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去哪儿玩?
如果你正好要去苏州
不妨去一次
苏州丝绸博物馆
看看没有电脑的古人
如何通过漳缎织机
完成一场复杂的“编程”
当亲眼看到这台漳缎织机,相信你会为古人的智慧所震惊。它就像一台强大的电脑终端处理器,分管着每一根细如发丝的丝线。而它织出来的漳缎,更是被誉为“丝绸上的浮雕”。
“漳缎”为何物?漳缎的特征是表面有凸起的绒毛,底为真丝缎。其织造过程中,在梭口插入钢丝形成绒圈,织完后用刀匀力划开,绒毛耸立于真丝缎面,极具立体感。因质地挺括,立体感极强,做成服饰华贵而不张扬,清康熙帝颇为赞赏,下令苏州织造局发银督造,专供朝廷,不得私售,成为中国古代绒类织物的代表作。
苏州丝绸博物馆里陈列的漳缎织机高达4米,需要两名匠人合作操作,近3000管线轴各司其职。这台织机是根据古人留下的漳缎纹样反推而来,通过反复试验,重新搭建织机,以复刻古人创造的花纹。而搭建这台织机的就是漳缎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晨。
起初,王晨是因为热爱绘画而进入了丝织品设计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王晨觉得光会设计还不够,还得懂工艺,于是她果断停职去继续深造,攻读了丝织工程这门专业,从艺术生摇身一变工科生。
因为古代的漳缎是宫廷贡品,民间流传甚少,想要看到最好的漳缎织物,就要到故宫博物院。在故宫,王晨看中了一件织物“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它是多色起绒,意味着织造时要求多种颜色同时起绒,工艺复杂。当时馆里匠人掌握的工艺只是单色起绒,王晨决定进行复制。
她在故宫仔细观摩了原件,详细地分析、记录了文物的组织结构、经纬线密度、花纹循环尺寸、色彩等等。回来后根据笔记反复琢磨试验。最终成功复制出这件“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并获得了故宫博物院的认可。
故宫藏品“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复制件
向故宫交付“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复制件
多年来,王晨主持完成各类丝绸文物修复和复制项目40余个,在丝绸文物修复、复制领域成果丰硕。谈及漳缎的未来,王晨说,漳缎因其制织工艺至今还不能完全机械化生产,她希望未来能用一种机械化的工艺,来达到漳缎织物的结构,让漳缎这一种古时皇家御用的面料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打造 非遗传承主题
大型电视专栏《传承人》
守住民族之魂,讲述非遗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