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452
个与众不同的人
司马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影视圈变成了锥子脸、抠图美瞳、面瘫演技的天下。不过,观众也不是瞎,看到演技在线的演员,也会特别激动。袁泉就是例子。
最近《我的前半生》火了,袁泉破天荒地上了回热搜,可就是这个说自己“
是特别笨的人
”,说自己
“
演戏只能用最笨的方法”的姑娘,真正诠释了:演员,要靠演技说话。
袁泉竟然破天荒上热搜了!
司马惊的下巴差点掉了下来,
原来是最近大热的《我的前半生》,
让无数观众想起来,娱乐圈还有这么一个不红,
只靠作品说话的好演员。
影帝黄渤称她是
“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
王晶说:“袁泉的感情戏
是自张曼玉跟黎明的《甜蜜蜜》以来,
多年未试过的头皮发麻的感动。 ”
很少有人知道,
袁泉刚考进的中央戏剧学校时,非常自卑。
因为她只学过七年的京剧,
没有任何表演的功底,
回忆起那段日子,她依旧心有戚戚:天都是灰的,
自己每天在学校都低着头走路。
因为她毕业的是著名“96明星班”,
同届的是章子怡、刘烨、梅婷、秦海璐等实力演员,
你感受一下这个阵容:
不过她是全班第一个出去拍戏的学生,第一部作品《春天狂响曲》,就出乎意料的拿下了金鸡奖最佳女配。
那一年,她才22岁。
三年后,她凭借着《美丽的大脚》,又再一次捧回了这座奖杯。
和倪萍搭对手戏
当时的各大导演都很激动:
“她天生就是为舞台而生”,“一定会大红。”
然而演过戏、签约发过唱片,
袁泉发现自己最爱的
竟然是“最没名气最没钱赚”的话剧。
话剧不像电视剧、电影,一旦拉开帷幕,就不能喊停。就像人生没有回头路,即便演砸了,也要演到底。
于是舞台经验还不够丰富的袁泉,只能死磕剧本、台词。不错过每一次排练,哪怕没有自己的出场,也会缩在剧院的角落里,静静地琢磨大伙儿的表演方式。
她说自己是特别“笨”的人,只能最笨的方法:演什么角色,就成为她。
她演话剧还有自己的“强迫症”,上台前一定会留出一小会时间做三件事:
洗手、刷牙、喷香水。
“上台前,你要告别白天在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一切,告诉自己:一切都在那儿,初心、归属。”
于是在同学都走出校门,接拍大片,
在名导的镜头里刷脸熟时,
她常年躲在小小的剧场里,暗暗跟自己较着劲,
换来的是她合作的都是影帝级演员,
在舞台上的一分一秒,却一点儿都没输。
导演赞她脸上的每一下肌肉抽动都有戏,
韩寒说“遇上一个好的演员
就是希望有几万尺胶片永不停机。 ”
而她参演《暗恋桃花源》,
当坐在秋千上说出那句经典台词:
“好安静的上海啊,好像一切都停止了。”
台下的林青霞立马红了眼眶。
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她拿下了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以及话剧界的奥斯卡——梅花奖,完成了话剧奖项的大满贯。
她还成为“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最年轻的成员,在她前面的是著名的老舍田汉曹禺等国宝级戏剧人士。
那一年,她刚刚30岁。
她的眼里却只有舞台,只有角色,丝毫不在乎外在的荣誉,袁泉曾在接受采访时淡淡地回应过:
对我来讲,一个剧或者一个戏的票房多少,或者观众评价好坏,是否有奖项的鼓励,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创作过程中是否有成长和收获,自己其实最清楚。
天秤座就是这样,当你对自己有了衡量后,
别人给你的嘉奖鼓励也就是锦上添花,当你觉得没有达到(标准),别人给你再多的赞美都是浮云。
我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在演员这条路上,我可以细水长流。
除了话剧,
她偶尔在自己喜欢的导演的电影里打打酱油,
比如韩寒的《后会无期》,
她只花三天学会了打台球,
一个一杆清台的长镜头,至今都是业界的传说;
《罗曼蒂克的消亡》、《黄金时代》、
《心花怒放》等文艺片里,都有她惊艳的身影,
她的一个泪眼,
是可以直接拿来当电影海报的;
三个不同的角色,演出了三种不同的感觉
当过歌手,
声线极好的她还给《小王子》配过音,
除此之外,不爱出席活动的她,
没少为公益站过台;
粉丝为她打抱不平,说她明明这么认真,演戏那么好,却回回只能演个小配角;
袁泉却说:“作为演员,如果在戏里塑造了一个角色,哪怕只有一场戏,只要我是在那儿的,出来角色的感觉是准确的、贴合的,这就很满足了,戏份多少我真的不在意的。”
也有人看不惯,说她假清高,有谁不想红?袁泉也不生气,她说自己不需要向别人解释,
“演员,要靠作品说话。”
演对手戏的发哥特意帮她拍的剧照,签完名再送过来
不过,更多的是夸她是“文艺女神”,说她敢于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