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远看经济”视频专栏,第一期十集,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推出后,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单季播放量最高超过1千万。在同类节目中遥遥领先。
第二季“十期”节目紧追热点,解读财经热点事件,揭秘财富规律,用真话、人话告诉你教科书学不到的内容。现已重磅推出,欢迎关注、订阅评论。
本期视频主题为《房产税这只鞋子五年内会落下吗?》已经上线,从专业独到的视角进行解读,上今日头条搜索《光远看经济》即可免费观看完整版。
欢迎企业合作、冠名!
复盘一下年初关于
“2020年房地产走势的十大预判”,看看对了几个
☞
文|马光远
l
一、调控政策大概率放松
2019年全年出台调控措施620次,去掉节假日等于每天调控两次!这样高频率的调控前无古人,但也后无来者。
放松不代表重回刺激
,已经没有太大的刺激空间了。放松调控对大多数城市已经没有任何必要。
房价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涨的概率。
注意“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的措辞,注意“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稳”的精妙含义。
l
二、房地产市场的数据不会太难看,也不允许太难看
2019年我们一再说是房地产的寒冬,最困难的一年,但房地产的很多指标仍然抢眼: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在10%以上,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高达7万亿,销售额再次创新高突破了16万亿。
考虑到这些数字是在一年调控620次的情况下发生的,房地产的生命力之强,令人发指。
2020年,出于稳经济的需要,房地产各项指标都不会表现太差,但销售、开发投资的增速、土地出让金要达到2019年的高度难度很大,我们的总体预测是投资开发的增速会跌到5%附近。
l
三、行业的整合和洗牌加剧
2018年,风生水起的
“去地产化”
一度风靡地产界。2018年的
“去地产化”
其实是一种矫情,是盖房子赚了钱,然后做点医院和大健康旅游之类的。
2019年,
“去地产化”
戛然而止,因为,主业都玩得很困难,没有闲情逸致打理“诗与远方”,全年破产房企500家。行业集中度仍然在提高。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现在的问题仍然是开发商太多了,还需要出局一批。我其实特想列一个出局的名单的。
2020年,开发商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对有些开发商而言,当寒冬来临的时候,甚至连一声呻吟都来不及发出就已经壮烈.
l
四、一二线城市房价会反弹
以前有人说,
“京沪永远涨”
。这世界上除了年龄,真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一直涨的。
2017年,我建议一二线房子多的人可以在年底减持手中的房子。特别是对“京沪”两地的人明确指示,这两个城市的房价高了,要卖掉多余的房子。广州虽然个别区域有洼地,但总体补涨也到位,面临调整的风险。
事实上,2018年和19年,京沪两地的房价不仅没涨,而且调整的还是比较厉害的。当然,不能看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局的数据可能会显示,每平米掉了2元。事实上,大多数二手房调整的幅度在15%到20%。一些已经回到了2017年之前。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京沪两地的房子可以开始看了,2020年会有反弹。
l
五、2020年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会进入熊市
我不会单独说五六线,因为五六线的房价总体而言处于历史天花板,大量的五六线城市人口在流失,经济乏善可陈。三四线在经历棚改等补涨行情之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到阶段性高点。
仔细研究发现,2020年,已经没有任何概念可以做,那只有调整一个结果。过去几年,在三四线布局的开发商,得准备过点更不好的日子了。
但我这里仍然强调,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就是“三个20%”,任何城市都有20%的房子值得投资。
好房子好品质好地段在任何城市都是稀缺的,我从来不看空真正具有稀缺性的房子。
l
六、城市群效应提升,特别关注“成渝双城记”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层提出
“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
这意味着“成渝双城记”成为继大湾区、雄安、长三角之后,又一个重点打造的城市群。
我过去一直呼吁“西三角”格局,也就是重庆、成都和西安。但重庆和成都似乎不太愿意带着西安一起玩。双城记也挺好的,2020年,这两个城市的房地产不会太差。
l
七、房产税2020年不会出台
房产税出台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在房地产面临周期性调整的情况下,房产税会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决定房价走势的,有很多原因,但唯一可以不考虑的就是房产税。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