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2年10月11日,天主教教宗若望23世(John XXШ, 1881-1963)在圣彼得大教堂宣布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开幕,将天主教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1870年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宣布了“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无误”。若望23世本来不需要再开全球性大公会议的,但他多次表达“现在是打开窗户,引进新鲜空气的时候了。”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邀请2100到2300位主教出席,还有特别的神学专家为顾问;另邀17个新教的宗派与东正教共约1000位观察员列席。1964年的会期中还任命了23位妇女参加文件的起草和意见,但她们没有发言权。
1962年10月11日,若望23世在开幕式上致辞,声明:
“大公会议的任务在使教会自我革新,推进基督徒中间的合一,为能向人类更有力地宣讲福音。”
会议从1962年开始共有四个会期,在继任的教宗保禄六世(PaulVI)主持下,于1965年结束。大会前后出版了16份文件,主要针对二次大战以后社会文化的变迁,调整教会的作法。这16份文件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主教。
在“自我革新”方面,这次大会作出几个重大的改变。例如:
修订弥撒及其他圣礼的仪式,采纳不同文化与族群的特点;弥撒可以使用非拉丁文的当地语言。
鼓励信徒读圣。允许神父在弥撒时面对会众,而不是仅能面对十字架。重建受洗前的信仰问答。支持信仰自由等等。
在“推进合一”方面,这次大会决定:
承认新教徒与东正教徒为“分离的弟兄”,称呼东正教为“东方的教会”(OrientaliumEcclesiarum)。
保禄六世在1965年12月7日大会闭幕前夕,将一份取消1054年 “开除东方教会教籍”的谕旨,交给君士坦丁堡东正教长雅典纳格拉(Athenagoras)。注:详见本节目7月第3周。
除了推进上述的合一运动以外,这次大会也“承认神在天主教以外的工作。”这一项结论不只要推进天主教与新教、东正教和好,后来更进一步推广到与所有宗教合一的方向。这是新教福音派不能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