37%、17%;沙特、美国、韩国次之,占比分别为7%、5%、5%。近年来中国、印度原油消费量大幅增长,远高于全球原油消费增速。

剩余产能: 根据IEA,截止到2018年9月底,OPEC原油剩余产能进一步下降到213万桶/日。作为原油的主要供应者,OPEC可以通过调整其产量来影响油价,因而剩余产能的高低能反映对油价调节能力的强弱。剩余产能大表明对油价调节能力强;而剩余产能小则预示着原油供需的紧平衡加剧,有可能推动油价上涨。

库存: 2017年以来OPEC减产协议得到高力度执行,全球原油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2018年8月,OECD石油库存28.54亿桶,低于五年均值0.34亿桶;2018年9月底,美国原油商业库存4.04亿桶,低于五年均值0.01亿桶。

美元指数: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由于美元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标价和结算货币,美元贬值会促使产油国提高其出口的石油产品的价格,直接导致世界油价上涨。通常我们选取美元指数作为衡量汇率因素的指标,美元指数和油价之间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地缘政治: 油价波动幅度与预期供给变化有关。地缘政治通过影响供给预期进而影响油价,而所能影响到的供给量主要由以下几点决定:(1)地缘政治类型,如战争、禁止出口、制裁等;(2)发生国家与地区,如两伊和沙特原油产量占比较重,油价波动一般较大;(3)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时间越长,对全球原油供给影响越大,可能会形成长期趋势的油价波动。

油价: 震荡上行。今年前三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67、75、76美元/桶,我们预计在伊朗原油出口持续下降推动下,四季度原油均价有望达到80-90美元/桶。

投资建议: 重点关注油气开采及服务等上游的投资机会。油价反弹关注五类投资机会:油气开采、石油炼化、油服设备、煤化工、综合油气。在油价超过80美元/桶后,建议重点关注上游投资机会,包括:1)拥有油气开采业务的公司,包括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新奥股份 ; 2)国内油服公司,包括 杰瑞股份 石化机械 中海油服 海油工程 通源石油 等;3)优质煤化工企业,包括 华鲁恒升 广汇能源 等;(4)C2/C3产业链公司, 卫星石化 等。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美国对伊制裁力度不及预期;OPEC增产幅度超出预期;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高于预期;原油需求不及预期。


报告全文:

海通石化_产品系列报告之油价篇: 1960年以来原油价格变迁历史


石化产品专题 之页岩油篇——

从财务报表看美国页岩油完全成本


当我们 谈论起页岩油,为什么要说美国页岩油?

根据EIA,美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技术可采资源量约580亿桶,占全球的16.8%,其页岩油开发走在全球前列,2016年页岩油产量占全球的90%左右。页岩油气开采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2017年美国页岩油产量约为2.35亿吨/年,近10年复合增速27%,远高于国内原油消费增速(6.5%),占美国国内原油总产量的50%左右。

2014年下半年至今,美国页岩油生产经历了什么?

根据EIA,2014年下半年,油价从110美元/桶左右开始暴跌,至2016年初跌至30美元/桶以下,油价下跌对美国原油及页岩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油价暴跌时期,美国页岩油主要产区钻机数量下滑78%,新井和完井数量下滑70%左右,但美国原油产量下滑11.4%,页岩油产量下滑12.3%。

页岩油气完全成本包括哪些?

油气完全成本主要包括:1)生产成本,一般包括油井租赁、运输费用、干井成本及其他成本;2)勘探成本;3)资产减值;4)折旧损耗及摊销;5)管理费用;6)与收入无关的税,主要是产量税和从价税;7)利息费用等。

美国页岩油完全成本是多少?

我们选取EOG、APC、CLR和PXD等四家大型页岩油气生产企业,得到4家企业2017年页岩油平均完全成本在52美元/桶左右, 2017年WTI价格与各公司销售油价相近,因此可用WTI价格近似用于衡量页岩油企业是否达到平衡油价,我们认为WTI油价52美元/桶左右是页岩油生产的平衡油价。

美国页岩油产量能增加到多少?

EIA预计基准情形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到2035年有望增加到800万桶/日(2017年470万桶/日),并维持该水平到2050年。如果没有技术进步,高油价无法独立支撑页岩油产量长期增加。短期来看,Permian地区管输能力限制该地区产量增速,EIA和IEA都预计运力限制将持续到2019年中期。

相关投资机会。 根据我们的研究,美国页岩油完全成本对应WTI原油52美元/桶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WTI均价为66.71美元/桶。目前页岩油产量保持稳定,全球原油供应的边际变量为伊朗原油出口量的下滑以及OPEC+的增产,我们预计长期油价有望保持在70-80美元/桶。建议关注以下几类投资机会:1)拥有油气开采业务的公司,包括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新奥股份 ; 2)国内油服公司,包括 杰瑞股份 石化机械 中海油服 海油工程 通源石油 等;3)优质煤化工企业,包括 华鲁恒升 广汇能源 等;4)C2/C3产业链公司, 卫星石化 等。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回落;重大技术进步推动页岩油成本下降;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全文:

海通石化_产品系列报告之页岩油篇 从财务报表看美国页岩油完全成本


石化产品专题 之乙烯篇——

打通炼化长流程,发展原料轻质化

全球 乙烯供需紧平衡,轻质化已成趋势。 过去10年,中东、中国相继迎来乙烯产能扩张周期,美国处于产能改造周期。2017年,全球乙烯产能达到1.69亿吨/年(同比+4.3%),产量1.51亿吨(+3.9%),消费量1.50亿吨(+3.4%),全球乙烯供需处于紧平衡。同时,从全球乙烯生产来看,轻质化已成趋势。

我国乙烯受需求拉动,乙烯当量需求缺口高达2000万吨。 受下游产品需求拉动,2017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456万吨/年(+6.3%),产量1822万吨(+2.3%),表观消费量2037万吨(+4.7%)。由于乙烯储运条件苛刻,乙烯贸易主要以下游产品进行。我国以进口下游产品的形式实质进口乙烯接近1800万吨,加上进口乙烯216万吨,国内乙烯当量缺口超过2000万吨。

大炼化项目推动乙烯产能扩张,一体化打通炼化长流程。 “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面临新一轮产能扩张,预计未来三年新建炼油能力1.6亿吨,大炼化项目推动乙烯产能增加1000万吨左右。目前以恒力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及盛虹石化等为主的民营大炼化项目正加速打通原油-PX/乙烯-PTA/乙二醇-聚酯产业链的炼化长流程,提高产品竞争力。

煤制烯烃产能增加,经济性依赖油价。 目前我国煤制烯烃产能达到495万吨/年 ,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20%。根据文献数据,在当前煤价(褐煤)360元/吨左右下,油价70美元/桶将是煤制烯烃经济性体现的节点。2018年上半年油价均价为71.2美元/桶,目前油价企稳,煤制烯烃经济性或有改善。

北美乙烷过剩寻出口。 页岩气革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低廉的乙烷资源,2017年美国乙烷产量为6862万吨/年(+11.0%),但由于美国国内消费能力有限,截止到2018年6月底,美国乙烷/乙烯库存量接近650万吨。未来几年美国乙烷裂解产能建设落后于产量增长,乙烷过剩将更加严重。目前美国积极寻求乙烷出口,EIA预计2019年出口量将超过1500万吨,比2017年增加633万吨(+72%)。

乙烷裂解经济性高,国内项目稳步推进。 乙烷裂解制乙烯投资少,经济性高。根据我们测算,石脑油裂解乙烯成本约为4389元/吨,而不考虑副产品收益下,乙烷裂解制乙烯成本为3379元/吨,比石脑油法低1000元/吨左右。目前国内已有8个项目锁定乙烷资源,卫星石化一期项目计划在2020年三季度建成投产,有望成为国内首套实质性推进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

下游产品需求稳定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乙烯下游主要消费产品是聚乙烯(PE)、乙二醇和苯乙烯,分别占比60%,20%和8%。2017年,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2709万吨,近5年复合增速8.6%,对外依存度44%;乙二醇表观消费量1451万吨,近5年复合增速6.4%,对外依存度60%;苯乙烯表观消费量1061万吨,近5年复合增速6.7%,对外依存度30%。此外,禁止废旧塑料进口,预计将增加国内乙烯需求256万吨左右。

重点公司推荐。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国内乙烯及下游产品需求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国内的乙烯缺口仍会扩大,乙烯产能落地仍然难以满足需求。从经济性来看,打通炼化长流程和乙烷裂解制乙烯更具竞争力。我们建议关注民营大炼化的几家公司,包括 桐昆股份 恒力股份 恒逸石化 荣盛石化和中国石化 等,以及建设乙烷裂解项目的 卫星石化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全文:

海通石化_产品系列报告之乙烯篇 打通炼化长流程,发展原料轻质化


石化产品专题 之丙烯篇——

供需格局改善,PDH趋势凸显

丙烯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丙烯是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之一,不仅拥有多元化的生产工艺,也具有丰富的下游产业链条,近年来,伴随着下游产品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及酯等产品的发展,丙烯作为这些大宗化学商品的主要原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全球丙烯供需格局稳中向好。 根据Bloomberg数据进行分析,截至2017年底,全球丙烯产能为11562万吨/年,同比提高5%;丙烯产量为10438万吨,同比提高5%,开工率达到90%。2017年全球共消费丙烯10365万吨,同比提高5%;中国是丙烯消费量最高的地区,占比30%;聚丙烯是最主要的下游产品,占比66%。北美是全球最主要的丙烯出口地,2017年北美净出口1443万吨丙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进口国,2017年丙烯净进口量为281万吨。

我国丙烯供给。 我国丙烯产能连续九年稳步增长,丙烯产量随之增加。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丙烯总产能3422万吨/年,同比增加5%;产量2839万吨,同比增加12%;开工率达到8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我国丙烯需求。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进行分析,自2010年以来,我国丙烯的需求呈现加速态势,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2010-2017年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由1615万吨增长至3149万吨,增长了近一倍;2017年丙烯消费量同比提高11.5%。我国丙烯进口量居高位,但进口依存度自2013年以来逐年降低,2017年丙烯当量进口依存度为19%。

丙烯供给区域特征明显,市场集中度较低。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进行分析,我国目前共有164家企业生产丙烯,年产能共计达到3765万吨。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代表性的省份为山东、浙江、江苏,三地产能均超过300万吨/年,丙烯产能排名前五的地区贡献了全国52.5%的丙烯产能;国内丙烯市场集中度较低,前8家企业贡献了全国18.2%的丙烯产能,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

原料轻质化大势所趋,丙烷脱氢PDH优势明显。 原料轻质化背景下,乙烷原料占比上升影响丙烯产量,PDH成重要解决途径。丙烷脱氢装置流程简单、单位烯烃投资额低、产品相对单一、丙烯产量大、副产品附加值高,因此成本也较低。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国内有18家企业具有丙烷脱氢PDH生产丙烯的能力,产能共计858.5万吨,占目前我国丙烯总产能22.8%;至2020年,我国拟投产的PDH装置的丙烯产能在600万吨/年以上。

受下游产品拉动,丙烯需求保持旺盛。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分析,我国丙烯最重要的用途依然是生产聚丙烯,其次为生产环氧丙烷、丙烯腈和丙烯酸等。其中聚丙烯消费占比70%左右;2017年我国聚丙烯消费量2267万吨,同比增长10.8%。

重点公司。 随着行业供需逐步改善,2018年丙烯产业链景气度延续。同时,随着国内PDH项目的快速推进。我们建议关注(1)已形成“丙烷-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全产业链,公司业绩弹性大幅增加的 卫星石化 ;(2)上下游一体化的化工行业龙头 万华化学 ;(3)受益于环氧丙烷价格上涨的 滨化股份 ;(4)受益于丙烷脱氢发展的 海越能源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全文:

海通石化_产品系列报告之丙烯篇 供需格局改善,PDH趋势凸显


石化产品专题 之PTA篇——

供需改善,景气向上

PTA 的应用向非纤领域发展。 精对苯二甲酸,简称PTA,是纯度可满足聚酯产品生产要求的对苯二甲酸。PTA可用于生产PET、PTT、PBT等聚酯。国内PTA下游市场中有75%用于生产纤维级聚酯,包括聚酯短纤维和聚酯长纤维等。从全球范围看,PTA在纤维级聚酯的消费量占比低于65%,在瓶级聚酯、工程塑料等中高端领域占比相对较高。我们预计,随着PTA下游产品升级和生产技术的提升,未来中国PTA消费将在包括瓶级聚酯、工程塑料等非纤维领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PTA生产工艺和装备国产化发展较快。 PTA生产工艺按流程主要可分为两类:两步法PTA加氢精制工艺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几乎全部采用两步法工艺。一步法PTA精密氧化法主要在国外部分应用,配合下游聚酯装置生产成本低。目前,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中国石油昆仑工程公司、逸盛大化石化(荣盛石化控股子公司)等均自主研制出百万吨级PTA关键设备和技术,基本实现了装备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制造商对PTA核心设备的垄断,降低了投资成本。

供给:国内产能增速放缓,集中度提升。 2015年以来,国内PTA新增产能增速放缓,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有效供给收缩。据卓创资讯数据,2017年,我国PTA总产能达到5109万吨/年,同比增长4.1%,其中有效产能4330.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3526.3万吨/年,同比增长9.9%。PTA行业集中度由2011年43%提高至2017年的53%。2018-19年国内PTA新增产能较少,行业供需有望持续改善。

需求:下游聚酯产能稳步扩张,PTA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6年,中国聚酯市场需求已超过3700万吨,占比已从2000年全球聚酯需求量的19%增加到2016年的56%。据隆众资讯数据,2018-2019年国内大约有672万吨的聚酯产能投放。但考虑到新装置推迟开车等因素,以60%的投产率估算,我们预计未来两年聚酯新投产产能403万吨。此外,禁止进口废弃塑料有望进一步增加PTA需求。

PTA供需改善,景气向上。 2018-2019年国内PTA新增产能较少,下游聚酯产能稳步扩张,行业供需有望持续改善。2017年,PTA均价5157元/吨,同比+12.2%;PTA平均价差1470元/吨,同比+19.5%,行业景气向上。2017年10月以来,国内PTA库存2 天(2016年PTA平均库存天数约3天),仍处低位,行业维持高景气。

上游:未来三年   PX产能或将集中释放,行业利润有望向PTA转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