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整体持仓规模增加,环比升幅大于市场涨幅。1)
三季度海外资管机构(主动+被动)持有的中资股市值7,761亿美元(具体口径细节参考《
外资系列研究:外资持股分析
》),较二季度规模增加1,518亿美元,环比上涨24.3%。这一幅度高于恒生与MSCI中国指数同期19.3%与21.9%的涨幅,表明可能存在部分加仓行为。
2)
聚焦主动型机构,持有中资股市值三季度提升25.8%至5,575亿美元(vs. 二季度4,433亿美元),升幅同样高于指数涨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考虑到海外机构在龙头互联网公司持仓较为集中,而这些恰是科技指数的主要构成,可能表明部分海外资管机构虽有小幅加仓行为,但幅度有限,更难言系统性增配;3)
三季度,中资股整体占海外资管机构的资产比例为1.4%,较二季度的1.2%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美国、新加坡与欧盟等地机构增持,但中国台湾与澳洲等机构减持。
截至三季度末,美国资管机构持有中资股规模升至3,903亿美元,较二季度3,113亿美元升25.4%,新加坡机构持仓市值上升幅度最大,上升43.0%至236.7亿美元(vs. 二季度165.6亿美元)。此外,欧盟与瑞士等地基金持有中资股规模升幅也都超过25%,均高于市场涨幅,因此上述地区机构可能在此期间增持中资股。相比之下,来自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与日本的机构持有中资股规模升幅均低于市场整体涨幅,可能表明上述地区机构这一时期减持中资股。
聚焦前20大主动资管机构(如Vanguard与BlackRock等,具体列表见图表15,其中资股持股占整体样本的59.5%),
三季度持有中资股规模为4,616亿美元,较一季度的3,710亿美元增加24.4%,与上文中提到的整体提升24.3%持平。
进一步分析其持仓行为,我们发现:
► 跨市场:增持港股中概,但A股下降。
上述机构三季度持有港股、A股与中概股市值分别环比增加30.6%、17.7%与17.2%。剔除价格因素后(3Q24不变价×持股数变动),我们估算上述头部机构港股与中概股持仓环比增加5.7%与4.3%,但A股持仓环比却下降1.9%。同样以三季度不变价计算,在上述机构的中资股持仓中,三季度港股占比从二季度的59.7%小幅升至60.8%,中概股占比基本维持不变,A股占比则从22.9%下滑至21.7%。
► 行业偏好:减持软件服务、电信服务与公用事业等;增持消费者服务、必需品零售以及汽车与零部件等。
剔除价格因素,我们估算头部资管机构三季度增持消费者服务(+23%)、汽车与零部件(+15%)、可选品零售(+7%)以及半导体产品与设备(+6%)等;相反,减持软件与服务(-12%)、电信服务(-9%)、公用事业(-7%)与交运(-7%)等板块。从配置水平看,外资持有媒体与娱乐(19.8%)、可选品零售(15.6%)、消费者服务(14.6%)和资本品(6.4%)占比最高;相比而言,电信服务(0.1%)、商业和专业服务(0.2%)以及家庭及个人用品(0.4%)占比最低。
► 重仓个股:前20大重仓股有8只新上榜;携程、阿里巴巴与美团增持靠前,但腾讯、百胜中国与美的减持最多。
三季度上述龙头资管机构前20大重仓中资股中,有7支标的新进入,分别为贝壳-W、华润万象生活、蓝晓科技、北方华创、双环传动、爱美客与福莱特玻璃。相反,有19支一季度曾在20大重仓股行列标的本次并未进入,分别为时代电气、BOSS直聘、三花智控、新东方、中国铁塔、海信家电、安克创新、腾胜博药-B、涪陵榨菜、东阿阿胶、中国石油、蔚来、比亚迪电子、宁波银行、圣邦股份、中国财险、扬子江、星源材质与滴滴出行。这一变化也体现出三季度外资主要机构中资股持仓出现头部集中化现象。个股上,以3Q24不变价角度测算
,外资三季度对携程集团、阿里巴巴、美团与比亚迪股份等增持最多;对腾讯控股、百胜中国、美的集团与中国平安减持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