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五一商圈推出“消防背包勤务”模式,以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消防员们身背印有“商圈勤务”字样的背包,在商圈内巡逻,守护市民和游客的安全。这些背包配备了各类消防器材,是消防员们应对初期火灾的“作战利器”。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在大客流期间背起这些背包进行巡逻,确保商圈的消防安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消防背包勤务”模式
为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五一商圈创新推出了“消防背包勤务”模式。这种模式下,消防员们身背特制的背包,在商圈内巡逻,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安全。
关键观点2: “消防背包”配备各类消防器材
这些背包配备了各类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手电筒、试电笔等,是消防员们应对初期火灾的“作战利器”。不同种类的勤务背包有不同的作用,如“快反勤务包”、“抢险救援包”、“侦查增援包”等,都是消防员在应对火灾时的有力武器。
关键观点3: 消防员们在大客流期间背起背包巡逻
一到大客流期间,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都会背起这些看似普通但意义重大的消防背包进行巡逻。这些背包对消防员来说非常沉重,但消防员们将责任背在肩上,始终将群众安危记在心里。
关键观点4: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长沙消防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推行“前置驻点执勤”“背包勤务”等创新模式,把消防工作与群众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对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消防力量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切实为群众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正文
在长沙著名的五一商圈,细心的市民和游客发现,有一支身背印有“商圈勤务”字样背包巡逻的消防队伍穿梭其间,守护着五一商圈的安全。这是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着眼于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前创新推出的五一商圈大客流期间的“消防背包勤务”模式。
“我们的‘巡逻马甲’配备了两类灭火器、手电筒和试电笔等器材,而‘快反勤务背包’里配备的东西更多。”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一号执勤点张鹏介绍道。
1月14日晚,消防员们在热闹繁华的五一商圈身着整齐的巡逻马甲,沿着既定的巡逻路线,认真履行夜间执勤巡逻任务。而一到大客流期间,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都会背起这个看似普通却意义重大的消防“显眼包”进行巡逻。消防员将沉甸甸的责任背在肩上,将群众安危记在心里。
在五一商圈4号执勤点,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贺驾正在整理“勤务背包”。
“1号背包里有30米长水带和水枪,以及多功能扳手;2号背包里配有4个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战术斧头;3号背包有两盘共60米长的40毫米水带。”贺驾对装备如数家珍。
“不同种类的勤务背包,有不同的作用。‘快反勤务包’‘抢险救援包’‘侦查增援包’,这些都是应对初期火灾的有力武器。”贺驾称,这些背包就是消防员们的“作战利器”。
据贺驾介绍,除了用于快速反应、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的“勤务背包”外,还有用于防消联勤、消防宣传服务的“为民服务包”,里面有各类消防宣传资料、常用药品、用于记录情况的记录本等。
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执勤点辖区西至湘江中路,北至五一大道,南至西湖路,东至蔡锷路,面积1.45平方公里。
“五一商圈平时客流量就很大,一到节假日客流量达到平时的10至20倍,我们的任务量也成倍增长。”贺驾说,“勤务背包”作用可不小。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全年实施常态化夜间巡逻检查单位16356家次,入店消防宣传培训近5000家,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0份。
在2025年的跨年夜,为确保五一商圈跨年夜大客流期间的消防安全,在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多个消防救援站的协同配合下,安排两组消防队员肩负着10多公斤重的“消防背包”,从清晨开始,每隔30分钟就对周边商铺、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细致巡查。一直到跨年夜过后,消防员们才归队。
“这勤务背包重的20多公斤,轻的也有10公斤。队员们背着它们巡逻,确实不轻松,但我们不觉得苦和累,因为我们的责任更大。”贺驾说,一天巡逻下来,每名队员的运动步数都超过2万步,多的有3万多步。
在五一商圈街区内背包巡逻的消防员
“这个小小的消防背包,承载着快速扑灭初期火灾的重任。消防员们背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就是要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火势控制在萌芽状态。”五一商圈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陈淳表示,长沙消防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便民服务型消防站”创建活动,通过推行“前置驻点执勤”“背包勤务”等创新模式,把消防工作与群众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对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消防力量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切实为群众筑牢消防安全防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内容
记得星标“政法频道”公众号
来源:长沙消防、长沙晚报、五一商圈消防站 编辑: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