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春节来临之际,保健食品消费将迎来热潮。市场监管总局呼吁消费者树立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购买适度包装的保健食品。同时,强调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并介绍了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相关内容。消费者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的方式简单判断保健食品是否过度包装。市场监管总局还提出了消费者、生产企业、销售者应采取的行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保健食品消费迎来热潮,市场监管总局倡导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春节时期,保健食品作为节令商品将迎来广泛消费。市场监管总局呼吁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购买适度包装的保健食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关键观点2: 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实施。
新标准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要求,包括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成本等,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关键观点3: 消费者可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判断保健食品是否过度包装。
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商品外包装、询问包装层数、测量或估算外包装体积等方式,简单判断保健食品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关键观点4: 市场监管总局对消费者、生产企业、销售者提出的建议。
消费者应避免购买豪华包装的产品,按需购买不大量囤货。生产企业应使用简约包装,优化商品包装设计,减少商品包装层数、材料、成本等。销售者应细化采购、销售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要求,明确不销售违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的商品。
正文
春节将至,保健食品作为节令商品将迎来一波消费热潮。为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针对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广大消费者树立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购买适度包装的保健食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商品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了商品保护、展示、储存、运输等正常功能要求的包装,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成本过高、选材用料不当等。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已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规范了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包装要求;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也有利于实现有效监管。
消费者一般可以通过“一看、二问、三算”,简单判断保健食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问清包装层数,判断保健食品的包装是否超过4层;“三算”,就是要测量或估算外包装的体积,并与允许的最大外包装体积进行对比,看是否超标。以上三个方面,只要一个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初步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2020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避免过度包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为此,市场监管总局提出建议:在保健食品消费方面,倡议消费者不要为了“面子”购买豪华包装的产品,同时,适量按需购买,不大量囤货,避免超过保质期后扔掉导致浪费;在保健食品生产方面,生产企业应使用简约包装,优化商品包装设计,减少商品包装层数、材料、成本,减少包装体积、重量,减少油墨印刷,采用单一材料或便于分离的材料;保健食品销售者也要细化采购、销售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要求,明确不销售违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的商品,向供应方提出有关商品绿色包装和简约包装要求。