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起飞过热”科目进行决策和CRM训练
在新机长训练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新机长对于左手操纵尚不熟练,收油门至慢车后,需要一些时间稳定飞机状态。
右座配合的资深副驾驶程序熟练,动作麻利,而且责任心极强。
待机长稳定好飞机状态,回头再看。副驾驶已经如“行云流水”一般完成了全套灭火操作,连APU都起动好了。
这显然是不对的。
如果在正驾驶检查中出现这种情况,那左座这哥们儿就危险了。
为什么呢?
作为机长必须具备,或者说必须向检查员展现出以下CRM能力:
第一,关键决策(中断、复飞、返航、备降、耗油、灭火、关车等)必须由机长亲自做出。如果关键决策在副驾驶提醒下完成,即视为检查不通过。
第二,有意识的掌控驾驶舱工作节奏。面临多种操作需求时,机长能够按照紧迫程度排序,并指挥副驾驶完成。绝对不能出现机长“闷头飞”,副驾驶在旁边唱“独角戏”的情形。
第三,关键操作(例如关车、灭火、惯导方式选择、改变构型等)必须在机长确认并许可后完成。如果机长对关键操作存在疑虑,可以指令副驾驶重新朗读之前的检查单项目。
在笔者接受新机长训练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前辈半开玩笑的对我讲过:“正驾驶检查,右座提醒越多,左座死的越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机长,不是“左座副驾驶”。
在“起飞滑跑阶段发动机过热”科目中,机长将同时面临飞行操纵、水平/垂直剖面规划、飞机构型转换、推力管理、检查单记忆项目,以及无线电通讯等多种工作。
这是一个绝佳的决策和CRM能力的训练科目。
本例基于青岛17号跑道设计。出于程序训练目的,要求机组按标准程序增速收襟翼至光洁。
我们先来看起飞阶段的正常操作需求:
(1)80节,检查。
(2)推力保持,证实。
(3)V1,PF将手从推力手柄上移开。
(4)VR,抬轮。
(5)正上升,PM收轮。
(6)400英尺,接通LNAV。
(7)1000英尺(减推力高),选择N1方式。
(8)1600英尺(增速高),增速UP速度。
(9)速度大于V2+15,且增速,襟翼1。
(10)与塔台脱波,联系进近频率。
(11)襟翼1机动速度,襟翼收上。
(12)PF接通自动驾驶。
(13)PM完成起飞后项目和《起飞后检查单》。
发动机过热的操作需求
(1)80节后主警戒灯亮,PF喊话“继续起飞”。
(2)PM熄灭主警戒灯。(某些机队不允许)
(3)400英尺,PF口令“核实故障”。
(4)PM按压再现,报告“X号发动机过热”。
(5)PF证实后,口令“熄灭主警戒,发动机过热检查单记忆项目”。
(6)PF断开自动油门,收油门至慢车。
(7)PM检查过热灯,报告“过热灯仍亮”。
(8)PF口令“执行发动机火警记忆项目”。
(9)PM切断过热一侧发动机起动手柄。
(10)PM拉出过热一侧发动机火警电门。
(11)PM检查过热灯,报告“过热灯仍亮”。
(12)PF口令“X发灭火”。
(13)PM旋转火警电门至止动位。
(14)核实释放灯亮后,PM计时30秒。
(15)PM报告“过热灯熄灭”。
(16)PM在CDU上调定最大连续推力。
(17)PF口令“发动机过热检查单”。
(18)PM执行《发动机过热检查单》。
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时间点/段上,可能既存在正常程序操作,也存在故障处置操作。甚至于某些项目是互相矛盾的。
我们需要厘清“冲突时段”的优先排序,还要判断矛盾项目的解决方案,最终把两种操作需求统一到一个时间轴上来。
这就好像一个高明的导演,把多条“剧情线索”整合进剧本的时间轴内,既要主次分明,还要条理清晰。
如果找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能力的话,那就是“驾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电影《云图》找来看看。
此处强调一点,上表中的操作排序意在展示训练方法,而非故障处置的“标准答案”。
这个训练有两个目的:
第一,机长有意识的调整正常程序,配合故障处置需求,而不是被动和茫然的“见招拆招”。
第二,典型故障,在典型飞行阶段的处置要点了然于胸。
其实明眼人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个训练并不需要在模拟机上完成。
两把椅子、一张小几,二人分坐两边;一本检查单、摊开纸笔,细细地梳理推敲。这样的效果可能还要优于模拟机训练。
经常有即将进入正驾驶升级的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
“正驾驶检查单,到底该准备些什么?”
“怎样看检查单才记忆深刻?”
“提前多长时间开始准备考试比较好?”
“书看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
我会向他们展示这个训练方法。
“检查单所有故障,在起飞、巡航和下降阶段分别捋出完善的‘剧本’。”
“‘剧本’中所有决策点,必须在《训练手册》和《运行手册》中查找到确切的依据。”
“每个故障编写三套‘剧本’。每个‘剧本’至少演练五遍。”
拿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考试准备,你心里大概就有个谱了。
另外,如果你和搭档把所有“剧本”捋完,脑子还没打成豆腐,那你们俩绝对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