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原名吴人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耕读人家。19岁那年,他考入南京国民党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同年该校并入黄埔军校六期。王诤本想学门技术赚钱养家,不料因历史的机缘,却步入国民党军界。1929年4月,提前离校的王诤先后被分配到国民党9师、51师、18师任无线电台中尉报务员。
1930年12月30日,吴人鉴和见习生刘达瑞表示自愿加入红军。为坚定革命信念,吴人鉴为自己改名为王诤,并为刘达瑞改名为刘寅。从此,他们以自己的忠心赤胆和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义无反顾地投身了革命。
在得知王诤掌握无线电知识和技术后,毛泽东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随即任命他为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队长,让他负责中央红军的无线电通信工作。
1931年1月6日,王诤以缴获的一部半电台为基础,在江西宁都小布红军总部参谋处所在的一个院子里
建起了红军的第一部电台。
1931年4月1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对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
5月12日,王诤在成功截获重要情报后,及时报告给了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并告诉他们公秉藩部那里有一部100瓦的大电台,最好能完好无损地缴获过来。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红军最终以极小的代价将敌军28师和47师的一个旅全部消灭,并成功缴获了那部王诤盼望已久的100瓦电台。这是
红军第一次使用电台侦察情报的战役,开创了我军无线电侦察的先河
。
在王诤的组织下,前一套电台被带到前方,跟随毛总政委和朱总司令行动,新缴获的100瓦电台随叶剑英留守后方。1931年6月2日,前方电台与后方电台取得了联系,
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通信
,至此,
红军的指挥通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1931年9月,中央苏区凭借那部100瓦的电台与上海党中央取得了联络,1932年春,形成了上海党中央、中央苏区、湘鄂西、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无线电通信网。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由于无线电的存在,纵使我们在农村环境中,但我们在政治上却不是孤立的,同时,纵使革命在各个农村是被分割的,而经过无线电,也就能形成集中的指导了。”
王诤是
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创立者,新中国邮电事业、电子工业的先行者和卓越领导人
。他对我军无线电侦察事业、通信事业、电子对抗事业、机要保密事业、广播事业、气象事业、航天事业,以及这些领域的干部队伍、科技队伍、职工队伍的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抗日战争时期,王诤任
军委三局(通信联络局)局长和通信学校政治委员
。
-
解放战争时期,任
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三局局长、电信总局局长
。
-
新中国成立后,任
军委三局局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信工业局局长,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四机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78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王诤虽已离开我们40年了,但他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刚正不阿的气概,以及对党、国家、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一直为人们所追忆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