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3 天前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百病不侵的秘密,就3句话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新一代人的生活,一场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 ·  6 天前  
上海书评  ·  芮骏宇读《活着的祖宗》|另一个九龙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不会写作的你,正在一步一步被世界淘汰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11-06 07:00

正文



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去了一家二线城市的大公司实习,主要的工作是市场调研。


工作一年后,我的上司找我谈话,并直言不讳地跟我说:我对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都非常认可,但你能不能花点时间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你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差了!


我大吃一惊,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对写作能力有要求的,应该是编辑、文案或者翻译之类的工作,对于一个的市场调研员,只要保证调研的内容有价值,就算是光荣完成使命了。


但我的上司却告诉我,写作是职场人必备的基础能力,写邮件、写报告、每个季度的总结,甚至PPT,都离不开写作。如果写作能力太差,即使你的专业技术再强,也会被社会淘汰。


从那以后,我开始苦练自己的写作力,慢慢地,我有了进步,也深刻体会到上司对我说的话。


因为除了写报告、写简历等对写作能力有要求外,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就是为自己增加影响力,或者说促进个人品牌的形成。


如果你曾在谷歌、阿里或者腾讯这些大公司工作过,你的身份可能比别人高,那是因为公司的信用和影响力在为你做背书。


但事实上,现在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太高了,也许你今天还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明天就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整个项目失败,部门解散。


而写作输出,就能让你的个人身份、专业态度和人格不断地传播,使自己始终保持行业竞争力。


越是大公司,架构越复杂,大部分人了解你的唯一渠道就是你的文字。



全球经管类畅销书《重来》的作者曾说过:“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这个人不在乎是不是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程序员,无论是谁;他们的写作技巧会对此有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


如果你只会看书,不会写作,那只能称得上博学,永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照搬别人的思想很容易,但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提高思维层次,只能通过写作输出来实现


那么,写作如此重要,不会写作的我们该如何修炼这项能力呢?这里有3个建议。



01

目标不要太多,只传递一个主要思想


如果你当过辩论队的辩手就会发现,越是新手,越喜欢罗列1、2、3,但观点越多也越破绽百出,越容易被对方辩友揪住小辫子。


而高手就不一样,比如《奇葩说》里的很多选手,往往观点不多,但是会用各种例子和金句去证明它,让对手难以攻破。


对于和员工的邮件沟通,《有说服力的写作》这本书举到了一个例子,如果你想把下面这些想法全部通过邮件发给员工,那么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我想让员工知道工资冻结。知道办公楼装修。还知道新换了领导。还要鼓舞士气。”


我们常常试图在一次沟通中囊括所有的信息要点,然而,在任何一次沟通中,大多数的人其实都只对某一条信息感兴趣。


因此,我们要保证的是,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只有这些能引起兴趣的事。


对于上面的例子,你传递的思想就可以是:


“让员工知道工资冻结并将抗议员工的数量控制在5%以下。”


除此之外,在长篇幅的文案中,也应该在写的过程中只聚焦一个目标,即使在此之下还有其他一系列子目标。


这就像同样两斤铁,你可以做一个饼,也可以做一把锋利的刀。但显然刀的杀伤力比饼强,因为在打磨的时候需要聚焦在一个点上发力,这样,刀才更锋利。


写文章也是如此,每次只传递一个主要思想,即每篇文章一个主题,这样才能把观点讲透,文章也更有说服力。




02

把要点内容放在“黄金地段”


什么是“黄金地段”?


举个例子,假如你在一架小飞机上,飞机距离地面3000米。你正要进行人生首次双人高空跳伞。


当飞机舱门打开,你的双腿已经悬空时,你会开始想,跳伞是如何如何安全并以此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吗?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的。


此时此刻,你的大脑能做的思考只有一点:降落过程很糟糕,更糟糕的是,这个过程还很长。


因此,当你面临这样的情境时,大地迎面扑来的直接感受要比安全相关的统计数字更易被你利用,这种感觉会主导你的思路。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可利用性错误”。


也就是说,最先获取的信息或最近看到的信息更容易主导你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这个“最近”的时机,就是所谓的“黄金地段”


大脑不仅对最早的信息记忆深刻,并且也会赋予它更大的权重。最早呈现的信息也更有可能被存储起来当作参考数据,对于后面的解释,大脑则会记为“对的”。


因此,如果你把要点内容放在开头的“黄金地段”,读者就更容易跟随你的思路一步步往下看,这对于你后面的阐述也十分有利。


这和金字塔原理中的“结论先行”如出一辙。


金字塔原理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写作及沟通技术。我认为也是一种结论先行的原则。



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结论亮出来,再围绕这个结论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


比如,对于下面这个例子,多数人的写法是属于左边框框的结构,而使用金字塔原理后,就变成了右边框框中的结构。



先在开头把观点亮出来,再分布阐述理由,不仅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也能让文章达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03

用读者熟悉的概念表述你的思想


用熟悉的概念表述思想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去掉读者不熟悉的术语;二是通过比喻的修辞让读者明白你的意思。


去掉专业术语


的确,有时候不用行业内的术语,我们很难描述一些事情。但当行业术语有碍于真实含义的传达时,它就成为了一个麻烦。比如下面的内容:


现在的经济服务越来越全球化,纯粹的价格竞争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战略了,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新的产品特性和机制功能实现自己业务的差异化。


这是某咨询公司的报告,可以说是行业术语泛滥,而这家公司的客户可能就是一些小企业,他们从来就没有什么可持续的商业战略,就更别说让自己的业务差异化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价格已不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该通过创新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并通过新的特性和功能打击竞争对手。


改前和改后的差异并不大,但这种差异很重要。语言越接近对话方式,就越容易让行业之外的人理解


所以,我们只要按照平时说话的方式来写作就很好,除非遇到一些非常需要正式用语的情况。


善用比喻的修辞


加深读者对你观点的理解,比喻是个很好的方法。


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描述另一个事物


比如,“他离开的时候很像薛之谦”。这要比仔细描写他离开时的细节更快地唤起人们的想象。


再比如,你要形容iPhone 8的发布会特别火,如果只是单纯列举在线人数的数据,读者是不容易感觉到火不火的,但如果你说iPhone 8发布会相当于1.2个王菲演唱会,读者一下就知道了。 


李笑来老师曾说,自己在写作中只用比喻句和排比,其他修辞手法一概不用。


可以说,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擅长各种比喻。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写作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你不会写,就相当于失去了一个世界。


世界正在偏向会写文章的人,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所有不能用嘴巴来表达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文字来发泄。


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说过一句话,事物必须兼具入口和出口


一个人活得久了,总会主动被动接受许多东西,得出许多感慨,这是入口。但如果只有一个入口,各色事物只有涌进而没有排泄的通道,总有一天大脑会炸掉。


所以才会有倾诉,不能向亲近的人倾诉就向陌生人倾诉,这是出口,谁都需要。而出口和入口不是双向的,两个人不必同时是对方的出口。


写作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出口。


最后,希望周国平的这句话能为你我敲一个警钟:


三天不动笔,就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参考书籍:Peter Frederick 《有说服力的写作》

作者:飞小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飞小白的更多文章,请点击:

世界正在惩罚过度友善的人

情商低的人,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训练你的效能才是正经事



学写作,首先要学会输入,有输入,会思考,才有料可写。《成长词典》就是一个知识输入的好工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成长词典》会员,从词条“163:输入”开始学习。


成为会员,每天学习一个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